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颖
美育对培养健全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院校中美育教育是薄弱环节,促进高职院校美育工作水平的提升则是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国民教育中主要环节——高职院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过程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向他们开设音乐公开课,有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在音乐专业与非专业教育中均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在教学设备欠缺,师资力量不足,还存在教师教学同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甚至有些专业的学生就是为了混个文凭,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而非专业的学生只是为了混个学分,这些现象直接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
在现阶段教育体制下,升学的压力使学生忙于应付考试,导致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中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这些学生由于音乐素养较低,加之进入高职院校后所接受的音乐教育其规格要高于义务教育阶段,在音乐学习中通常跟不上,久而久之就成了混文凭。而高中阶段忙于文化课学习高考后进入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因音乐基础薄弱,当音乐课程高了一个规格后,自然也就跟不上,时间长了只能是混学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重视学校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无可厚非,因就业率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决定学校的招生状况,而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也可以通过提高其专业素养来实现。在课时安排上专业技能的培养占据课时较多,这必然会使音乐课的课时减少,加之音乐专业的管理者在思想上对音乐教育的作用认知并不深刻,思想上认识不到位,自然音乐教育就不足。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培养其综合素质,它决定了学生后续的发展。轻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在设置音乐教育课程时,专业与非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均不合理,主要是课时安排不足,特别是非音乐专业,通常音乐课一周只上一次,一个学期的音乐课程在半学期就结课。由于职业院校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本身音乐基础就比较差,而且多数学生的音乐知识相当欠缺,这更需要课时做保障来加强学生的音乐知识。通常学生学习音乐的感觉刚寻找到一个学期的课程便结束了。其次,从学科专业的角度来说,音乐教学需要大量的练习课程,相应的需要教学设备与实践场所,但这些高职院校通常很难给予保障。音乐教师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久而久之在职业院校音乐课堂上出现教学不规范的现象,造成教育者应付、学生混的局面,音乐教育边缘化问题特别是非音乐专业更为突出。
学生学习知识离不开教材,但目前声乐教材内容不仅陈旧、不配套,而且编写不规范,内容滞后于社会需求,教材质量不高,重视西方音乐内容,民族传统音乐却被忽视。由于在教材的选用上并未有明文规定,所以教师在选用音乐教材时比较随意。其次,教学设施落后甚至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仅有的教学设施诸如教室、琴房破损失修现象比较严重,与新时期音乐教学相符合的现代乐器欠缺,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作为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者,需要对音乐教育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明确其在高职院校的定位,重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认识,针对社会需求培养音乐人才。
在课堂设置上增加实践课程并适当加长课时,同时职业院校课堂音乐教学活动还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融合起来,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加强校内实训。音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音乐理论素养、演唱技能,器乐知识、技能等必要的知识也应掌握,拓展就业路径。在保留专业技能课程钢琴、舞蹈等的同时,依据文化市场需求添加专业,设置音乐技术与管理专业,将职业教育优势有效发挥,学生的人文素质也能得到提升。
相较于五年制高职教育,三年制的音乐教育课时相对较少,更需要选择先进的音乐教材内容,其内容应与学生后续就业市场需求相适应,避免追求“概而全”。在充分考虑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选用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特别是要选择能够将学生音乐素养有效提高的教材,这类教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就业能力裨有益处。其次,要加大教学设施投入。
高职院校要把握其就业方向,采取“工学结合”模式,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基层中去锻炼、实习,让“工学结合”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在音乐教学中要重视本民族的特色音乐形式,不断地创新音乐教学手段,推动素质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