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档案学研究的扛鼎力作
—华林教授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评介*

2020-12-06 18:23
山西档案 2020年5期
关键词:档案学管理学少数民族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昆明 650091)

民族档案学是具有我国独特民族特色的一门档案学新兴分支学科,从1960年在呼和浩特召开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以来,已走过60个春秋,在各位学者的辛勤耕耘下,在专著和论文领域已取得一定成就。其中,《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就是华林教授结合30余年的档案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整合该领域研究成果、思想后撰写形成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受中国档案学会资助,2019年7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共43万字,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科创建、内涵外延、分布保管、价值特点以及其科学管理、事业保障等方面,全面阐述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该书的出版对丰富少数民族档案学学科理论知识体系构建,推进其管理工作的发展有重要学术与实践价值。

1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基本架构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做了梳理与总结归纳,并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展望。全书共分五编十八章,系统地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科创建(第一、二章)、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第三至六章)、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序管理(第七至十二章)、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发掘利用(第十三至十五章)以及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事业管理(第十六至十八章)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述,从而构成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全面系统的学科发展体系。具体来说:

第一编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科创建,从学科创建的实践背景与研究对象和学科创建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分别论述。具体以现有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工作为基础,论述了学科创建背景拥有的资源优势、体系优势、政策优势和现有工作优势;同时,言明了学科创建的研究对象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及其实体管理和事业管理工作。再者从构建管理理论与实践方法、丰富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方面阐述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学科创建的理论意义;从利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保护抢救和发掘利用,谈及学科创建的实践价值。

第二编通过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概念的梳理、类型的构成、特点价值以及现存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分布等四个方面的剖析,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进行全面阐释。具体从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概念分析着手,描述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并从主体性、原始性、真实性、多样性4个方面对其概念和内涵做了详细表述。在详述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类型构成时,本书在繁多的分类标准中,以形成主体作为划分依据,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分为少数民族原生历史档案及其他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具体以民族种类、载体种类分别列举了大量档案文献,展示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量的庞大和价值的重要,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另外,介绍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特点价值,具体分析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特点与价值。此外,通过梳理现存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分布,列举了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分布、汉文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分布及少数民族图像历史档案分布。

第三编旨在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有序管理进行梳理,详述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普查收集、价值鉴定、分类整理、档案建设、技术保护和检索统计等。其中,关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普查收集,论述了普查与收集这两项工作的意义,并对方式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关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价值鉴定,论及了鉴定工作的内容、意义、原则与档案保管期限表。涉及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分类整理,具体展现了分类、组卷、案卷排列、编制档号、编目及排架流程等。对于少数民族数字历史档案建设,分析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数字转化及数字管理工作。同时,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技术保护,探讨了保护内容与意义、库房与保管条件、破损性档案修复与档案复制迁移保护。最后,在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检索统计中,介绍了具体的档案检索与统计工作。

第四编论及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发掘利用,包括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译注出版、编研工作以及提供利用。书中介绍了满文、蒙文、藏文、彝文、东巴文、傣文、水文等7种少数民族档案出版译注的内容、意义与出版方式,进而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译注出版进行概述。通过介绍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编研的内容、类型及方法等,勾勒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编研工作情况。此外,经过对比分析传统历史档案与数字历史档案在提供利用方面的同异,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提供利用进行论述。

第五编论述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事业管理。通过对方针政策与法规建设的梳理,厘清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的有关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建设,进而分析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在不同层面的规范化要求。此外,围绕学术与科研团队建设、学术共同体的培育等方面,讨论人才培养和科研管理。最后,谈及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流失与追索进行探讨。

2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研究特点

2.1 坚守本原,遵循档案管理学一般原理

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档案管理学》第四版作为参考对象。该著由王英玮、陈智为、刘越男编著,把档案工作划分为实体管理与内容信息开发利用两个部分,实体管理具体包括档案的价值鉴定、收集、整理、保管与登记统计5个工作环节,内容信息开发利用具体包括档案检索、档案编研、档案提供利用3个工作环节,实体管理为手段,内容信息开发利用为目的,两者相辅相成,8个环节共同构成了档案管理工作,《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同样将档案工作划分为两个部分,但细化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有序管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发掘利用。有序管理具体包括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普查收集、价值鉴定、分类整理、数字建设、技术保护、检索统计,发掘利用具体包括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译注出版、编研工作与提供利用。有序管理与发掘利用的环节在内涵上与《档案管理学》八环节相贴合,逻辑严谨,论述全面。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虽然有浓郁的民族学气息,但在本书中,仍然具有厚重的档案学情怀,成功构建出了科学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学科体系。

2.2 逻辑严谨,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性展开

第三、四两编从微观上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具体工作流程做了阐述,探索了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实体的管理办法;第五编则从宏观角度讲述了不同主体在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工作中应发挥的作用,从方针政策与法规建设、人才培养与科研管理、国际合作与对外交流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有助于构建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事业保障体系。本书从微观到宏观,层层递进,具有严谨、系统的结构层次。

2.3 内容充实,以丰富材料论证研究内容

该书是在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田野考察结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纂而成,并引用了民族古籍、档案文献研究成果及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最新研究成果,具体列明了满文、蒙文、藏文、彝文、东巴文、傣文、水书等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料公允,实事求是。一方面,对少数民族档案发展史进行了回顾,探讨1949年以来少数民族档案的发展、构成、分布和管理规律性等问题,对学科提出了独到性见解。另一方面,研究遵从了民族性原则,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概念、类型构成及特点价值等进行探讨,为科学构建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学学科体系做出了理论创新推进。

3 《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价值意义

3.1 对完善档案学学科体系有重要理论意义

档案学学科体系具体包括基础理论、档案史学研究、一般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学、特种档案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其中,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作为民族档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档案学学者开放思维,融入相关学科理论,补充完善档案学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档案概念产生自1960年在内蒙古召开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此后多位学者从少数民族档案的基本概念研究、民族档案个案研究、民族档案类型或载体的研究3个方向进行了梳理论证,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但在体系的全面性构建方面尚有待完善。本书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民族学理论、民族史学理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与档案学基础理论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完善档案学学科体系,为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提供系统理论支持具有开创性贡献。

3.2 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有指导性价值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大家庭,其中55个民族占据了总人口的百分之八,被称为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进程中亦创造了多种璀璨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这些档案主要收藏于各地的文化机构,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散存于民间,面临保管不善以致损毁的危险。此外,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还存在管理分散化、流失海外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追索、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大数据环境下少数民族历史档案资源建设与开发共享等问题。本书对于总结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现实工作,更好地保护、传承与发展这一优秀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4 结语

通览全书,《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内容涵盖少数民族历史档案内涵外延、类型构成、分布保管、档案特点、价值作用,有序化管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事业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方法。该书的出版不仅对做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档案管理工作有现实指导意义,对拓展少数民族档案研究内容,丰富少数民族档案学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增强少数民族档案学学科地位亦有较好的学术与理论价值。

猜你喜欢
档案学管理学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科研仪器平台管理现状与建议——基于管理学理论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经济管理学教学的创新途径探索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学术批评语境下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