◎赵志伟
在古埃及的皇室成员中曾经流行这一种纯粹由定型褶制作而成的服装,叫做kalasiris,它通常是一整块带有定型褶的丝绸面料。褶皱的应用在古希腊时期得到蓬勃发展,古希腊服装中的褶皱已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为人们所熟知,并被当代设计师所继承和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褶皱艺术在一位东方设计师三宅一生手中大放光彩并以一种全新姿态屹于大众面前,令大家的视觉中心点重新聚焦于褶皱中,在他的设计中的褶皱艺术变得活灵活现带给大家不同的艺术美。“褶”是按照一定规律折叠所产生的纹痕,可疏松可密集,主要表现了服装的立体感和层次感;“皱”的内涵是因服装面料表面紧缩或揉捏而形成的自然纹路,主要表现了服装的延展性和随意性。褶具有两种形态,其一为自然褶,自然褶的表现形式是由面料的经纬线构成的;具有随意、多变、华丽、活泼丰富的特点;其次为人工褶,人工褶又分为手工褶和机器褶,自然褶较人工褶更显个性和随意性,人工褶的优异在于规律性和工整性,具有庄重、秩序的动感特征,两种工艺所呈现的表现形式略有不同,所带来的艺术视觉效果各异,两者展现了各自所具有的“美”。
褶皱艺术不仅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发展历史悠久,集聚了几代人的精神财富。褶是面料在无形中通过揉搓、压印、产生的不规律的痕迹,且在无形之中散发出了有形的美,这种视觉美是不经意的、自然的,随意中又带有了一种探究的意蕴,相较于规整的美更具有魅力。皱的呈现方式有很多,有整齐的,有随意的,形态不一,最主要的表现方式是舒适、自然的,在无迹可寻中探寻那所独有的一点轨迹。褶皱的种类有很多种,有压褶、抽褶、自然垂褶、面料褶等,形态各异。褶皱自身的形式美也有很多种,比如裙装上的褶皱赋予平面面料或裙装三维造型属性,使它具备了披挂在人体上就能体现部分三维空间的能力,随着褶裥的多少和大小之间的开合量,把身体局部如臀部或腰部的细节三维空间进行了拓展,使得传统裙装展开的平面效果因不同方向的褶裥产生了起伏感,从而在立体和平面的过渡上形成天衣无缝的结合点,因此,褶皱的巧妙运用使得中国传统服饰具备了一定的立体特征,平面性与立体性的互融则增添了这种审美的深度和广度。
褶皱被称为西方三维立体服装的必要造型手段,在二维面料上进行褶皱的处理后,再将身体各个部位的三维空间进行平分,最终会在身体上形成各种褶皱效果。褶皱作为现代女装的设计元素存在着美的形式,它既表达了人体和服装的美感,起到了装饰丰富的作用,又展现了服装领域的功能性。
立体感,根据面料性质来创造不同的褶形艺术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经过褶皱处理的服装,就像一件雕塑品一样, 呈现出立体几何图案,穿在身上又符合身体曲线和运动的韵律。褶后的服装呈现出了多面感、明暗对比的阴影效果,从而褶皱是面料经过二次改造赋予人体平面面料三维空间造型属性的一种手段,压在平面性到立体性的转入形成过程中凸显了服装的立体视觉感,这种工艺使得平面性与立体感的巧妙结合的服装更具独特魅力,彰显的人体 动感十足和服装韵律美。
运动感,在褶的形成过程中他们都遵循一个基本构成方式,既固定褶的一方,另一方则随意运动,因此褶皱的方向性很强,由点出发,紧贴人体的曲线进行自然且富有规律的变化,给人以飘逸且迷人的即视感。
空间感,褶皱是面料的艺术构成手段之一,面料通过具有规律可循的压印工艺处理后,一排排规整的折痕,使服装呈现秩序感与规整性,带给人一种端庄、大方的视觉效果,此外面料的层次感及明暗关系的对比使得服装富有女性的柔美特点。
面料中的褶皱艺术变化丰富,不同的面料特性会呈现不同的褶皱艺术效果,如薄如蝉翼的纱类面料经褶皱工艺的处理下呈现一种飘逸、柔贴的美感。其次像卡其、棉类带有硬挺型的面料营造的是一种规整、秩序感。
提升褶具有运动性特点,以一支点为定点可以无限延伸为直线形、s形、圆形、球形等多种形态,通过褶皱工艺使面料经二次设计呈现不同的艺术效果,创造使其根据造型点、线、面、体四要素为研究点展开发展, 褶皱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点、线、面、体四种造型要素应用在女装设计中。点没有方向,面料的悬垂性,女装选用丝绸、锦缎、棉质类面料的飘逸、舒适、延伸性等特点应用了褶皱线的特点,呈现了女性优雅、知性的气质。
褶皱的元素融入服装中的各个细节, 变简单为复杂多变, 可以展现女性柔美的一面, 时尚且性感。褶皱是时尚潮流里的经典元素,作为一种持久不息的流行元素,是设计师们在女装设计中常采用的设计手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