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媒体融合发展的“硬核”探索

2020-12-06 17:52:25
视听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泰兴泰兴市硬核

尹 群

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从县级媒体的定位出发,进行差异化选择,构建县级全媒体运营机构的传播生态,形成新的价值链,这是县域媒体融合发展亟待探索的课题。

2019 年,泰兴被列入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先行试点县市。同年7 月5 日,在泰州首家挂牌成立了泰兴市融媒体中心、泰兴市传媒集团。新成立的泰兴市融媒体中心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全力打造“声、屏、报、网、端、微”融为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矩阵,不断发挥融媒传播优势;接轨智慧城市和社区建设,重点培育政务服务集成模式,面向本地用户,满足全时空在线政务服务需求,有力提升了县域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以媒体融合为契机,打造全新传播平台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首先要从顶层设计入手,调整体制机制、重建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打破部门隔离、资源分散、各自为政的弊端,实现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和生产流程的重组,构建全新传播平台。

借组建“泰兴市传媒集团”为契机,泰兴市融媒体中心调整全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媒体等体制和机制,实行“一个党委、两个机构、一起运转”,成立了编委会(负责新闻和节目生产)、经济管理委员会(负责广告经营和产业开发)、技术管理委员会(负责五大平台技术工作)和行政管理委员会(负责党务、政务、财务、法务)四个议事机构。建立融媒体新闻中心,集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网站于一体,实施扁平化管理,明晰责权。

对照《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要求,与江苏省广电总台合作,建成运行“中央厨房”和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推进“泰兴云”建设,五大宣传平台实现采编一张网,做到集体策划、集中采访、集成发布、集约运营,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新格局,成功打造“声、屏、报、网、端、微”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新型主流媒体。

新闻生产依托融媒体平台,实现快节奏、全方位、协作化,取得信息传播效果的精准化、聚合化。2019 年,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金秋经贸科技洽谈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泰兴市融媒体中心创作推出一批高质量的融媒产品和节目,新闻宣传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广播电视常年开设专题专栏专版,策划连续系列报道,播发时政评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泰兴日报》强化时政评论和深度解读,彰显平面媒体的特色。

2020 年春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宣传,新建成的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心负责人坐镇指挥,每日上午下午两次新闻调度会议,强化策划,鼓励原创,全媒联动,不断跟进,有序有力,调动采编人员,深入一线,挖掘典型,总结特色经验做法。

在疫情胶着期间,融媒体中心派出骨干记者驻点蹲守,掌握口径,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第一时间与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对接联系,明确每一次、每一条、每一稿的主题。设计印刷了80万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下发全市各乡镇村居,每个家庭一份,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2020 年2 月18 日,泰兴市部分服务业复工复业,泰兴市融媒体中心采用图解、记者跟踪体验、权威部门解答等综合方式,在“泰兴发布”“智慧泰兴”微信公众号、“智慧泰兴”APP、电视《泰兴新闻》、《泰兴日报》等持续推出,形成了矩阵传播,权威准确地回答了市民的疑惑,解决了百姓的难事,分担了政府的宣传压力。

二、以移动优先为策略,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

移动优先是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也是媒体抵达受众的最佳路径。泰兴市融媒体中心依托移动技术,优化新闻生产,发力移动传播,充分发挥融媒体优势,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

首先做强“智慧泰兴”手机客户端,坚持首发、快发、优发品质内容,第一时间发挥第一落点的作用。每天清晨,“泰兴早新闻”手机版准时推送,抢占早间阅读的空档期;广播电视节目按照移动传播特点,经过全新包装后推出;移动端产品充分发挥80、90 后互联网“原住民”作用,使用网言网语,构建“长视频+ 短视频”的内容新生态。同时APP 与新华社县融专线无缝衔接,全天候不间断发布受众喜欢看、乐意转的资讯。入驻“人民号”“央视新闻”“今日头条”“抖音”等国内第三方平台,与新华社“现场云”、江苏省广电总台“荔枝云”合作,实现资讯信息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推送。广泛应用短视频、H5、全景视图等新技术。截至目前,“智慧泰兴”平台用户基数突破50 万,全国县市新媒体最好日排名第2 名,泰州同类新媒体第3 名,在全国县级媒体排名由51位上升到29 位。

其次,做强两个微信公众号。“泰兴发布”坚持权威性、引导性,以政务时事为主,力求及时、准确、鲜明、生动,成为市委、市政府权威的资讯发布平台。“智慧泰兴”则坚持服务性、实用性,以民生服务为主。两个公号一体化运作、差异化发布,各有侧重,功能互补,错位发展。

第三,借助智能技术,优化传播生态。与深圳卫视合作,设计了全新的LOGO,推出全新的节目包装。加快推进“智慧泰兴”APP 迭代更新,构建泰兴广电私有云“泰兴云”。开播市应急广播,包括多个应急广播接收站点,全市320 个村实现了全覆盖,让传播信号全满格。

三、以“互联网+”为模式,拓展传媒发展空间

县级融媒体如果只定位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上,将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一个县的新闻内容难以支撑起融媒体的内容供给需要。因此,县级融媒体的内容建设需要跳出“媒体+”的思维范畴,从“互联网+”的理念出发来引领内容建设。

泰兴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利用媒体的技术与人才、专业优势,面向本地的用户,加强内容建设,围绕用户需求,精准服务、精准发力。精心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联合好园区乡镇、机关部门,打造“新闻+”的融创新模式;做好“学习强国”平台编发工作,创造新价值,让主旋律更高昂;激发社群活力,实施“圈层吸粉法”,用独家新闻圈住用户,用网红主持人圈住用户,用线下场景圈住用户,打出组合拳;强化共存共享,“小屏带动大屏”,持续推动电视端与手机端受众互动、内容互补、影响力互享,并通过大数据做好用户分析和舆情热点监测;对接智慧城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优化用户体验,提升用户黏性,保持活跃度。

在融媒体生态格局下,突出“线上线下对接,大屏小屏联通”,科学布局服务用户活动。先后承办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交流活动、创业富民大赛等大型活动,为园区定制宣传画册、招商手册,延伸产业价值链。积极服务目标群体、服务市场运行、服务城乡发展,努力探索“新闻+ 政务”“新闻+ 服务”等运行模式。中国广播艺术团走进泰兴电影主题音乐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合唱比赛、“礼赞劳模”颁奖晚会等重大活动实现了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统一。“省道德楷模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泰兴)”更是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点赞,活动录像在中央文明网全网发布。“丰收节”“螃蟹节”“采摘节”等活动,有力助推乡村振兴。《银杏飘香的地方》等专题形象片有力推介、宣传了泰兴,牢牢占据专题片生产市场。举办“长三角”县域媒体广电+教育研讨会,组织开展“长三角”地区“全域旅游看泰兴”媒体采访活动,文化产业附加值得到拓展。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助推经营创收逆势上扬,在全国县级媒体广告创收断崖式下跌的严峻形势下,2019 年泰兴市融媒体中心超额完成全年创收任务,并连续三年实现小幅增长。

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期,电视《泰兴新闻》全档播报战“疫”新闻,《泰兴日报》刊发大篇幅报道并强化言论,新媒体“智慧泰兴”等首屏滚动推送战“疫”报道,推送各类报道1000 多条。组织中心的播音员主持人创作短视频,利用“抖音”等平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卫生知识,组织泰兴“百姓名嘴”创作演绎方言版抗疫宣传“三句半”、土语土味鼓儿书。融媒产品全方位、多形式,盖边沉底,覆盖全市50.2 万户。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泰兴市融媒体中心一级响应、全媒投入、重拳出击,鼓舞了群防群控士气,传递了战“疫”正能量,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新媒体的点击率、广播电视的收听收视率和各个平台的满意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泰兴市融媒体中心在体制机制上还进行了有益探索,将新媒体团队从新闻中心独立出来,组建新媒体部,采取统分结合、一体运作。同时,全中心抽调骨干,向移动端内容生产运营倾斜,进一步充实力量,特别是强化短视音频制作,发挥全媒体生产和融合传播优势,充分用好广电音视频生产这一“看家本领”,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用户喜欢看乐意转的融媒体产品。

未来,泰兴市融媒体中心将致力做大做强县域主流媒体矩阵,着力把握好话题设置的前瞻性、针对性、引领性,活化表现形式和互动方式,以更加优质、丰富的融媒体产品,打通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猜你喜欢
泰兴泰兴市硬核
泰兴市打通末梢堵点 提升治理精度
泰兴市:架起基层“连心桥” 推动侨务工作走深走实
华人时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4:00
泰兴市依法行政 规范行政行为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26
非遗中的“泰兴印忆”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52
硬核爷爷炼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8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2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 12:44:00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