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1+1》疫情报道分析主持人的核心业务能力

2020-12-06 17:52:25
视听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白岩松演播室连线

张 婧

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一线的媒体人,主持人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媒体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做出努力: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推出普及防疫知识的宣传片,同时用诗朗诵、配音等艺术形式为抗击疫情加油,通过主持人特有的公众影响力起到宣传、示范作用……但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在突发重大事件面前,主持人在参与报道时自身核心业务能力的表现。

一、直播中的组织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和特大自然灾害是不可预知的。疫情中每天的情况瞬息万变,关注的重点和疑问也层出不穷,主持人在演播室应该起到一个各方信息汇总梳理、连接组织各方的作用。比如,在谣言四起的环境下,《新闻1+1》主持人承担起了组织各方资源和信息,告知真相、引导舆论的责任。2020 年1 月20 日播出了备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情况如何?”,主持人白岩松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钟院士通过央视向广大观众传达了“新冠肺炎可在人际间传播”的权威信息。此后,《新闻1+1》几乎每天推出《今日疫情分析》专栏,白岩松一次次连线钟南山院士等前线专家学者、当地政府官员、医护人员等带来深度解读,成为每天观众得到疫情相关信息的主要权威来源之一。

视频连线的方式也成为疫情之下最科学、最快速产出有价值信息的一种节目形态。主持人与编导共同梳理各方信息,提炼重点,科学引导。在这个时候,主持人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出对观众负责的点评。视频连线访谈成为疫情期间最直接有效的节目形式,主持人在演播室里所做的信息归纳总结、深度解读则是一种有益补充。在演播室中对嘉宾进行访谈或连线时,考验的正是主持人是否具备组织信息、采访和评论的能力。作为央视主流频道重点栏目的主持人,白岩松有着丰富的节目资源、嘉宾资源、信息资源,但要在各方协作下把这些资源在直播间里整合串联,形成完整有效的节目内容仍是挑战,主持人犹如“大厨”,需要有强大的组织各方信息和分析、输出内容的能力。

二、连线中的提问能力

对记者来说,“采访的三个原则是平等、因人而异和主动权”[1]。这三个原则在主持人与嘉宾访谈或连线中也同样适用。平等对话,无论嘉宾职位高低,都是平等对待,不傲慢、不轻视。因人而异是在访谈连线过程中,根据不同个性、不同表达的嘉宾及时调整思路和访谈技巧。掌握主动权是要把握谈话的方向和时间节奏,在短时间内谈出有质量的内容,特别是直播访谈节目,对掌控时间和节奏的要求更高。

白岩松在《新闻1+1》中连线了多位处在舆论中心的人物,其中几期登上微博热搜。比如2020 年1月31 日,白岩松对话原武汉市委书记这期节目,就集中体现了主持人提问的核心能力。白岩松在20 分钟内,连问原武汉市委书记10 个问题,没有客套的铺垫,开门见山,直击人们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在节目中主持人的态度也是逐渐从温和到犀利,没有一上来就怼着采访对象,但也完全没有回避关键问题。当下新媒体、自媒体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然而,越是信息芜杂的环境,越是需要具有公信力的主流声音。面对关键问题,主持人要敢问、善问。提问的问题不能“水”,但同时也要有方式方法,不能一上来把气氛弄得剑拔弩张,要始终构建一个良好的沟通“场”。

此外,提问的节奏感也是主持人需要掌握的能力之一。在《新闻1+1》节目中,白岩松的提问始终保持在2 分钟以内完成一个问题的问与答的节奏,不仅仅在疫情报道中如此,此前的常规节目中也基本保持20 分钟节目10 个左右问题的节奏。一方面保证了节目的信息量输出,另一方面,快节奏一问一答,一来一往的交锋更具有可看性。

三、话题中的评论能力

通常情况下,“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的任务是提供给受众‘新闻信息’,主持人和嘉宾在演播室提供给受众的是‘意见观点’”[2]。也就是说,经过演播室的信息整合、嘉宾与主持人的思想碰撞之后,要提供经过思考整合的、有价值的观点。主持人的评论能力在疫情报道中尤为重要。

在《新闻1+ 1》中,主持人白岩松的身份字幕写的就是“评论员”,他的个人评论或成篇于节目结尾处,或在任何一次连线中或短片后,基本是随时穿插于节目中的。而另一位《新闻1+ 1》的主持人董倩在央视设在武汉的直播间里连线和访谈,也起到了主持人、记者和评论员角色的三合一。作为记者,她在武汉外景采访,元宵节到武汉金水闸社区采访隔离中的武汉居民,现场非常生动、有细节。作为主持人,她在武汉演播室访谈了多位在抗疫一线工作的嘉宾。而同时,她也起到了评论员的作用。如2020 年1 月27 日晚间,有不少武汉小区开窗唱歌及呐喊“武汉加油”的视频在网络上传出。此前,一则《晚上组织唱国歌》的帖子呼吁“隔离在家的武汉人,从晚上20:00 开始,大家打开阳台窗户唱就可以” 。但是,此举很快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小区居民打开窗户唱歌的行为极度危险,楼上楼下的飞沫有可能会造成病毒传播,应该立即被叫停。对此情况,白岩松视频连线在前方的董倩,一方面了解这起事件的过程,一方面询问她的看法。董倩通过几个关键词组表达了个人观点:是困境中的幽默、乐观,是求支持的举动,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宣泄。相比于当时网络上一味地“感动泪目”和“批评攻击”这两种对立的看法,这样的观点输出更显得温暖和善意。

评论话题的能力一直是主持人的基本功之一,但如何在复杂的舆论场中把握好度,在突发事件中快速整理出清晰的思维脉络,需要平时大量的知识积累和过硬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

四、镜头前的语言能力

这里的语言包括主持人说出口的语言和主持人的副语言。在应对各类事件、灾害时,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应与日常有所不同,因为时间的紧迫、信息量的增大,语速应比平时快一些,并少垫场的话,以“开门见山”的方式来切入正题。在访谈中,从广大受众心理出发,带着很多的问号,访谈也会呈现一环接一环的追问。语言风格也以直白易懂为上。如白岩松的语言风格本身就极具特色,他善于说“白话”,在开场和结束语中鲜有拔高的论调和长句子,任何专业化的领域到他这里都能理解消化后变成自己的语言,这种语言既不是官方书面的话语,也不是纯粹街头巷尾的民间话语,而是一种极具个人特色的,既通俗又别致,又具有人文关怀的语言系统,他经常使用比喻的手法,直白、形象、易懂、入心。同时秉持平视态度,既不高傲也不逢迎,让公众感受到一种耳目一新的媒体语言带来的温暖。

2020 年3 月5 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当天的《新闻1+1》今日疫情分析中,主持人白岩松的开场白只有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感谢,同时,安慰可能受到委屈的志愿者“被磨的石头才亮”,感谢他们让很多人“在昏暗处感觉到光”。这些比喻既有文学意味,又显通俗平实,起到了真实、打动人的传播效果。

除了有声语言,副语言也极其重要。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指的是在电视镜头下播音主持人的动作以及表情,还有服装等表现出来的荧幕感觉, 包括眼神、体态以及妆容等。在突发事件的直播中,主持人的态度、立场、对事件的关注程度等都会通过副语言有所体现,进而对受众产生影响。

在报道疫情这种严肃话题的时候,主持人的副语言也必须符合情境。如在武汉演播室的央视《新闻1+1》主持人董倩,穿着朴素,全身出镜时是颜色深沉的西服、牛仔裤、平底鞋,妆容素净,神情严肃关切。在镜头前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主持人和观众们一样,为眼下的疫情而忧心,服装在这时候越低调越好,结合严肃的神情,未开口即有“共情感”。

注释:

[1] 蓝鸿文. 新闻采访学(第三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宋晓阳. 出镜记者现场报道指南[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白岩松演播室连线
快乐连线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24
快乐连线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8
快乐连线
快乐语文(2020年36期)2021-01-14 01:10:44
莫言对话白岩松——文学的有用与无用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18
快乐连线
快乐语文(2019年12期)2019-06-12 08:41:56
县级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技术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2
虚拟演播室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新闻传播(2016年23期)2016-10-18 00:53:54
白岩松:传统媒体面对冲击不必焦虑丢内容被抛弃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5
虚拟演播室系统在大同广播电视台的广泛应用
白岩松错了吗?
IT时代周刊(2015年7期)2015-11-11 05:4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