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迪 米文霞 孙明慧
一个新的技术生态,会产生与之相符合的应用形态,也会有一种核心资源决定着价值逻辑和价值的运转。4 G技术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开拓了巨大的信息红利。流量,即用户注意力和时间分配的转移成为核心命脉,移动互联网所有的业务和模式都建立在流量经济之上,并以此为基础更迭换代向前发展。流量相当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石油”和“货币”,不同的平台之间可以实现交换和买卖。流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规模,产品、运营、营销推广等环节都围绕着创造流量、吸纳流量而运转。当流量爆发式增长,流量与用户之间出现某种供需不平衡,移动互联网“入口”出现。移动互联网“入口”是流量流转的中心节点和“枢纽”,目的在于对流量和用户进行匹配,实现了对移动互联网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不论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基于人口红利的增量积累,还是“互联网下半场”阶段在内容和商业价值层面的存量竞争,流量入口一直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竞相争夺的重点。流量是移动互联网平台一切商业目的的基础,更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资源,追求流量、抢占入口则成为贯穿移动互联网发展全生命周期的行业逻辑。
4G 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网络、终端,极大地促进了移动互联网产业和生态的发展。从2013 年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放4G 牌照,标志着4G 正式商用到2019 年我国5G 商用之前的几年里,移动互联网产业经历了快速增长、成熟、平稳三个阶段。4G 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核心资源的主要变化特征就是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从桌面端到移动端的转移。庞大的新增用户市场红利下,APP 成为移动互联网流量的承载业态和最初入口。从微信、微博、UC 浏览器、手机淘宝到今日头条、快手、抖音,拥有亿级用户的移动互联网超级APP 不仅是头部流量缔造者,也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进而,移动互联网头部平台成为每一个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的生态主宰者。
不同领域和类型的APP,有着相互不同的,但与自身相匹配的流量价值优势和流量转化方式。APP 流量价值是指APP 的流量通过各种方式的变现能够带来的总收入,即流量变现的价值。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 年APP 流量价值评估报告》显示,Top10 APP流量价值占比超5 成,微信稳居首位,手机百度和QQ 分列二、三。社交网络流量价值在广告流量变现方面潜力较大;电商APP 的广告转换率高,变现能力较强;而搜索推广则是搜索引擎APP 的主要变现方式。[1]
其中,短视频平台因其独特的内容形态、社交的基因和强大的流量创造能力,成为移动互联网最典型的一个垂直领域。2016 年抖音上线,短视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增长乏力的大趋势中,短视频用户与流量逆势崛起。根据CNNIC 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6.48 亿,占网民整体的75.8%。[2]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也表明,短视频行业历经8 年发展,目前已进入商业化的成熟期,预计2020 年短视频市场收入将达到2110.3 亿元。[3]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期逐渐消退的时代,短视频依然是迅速发展的新流量池,几乎是唯一在增长的明星级应用领域。
移动互联网流量平台早期以门户搜索网站时代的新浪、网易、搜狐、百度等平台为主。这一时期,谁掌握搜索入口,谁就掌握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命门”。之后以社交时代的微信、QQ、微博等超级APP 为主,“腾讯系”“百度系”“阿里系”等流量巨头你方唱罢我登场,流量“天花板”出现,市场开始走向存量竞争。第三阶段是直到如今的内容时代,其代表是以映客、花椒为代表的直播平台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特别是在直播平台受政策、技术、资本和用户各方面的制约没有得到全面发展之后,短视频成为4G 时代后期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也成就了最为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形态。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 年中国互联网流量数据报告》显示,2018 年短视频跃进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前五。特别是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前四名APP更是占据了整个短视频行业用户总使用时长的近9成。[4]电信企业的流量数据监测也表明,2019 年移动用户使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应用消耗的流量占比已超过30%。[5]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已成为当前移动互联网主要的流量来源和最有潜力的流量平台。
在这种发展、更迭和转换中,移动互联网流量商业化的进程也呈现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门户搜索时代的“网页+”模式,商业化方式主要为广告和流量分发两种方式;二是社交时代的“社交媒体+”模式,商业化方式以广告和电子商务为主;三是内容时代的“短视频+”模式,商业化方式以广告和“内容电商”为主。纵观移动互联网流量商业化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流量商业化的两种主要类型。从商业化与平台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一类是平台自身的商业化,如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另一类是寄生于平台母体生态的外部商业化,如微信上的“微商”,抖音、快手上的网红带货,生根于短视频平台母体生态的MCN 等。
短视频行业核心业务在于内容运营,目的在于流量变现,符合4G 技术条件下移动互联网追求流量商业化的行业逻辑和发展规律。随着5G 时代的来临,网络传播的核心资源也将会随之发生转移。从流量到场景,5G 赋能下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将成为新的核心资源。从短视频到“大视频”,5G 赋能下视频也将在表现形态、应用范围和传播能力上实现跨越升级。广电的优势在于音视频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特别是在媒体融合的要求和大背景下,广电的发展定位是新媒体平台,是全媒体传播体系。万物互联、时刻在线的“大视频”将是广电发挥自身优势的新机遇。
一个人、一部手机、一个Wi-Fi,就是4G 时代的网民直播。终端、网络环境的限制,是4G 时代直播面临的主要问题。5G 网络具有的大带宽、低时延、高稳定性特点,可以保证高质量、大数据量的4K/8K超高清视频传输无掉帧、无卡顿;在传输效率方面,4G 网络的下载速度约每秒150Mb,而5G 网络的理论下行速度将达到4G 的10 倍以上,而网络延迟则降至毫秒量级。视频直播的形式将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媒体宣传、新闻报道和内容传播,永远在线、“常态化”的视频直播将成为现实。
5G 时代,直播成为主流常态化应用的表现还在于“一应多用”。视频直播的能力将渗入各行各业,成为社会各界和全行业参与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在2019 年央视春晚首次应用5G+4K 直播之后,2019 年9 月人民视频联合中国电信,首次成功实现了全国70 个地方庆丰收活动现场的多形态、立体化、同时段、并发式5G 联动直播。2019 年10 月,国庆70 周年庆祝活动阅兵式再次创新了主观视角和多视角的5G 超高清直播。2020 年1 月,央视频通过5G“慢直播”对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施工建设情况进行24 小时不间断的实况直播。截至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的2 月2 日晚10 时,央视频的火神山医院5G 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到了8624 万人次;[6]根据中国电信数据显示,央视频《疫情二十四小时》专题在线高清直播服务同时在线观看人数最高峰超过了9000 万人次,累计访问人数超过2 亿人次。[7]从媒体机构的春晚直播、两会直播,到农业领域的“丰收节”直播和医疗领域的24 小时不间断疫情直播,5G 让视频直播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中发挥出高品质、视频态信息传播的能力与效果。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5G 商业化推进,“5G+直播”一定会出现以技术为核心的大平台、新生态。新技术平台和新行业生态的出现还将进一步助力5G 视频直播朝着更加主流化、产业化的趋势发展。5G 网络优势能力将赋能视频直播突破技术和设备的限制,实时传输、永远在线、超高清级、多维应用的直播将发展成为一个全行业应用,成为5G 时代“大视频”的最主要体现。
4G 技术条件下有限的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使对于视频流信号的传输已是传媒内容传播的最大能力范畴。8K、VR、全息投影等高级视觉体验的内容受制于4G 时代的网络条件和设备性能而无法得以广泛普及,应用场景受限。5G 技术和网络环境则为超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必备基础。5G 全新的网络结构、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以及大流量密度能力,让超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和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可以完美呈现,5G 时代“大视频”的呈现形式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多元、沉浸、极致和真实。
当前,在5G 商用推进下,4K/8K 超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的应用愈发普遍,并且开始出现多形态联动应用。5G+4K/8K 方面,2019 年6 月26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成功开展了我国首次8K 超高清5G 远程传输测试。5G+VR 方面,四川电视台与华为正式签署虚拟现实(VR)项目合作协议,联合建设VR制作和运营实验室,主攻VR 直播技术。5G+AR 方面,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联通运用5G+AR 技术,帮助市民360 度全方位观看展品、获取信息,真正实现智慧看展、科技生活。
2018 年12 月工信部发布《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有效供给、重点行业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等多方面做出规划指导,催生AR、VR 在游戏动漫影视、文旅等行业的快速发展。2019 年2 月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三部门联合发布了我国的超高清产业发展计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标志着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开始进入快车道。5G 技术条件下,AR、VR、全息投影与4K、8K 超高清共同构成了下一代“大视频”产业。
5G 技术下,视频传播的应用场景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构成的多样化融合创新应用模式。5G 时代,技术助力各行各业垂直领域的信息传播,传统意义上“媒体”和“传播”的涵盖范围将更加延伸和扩大。
2019 年5G 商用后,运营商与各行各业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了基于5G 视频传输能力的各行各业差异化应用。除了传媒行业的超高清直播、融媒体平台以外,5G 视频传输还被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工业制造、远程医疗、图像识别、高性能计算等行业和垂直领域,体现出5G 视频应用的创新能力。毫无疑问的是,5G 时代的传媒生态与其他社会生态系统的依存度将大大提高,传媒作为社会信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作用和功能也将进一步提升。[8]可以预见,5G 视频的生产和传播将渗透各行各业,5G 视频应用不仅将体现出更加专业化和行业化的特征与差异,也将进一步与各行各业的业务运转和工作需求深度结合,进而孵化出具有全行业、社会化特征的大传播格局和媒体新生态。
当5G 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不断深入融合之后,信息通信的场景将变得前所未有的多元和复杂,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传播将迅猛发展,大大超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需求与通信行为。因此,传统蜂窝通信网络的“一刀切”模式显然不能满足5G 时代各行各业对网络的不同需求。在5G 背景下,信息通信网络将被抽象为一个又一个的“网络切片”,从而支持成千上万个用户、众多用户类型在各种不同应用场景中的使用。如果说,4G 时代“连接”即服务,那么5G 时代“网络切片”即服务。这也是在核心技术和网络能力方面,5G 与4G 的最大差异之一。
网络切片是“构成一个端到端的逻辑网络,按切片需求方的需求灵活地提供一种或多种网络服务”的技术。[9]因此网络切片技术能够结合不同场景的具体业务需求,在独立的物理网络上切分出多个逻辑网络,“这个逻辑网络包含了满足特定业务所需要的网络特征,能够为特定的业务场景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10]网络切片内的每个片互相独立,内含设备、访问、传输与核心网络,具有可靠性与安全性。运营商可以选择每个网络切片的网络特性,如低延迟、高连接密度、高吞吐量等,能够有效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以5G 网络的三大应用场景为例,在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的应用场景中,对峰值速率、用户体验数据速率等指标要求较高;而uRLL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对连接数密度要求较高,mMT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对端到端时延和移动性要求较高。“智慧医疗”就是mMTC 场景的主要应用之一,网络切片技术能够通过定制一个低时延、高可靠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主治医师远程为病人诊病甚至操作手术。超高清直播是eMBB 场景的典型应用,5G 端到端网络切片将是推动超高清视频广泛应用的重要技术。2019年5 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移动与华为共同完成了5G SA 网络切片环境下的超高清直播测试,通过独立组网模式的5G 网络切片,直播的4K 视频流能够顺利实现稳定回传。因此,在网络能力层面,5G 网络切片技术为大传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从网络底层向上支撑应用的重要基础。大传播场景中,网络切片能够针对不同垂直行业的视频业务特点和视频传播需求进行定制和切分网络,从而极大提高了“大视频”广泛应用与广泛传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此外,在网络服务层面,2019 年5G 商用后,以4K、8K、VR 为代表的高流量应用迅速广泛普及,通信网络中对流量的消耗暴增。为了对5G 应用更好地提供技术支撑,一种专门针对大流量内容传输的“5G+ 云”模式的内容分发网络(CDN)得到了极大的发展。5G 背景下的内容分发网络(CDN)以云服务的形式,为各行各业“大视频”的“大传播”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内容分发网络(CDN) 是为解决网络堵塞问题,提高网络服务性能而生的技术与服务模式。内容分发网络通过在传统网络构架上覆盖新的层级, 可以实现用户端与服务端之间数据的高效传输。对于VR、8K 这样的视频应用业务,CDN 是必备的基础设施和传输网络的重要构成。没有充分下沉的CDN,就没有大连接和“大传播”。当前,我国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均加强了CDN 节点的建设计划。如中国移动将CDN 作为5G 时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CDN 节点到市、县甚至乡村的下沉策略。中国联通在全国所有的地市级以上的城市部署CDN 边缘节点,着力打造5G 时代下的新一代CDN 及边缘计算能力。5G 时代,“大视频”无处不在、无所不传,CDN 将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和易用的技术服务支持大视频的“大传播”。
终端类型多样、形态丰富、应用场景多元是5G时代终端设备的重要特征,也是5G 时代与4G 时代的最大差异之一。4G 时代,终端设备呈现较强的“一元化”特征,以个人消费场景中的智能手机为最大多数和最主要构成部分。5G 时代,由于与物联网的融合以及5G 本身广阔的应用场景,终端设备远远超越4G 时代个人终端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范畴。2019 年6 月,中国移动发布的5G 终端策略提出,5G 时期的终端发展目标之一是终端多形态。5G 终端设备的多形态首先体现在多产品品类,基础连接、通用场景、行业定制是第一层级的三大5G 终端分类方式,强调的是不同层次的应用需求;面向行业用户(ToB)、面向个人消费者(ToC)、面向家庭用户(ToH)是第二层次的5G 终端类型,强调的则是不同的用户市场。其中,TO C 的终端将主要为数据类终端,TO B 的终端则集中在车联网、电力、工业互联网及直播四大行业。[11]此外,若将终端以应用场景划分,eMBB 场景下除了5G 手机外,还会出现平板、无人机、AR/VR 类终端;uRLLC 场景下,车载终端、医疗设备、工业用制造检测设备将有用武之地;mMTC场景下,智能家居产品、智能物流设备等将得到极大发展。5G 终端爆发,设备重建新帝国。终端设备作为内容的呈现界面和接收载体,作为信息传播的物理介质,必将倒逼内容和内容的传播,给内容产业带来深层的改变和深刻的影响。
“屏显化”是5G 时代终端设备的第二个重要特征,屏幕和显示器将无处不在,依附于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上,为“大视频”提供了充足、便利的展现机会。“未来,个人消费者网络流量的80% 以上和行业应用流量的70% 以上是视频数据,显示应用场景将向多点开花转变。”[12]一方面,显示屏的功能性愈发强化,具备了通信和计算能力,不断朝着终端、设备的方向发展。如2019 年9 月,华为推出搭载鸿蒙系统的智慧屏,作为传统电视机的下一代终端,智慧屏定位于家庭场景下的智慧交互中心、跨屏体验中心、IoT 控制中心和影音娱乐中心,能够实现与其他终端的交互、控制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功能。另一方面,屏显技术的升级,曲面屏、柔性屏、折叠屏为各类终端的屏显化提供了硬件支撑,提升了“大视频”的用户体验,也使“大视频”的展现方式更符合应用场景需求。5G 网络和技术支撑下,屏显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交、地铁、楼宇、医院、学校等各种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中,原有传统的纸质、“断网”状态的媒介载体都将被接入5G 网络的数字多媒体显示屏所替代。
5G 时代终端大爆发、无处不屏显的结果就是最终将促使内容与终端的进一步“脱离”。传统媒体时代,内容与终端一体,无法分割。广播节目的接收载体是收音机和音箱;电视节目的接收载体是电视机和电脑。进入4G 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手机成为最主流的屏显移动终端,所有的内容通过APP 应用的形式得以在手机上汇聚和展现,内容和终端的强依附关系开始最初的“脱离”。5G 技术所带来的终端颠覆,不仅重新上演4G 时代智能手机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甚至还将进一步促使内容和终端脱离的程度加深、范围扩大。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的媒体报道中,央视频出品的我国首部直播院线电影《此时此刻——共庆新中国70 华诞》在全国十余个省份的70 家影院同步播出。一直以来,电视是直播的“主阵地”,而院线则是影片的主要发行渠道。此次5G +4K 超高清直播进院线,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和“电视直播”的概念范畴。电影是内容的主要形态之一,院线银幕则是特殊场景里的接收终端。通过5G+4K 技术,原来在手机上和电视机上呈现的直播,也成为院线大屏幕承载的内容形态,这就是5G 条件下典型的内容与终端进一步脱离的表现和事实。海量的、多样态的内容,面向海量的屏显和终端分发,这就是未来5G 时代的大内容传播。
当海量的、多样态的内容面向海量的屏显和终端分发,渠道的重要性和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以4G时代为例,移动互联网在分发渠道层面的竞争,就是对“入口”的抢夺。当应用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爆发,上百万款APP 如何触达上亿的手机用户?海量应用与海量个人终端之间亟需一个中间环节对接需求与供给。在苹果和安卓官方应用商店之外,因此而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第三方应用分发体系以及面向垂直市场的推广渠道。以UC 浏览器、91 应用商店、腾讯应用宝、百度手机助手等为代表的应用分发渠道进而成为移动互联网早期阶段最重要的头部力量,抢占了最大的信息红利和流量资源。
以手机游戏为例,分发渠道主要有三类。一类是360 手机助手、豌豆荚等第三方应用商店;一类是华为、小米等硬件厂商自己生态的应用商店;第三类是随着社交媒体的逐渐发展,超级平台(微博、微信等)自身也成为部分手机游戏的分发渠道。其中,我国的一些智能手机制造商更是通过结成“联盟”的形式,流量互惠、优势互补,联手构建针对手机游戏等主要应用的分发渠道。数据显示,2019 年国内移动游戏用户规模约为6.43 亿人次,硬核联盟在移动游戏市场的渗透率为65.7%。[13]由此可见分发渠道在移动互联网流量争夺战中的重要地位。同样,在大屏上,OTT TV 也是依赖于分发渠道的生态。
5G 的大传播格局下,渠道的价值最终将体现为场景化的发展趋势。渠道的场景化一方面因为信息红利消失,线上流量接近“天花板”,开启“互联网下半场”模式,无论是线上渠道还是线下渠道,都将朝着场景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更是源于5G 本身的特征和要求。4G 改变生活,而5G 的使命则是改变社会,5G 本身就是为了各行各业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而生。在用户市场与服务对象层面,5G 将极大地促进和激发面向企业机构的B 端市场快速发展。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就是5G 得以在各行各业中落地的最重要环节。此外,5G 时代的终端也不再局限于个人场景中的智能手机,终端的泛化进一步促使车载场景、户外场景、家庭场景蓬勃发展。彭兰教授认为“场景是同时涵盖基于空间与基于行为、心理的环境氛围,移动传播的本质就是基于场景的服务”。[14]在5G 的大传播格局下,分发渠道必将不再局限于应用商店、社交媒体、短视频等个人使用场景中的超级平台,未来的5G 内容分发将更多地依赖于与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场景深度结合新渠道。
2019 年8 月11 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知,在加速广电网络提质升级方面提出“加快建设广电5G 网络,打造集融合媒体传播、智慧广电承载、智能万物互联、移动通讯运营、国家公共服务、绿色安全监管于一体的新型国家信息化基础网络”。在加快服务能力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方面,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IPv6、5G、VR、AR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中的部署和应用,推动打造面向5G 的更高格式、更新应用场景的视频业务新形态”。当前,5G 已经成为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技术和重要方向。面向5G 大视频、大传播的多渠道网络不仅应是未来广播电视媒体的工作内容,更是5G 网络传播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5G 时代广电行业如何发展?关键在于一个不变与三个改变。一个不变是指广电的核心资源与自身优势;三个改变是指,正确理解并充分重视5G 时代内容传播领域的三个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5G 内容传播技术平台的变化。相比4G 移动互联网时代,5G 条件下,技术在内容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将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特别是在5G 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三大领域技术的充分融合下,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促进更使传统的“内容”向“内容科技”进阶式发展。未来,没有技术要素和技术内涵的内容产品与内容服务将在5G时代失去竞争力。当技术应用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下一步就会出现新一代的、5G 时代的网络传播头部平台。这些新的头部平台或与终端设备深度结合,或与云服务深度捆绑,总之新的一轮资源抢占即将发生,彻底改换4G 生态。因此,对于5G 时代内容传播新技术、新平台的跟进和实践,应是广电未来的方向之一。
第二个变化是5G 内容传播场景的变化。4G 时代的核心资源是流量,而5G 时代所有的业务和应用都将创造大流量,流量不再是最核心的、唯一的价值所在。5G 条件下,应用场景替代了流量成为价值的体现和代表物。而且,4G 时代的应用是面向C 端个人信息消费单一场景的应用,而5G 时代的应用则更多地体现在面向B 端行业需求多元场景的应用。核心资源流转决定了核心价值转换,核心价值的转换又进一步决定了商业模式的构建。因此,对于5G 时代内容传播在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发现和价值深挖,也应是广电未来的方向之一。
第三个变化就是5G 内容传播商业模式的变化。4G 时代依托短视频等传播平台的MCN 是流量商业化的体现,主要转化方式为电商和广告。这样的商业模式根源于移动互联网to C 的本质,无论是电商还是广告,都是对C 端流量的价值转化手段。而5G 时代的本质则是行业需求,也就是说,满足行业需求,挖掘行业需求的市场价值,才是商业模式构建的核心。从这个角度上来说,5G 有可能给内容传播领域带来创建新商业模式的机遇,改变4G 移动互联网时代,MCN 机构只能作为中介环节一端向C 端用户售卖商品,另一端向广告客户售卖C 端用户的注意力的境况。因此,对于5G 时代构建内容传播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更应是广电未来的方向之一。
5G 必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与创新,无论对于社会,对于产业,抑或对于个人生活。应对改变的最佳利器就是对自身的正确判断和对趋势方向的准确预判。对广电而言,在5G 时代以不变应万变,唯有守正创新、固本强基,广播的车载、电视的客厅就是广电行业在5G 时代最重要的优势与资源所在。5G 带来的应用场景之转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从个人场景向交通场景和家庭场景的转移。车联网无疑是5G 最主要的应用所在,“5G 的应用,可能20% 用于人和人之间的通讯,80% 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讯,即移动物联网的概念。移动状态的物联网最大的一个市场可能就是车联网”。[15]“5G 时代客户服务的市场将由单纯to C(个人用户)向CHBN 四个市场转变。”[16]其中的H(Home)就代表着家庭用户市场。可见,无论是围绕着交通工具的信息传播还是围绕着家庭的信息传播,都将成为5G 时代主流的新市场。同时,无论是车载的广播还是家庭的电视,也是广电行业的本职所在,在专业水平、文化认同、资源积累、社会认知层面都拥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广电唯一要做的就是在5G 的新技术环境下,适应新生态,跨越新平台;面向新终端,传播新内容;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做好5G“大视频”的“大传播”信息服务。
注释:
[1]极光大数据.2019 年APP 流量价值评估报告[R].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网,[2019-08-20].http://www.199it.com/archives/925480.html.
[2]CNNIC 发布第4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19-02-28].http://www.cac.gov.cn/2019-02/28/c_1124175686.htm.
[3]2019 年中国短视频企业营销策略白皮书[EB/OL].艾瑞网,[2020-01-06]. http://report.iresearch.cn/wx/report.aspx?id=3504.
[4]2018 年中国互联网流量数据报告[EB/OL]. 艾瑞网,[2019-02-18].http://report.iresearch.cn/wx/report.aspx?id=3504.
[5]2019 年通信业统计公报出炉——固定/移动宽带双双跨过千兆大关[EB/OL].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20-03-05].www.cac.gov.cn/2020-03/05/c_1584952812981094.htm.
[6]袁舒婕.慢直播凝聚抗“疫”力量值得点赞[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2-04.
[7] 第一财经. 数千万“云监工”共同见证5G 应用逐步落地. 网易科技,[2020-02-05].http://tech.163.com/20/0206/08/F4MIBLS900098IEO.html[EB/OL].
[8]苏涛,彭兰.热点与趋势:技术逻辑导向下的媒介生态变革——2019 年新媒体研究述评.国际新闻界,2020(1).
[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 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EB/OL].知识库,[2016-06-01].https://www.useit.com.cn/thread-12312-1-1.html.
[10]许阳,高功应,王磊.5G 移动网络切片技术浅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6(7).
[11]2019 年世界移动大会全球终端峰会.中国移动5G 终端策略[EB/OL].通信世界网,[2019-06-27].http://www.cww.net.cn/article?id=454296.
[12]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中国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 版)[EB/OL].赛迪智库电子所,[2018-10-09].http://www.ccidwise.com/uploads/soft/180928/6-1P92QR931.pdf.
[13]2019 年硬核联盟白皮书——中国移动游戏市场研究报告[EB/OL].硬核联盟,[2019-12-06].http://www.mhacn.com/mha/news/detail?category=2&news_id=140&from=White_paper.
[14]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3).
[15]苗圩:5G 技术未来将主要应用于移动物联网[EB/OL].人民网,[2019-03-29].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329/c1004-31002021.html.
[16]5G 融 入 百 业, 移 动 引 领 创 新[EB/OL]. 光 明 网,[2020-03-10].http://tech.gmw.cn/2019-12/02/content_333676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