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潜飞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推送、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快速进入市场,同时,伴随手机智能终端的技术更迭,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不断“攻城略地”。在这一背景之下,网络“速食”文化以其碎片化的信息呈现方式不断改变着用户的沟通方式和阅读方式,而符合移动智能手机和人体偏好的短视频为人们带来的视觉盛宴很好地契合了快节奏生活中的现实需求,不断渗透人们的生活。据2019 年CNNIC 发布的《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 亿,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38 亿,占网民整体的75.8%。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各种应用程序中,短视频和短视频应用软件发展势头迅猛,用户使用短视频类应用时长位居第三,热门网络视频用户的规模达7.25 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 亿,占整体网络视频用户的89.38%,短视频发展呈现一片“蓝海”。[1]
短视频的崛起催生出视听传播的新业态,竖屏短片的出现更是这股浪潮中的一个新风口。国内头部视频平台纷纷布局竖屏视频,2017 年,腾讯推出国内第一档竖屏微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2018 年爱奇艺出品竖屏网剧《生活对我下手了》,2019 年张艺谋拍摄的竖屏微电影《遇见你》等不断引发网友热议,国内竖屏短片发展方兴未艾。此外,竖屏的呈现方式在国际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关注,Snapchat、Netflix和Instagram 等平台不断开发出竖屏新应用,占领新领地。不同于传统视频传播的横向形式——通常为4 :3 或16 :9,纵向的竖屏呈现方式更加符合手机终端和人体注意力偏好,主题涵盖资讯、剧集、综艺、访谈等,日益占据了注意力经济体系中的新领地。
物理层面的革新往往最为显著,移动互联时代,媒体更多的是要根据场景提供相对应服务。[2]长期以来,宽屏一直都被视为影像制作的标准,固定的长宽比和横向的视觉呈现方式长期主导着荧屏,不可否认其在呈现宏大场景、增强视野和空间感以及适应人眼横向转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3]但其也存在难以表现人物细腻特写、聚焦能力不足等弊端。竖屏的兴起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短板,通过凝聚视觉焦点以及前置前景等方式,竖屏短片放大了人脸在取景框之中的比例,关注于简单而直观的微观场面,营造出强烈的包围感、在场感以及封闭感,在深深牵引用户注意力的同时也使得用户拥有了更好的沉浸式体验,使得认知的亲密程度和感官的多样程度不断增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4G网络将人们带入“视频时代”,单手操作、竖向持机等手机操作习惯不断成为共性,符合人体操作偏好的竖屏短片成为手机端观看视频最为方便和自然的形式。无需调转屏幕与放大画面,减少了烦琐的操作流程,如抖音、快手等UGC 生产作品在打开界面时自动弹出视频和无缝切换视频,是竖屏视听语言的典型代表。此外,对人物的塑造能力和感染能力能够增强“凝视”的快感,淡化等级的差异。
竖屏短片对“人”的关注不仅在于操作层面上,更体现在社交层面上。便利的分享按钮、更低的参与门槛以及融媒体多平台的观看窗口使得竖屏短片相较于传统横屏视频更具有人的社交属性,“竖屏内容+短视频平台+社交带入”的方式正不断成为短视频的主流模式,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与连接感。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及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使得竖屏短片作为横屏视听形态的补充开始异军突起。
注意力经济时代,指尖停留的时间直接决定了竖屏短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横屏的叙事逻辑,竖屏的叙事逻辑中体现出的是新媒体的逻辑。相较于传统媒体将受众作为被动输入的个体进行信息“灌输”的方式,新媒体却是受众“主动”搜集信息的平台,在这一趋势之下,将新媒体作为主要载体的竖屏短片所变革的不仅是画幅的宽窄,更多的还是纵向的思维方式以及叙事语言的革新。
在内容上,竖屏短片更加“重人物”和“轻逻辑”的叙事方式使得“肖像式”的构图方式成为常态,建构了一个较为密闭的、单线的场景化叙事方式。在叙事角度上,由于互联网的再“部落化”以及信息茧房的特点,容易产生关注的聚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不断重构了事件的全貌。在框架结构中,竖屏短片的创作者不断打破原本深深烙印着的传统创作思维,重新思考怎样在纵向框架内完成画面构图和叙事,不断搭建出竖屏视频的叙事逻辑。[4]
竖屏短片对文化层面的变革是较为深刻的,一方面它继承了现代化视听语言发展过程中“竖式”的方式,另一方面它不断满足着快节奏生活中个体的信息消费需求和孤独陪伴的情感诉求。
伴随“去中心化”“分众化”等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影响,竖屏短片作为一种碎片传播使得视频的传播方式产生了变革,其中,主要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
竖屏短片的“短”主要体现在时长上,由于受众碎片化阅读和注意力有限的倾向愈加明显,竖屏短片的时长一般限于5 分钟以内,在情节和叙事上进行精炼;竖屏短片的“平”体现在传播方式的平等上,受众通过自发分享的形式与相关短视频平台建立天然联系,受众享有分享的自由;竖屏短片的“快”体现在操作快、收看快、反馈快与互动快等方面,受众只需上下滑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实现视频切换,加快操作的速度与流畅度,由此在持续不断的流媒体视频之中逐渐形成“巴普洛夫效应”,不断吸引受众产生持续性观看的想法。此外,基于算法与大数据的智能推送和各大热搜榜单,使得反馈的速度不断加快甚至达到实时,内容生产和评价反馈被紧紧拴在一块。在互联网时代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的情况下,竖屏短片在数据逻辑的运行法则中生存,带来一场视频传播方式的变革。
而今即将进入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主导的互联网发展“下半场”[5],作为新生事物的竖屏短片的呈现方式仍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相较于横屏视频利用人眼水平移动的视觉习惯,竖屏的垂直视野使得视野范围大为受限,[6]同时,由于播放方式囿于手机移动端和镜头语言适用于静态类和人物类的原因,竖屏短片在题材和呈现形式上较为单一。此外,尽管蕴藏较大的市场能量,但其影响力尚未得到更好地释放。因而,竖屏短片作为未来手机端的主要方向该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释放潜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竖屏内容作为一种新型娱乐方式,是为用户提供多元化内容而存在的,尽管UGC 生产作品占据竖屏短片的主要市场,但其大量的抄袭内容与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其品质参差不齐,优质的头部内容生产仍是稀缺资源。此外,人们接受信息的观念从“短且快”转向了“精且优”,但真正能做到“精且优”的平台却不多,因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打造出精品和原创内容仍是关键。
在内容层面上,从叙事方式、视觉美学和创作思维等方面不断促成内容的优质化,在鼓励UGC 生产的同时,增大PGC 的生产力度,优化内容的播放模式,进而最大化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才能达到“双赢”局面。
作为竖屏短片载体的各大视频平台一直以来都信奉“流量至上”的原则,然而目前单纯的竖屏短片并不能满足平台变现的需求,因而单一的视频平台要实现更为可持续性的发展,需依靠与其他平台合作的方式进行联动生产与分发,利用好“融媒体”思维,打通平台间的藩篱,才能促进产品有侧重地进行生产和传播,叠加数据流量,实现横屏和竖屏有机结合的呈现方式与多场景、多平台、多渠道的创收方式。
竖屏短片的发展对短视频应用软件的迭代更新提出了更高要求。4G 的发展已逐渐凸显出发展后劲不足的趋势,日益成为阻碍流媒体视频发展的一大绊脚石,随着5G 网络的推广,移动网络开始进入更为高速的发展阶段,网速的不设限又为视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场景的随意切换和时空的随时切入也将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数据传输速率和容量的爆炸式提升使得“人”“物”“机器”三者日益跨越时空的界限。此外,日渐完善的载体,是竖屏短片发展的保证,如竖置摄像机稳定器、轻便灵活的三脚架、可兼容的视频播放器等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备不断释放出利好信息,在增强使用便捷性、提升用户体验和跨时空联通等方面大放异彩。
爆发式发展的短视频市场给竖屏内容的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在碎片化信息时代,短视频平台的竖屏内容占据着绝对优势,尽管不能成为视听传播的“颠覆者”,其操作便捷、加强沉浸式体验以及极具传播性与互动性等优势却不容小觑,尤其是当短视频时代进入下半场的时间节点上,竖屏短片在手机端的风靡趋势仍将愈演愈烈。因而,头部视频网站要在短视频领域获得影响力,不但要走好专业化和规范化的道路,产出优质的竖屏内容,也要积极推进多平台联动传播,促进竖屏视听节目良性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平台的联动发展,伴随着新技术的革新,我们逐渐从PC 互联网思维的“读屏时代”转向流量为王的“滑屏时代”,作为朝阳产业的短视频行业将迎来突破性发展机遇,深耕于视频领域的“新蓝海”,竖屏视听节目作为移动场景下视频呈现的创新性选择无疑是值得期待的。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国网信网,[2019-08-30].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8750.htm.
[2]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3]顾洁,王璐璐.竖屏——短视频行业的新格[J].东南传播,2017(9).
[4]曹晚红,丁蓉.竖屏资讯类短视频的瓶颈与趋势分析[J].东南传播,2018(10).
[5]刘战伟,刘蒙之,李嫒嫒.视听传播“下半场”观察:制播模式、变革路径与结构图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
[6]喻国明.“互联网发展下半场”:关于技术逻辑与操作路线的若干断想[J].教育传媒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