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秘宇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在实践中,环境艺术设计者需要对影响环境的诸多要素进行梳理,充分关注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与传承,以此来提高环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地域文化资源保护意识的提高,更多的环艺设计师将目光聚焦于地域文化。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趋同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千城一面的设计方案,弱化了地域文化特色,也让更多的地域文化资源面临消失的威胁。因此,我们应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地域文化,如何立足地域环境实际,将特定地域文化特色、要素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中。每个区域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地域文化元素,覆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诸多方面,展现了该地域有别于其他地方的标志性内容。为此,环境艺术设计师要积极关注地域文化,分析和梳理地域文化特色,创造性地将之融入环艺设计中,从而促进地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环艺设计的目的在于对环境的美化,由此延伸出不同的艺术化设计行为和方法。环艺设计在理念上应把握对自然要素、社会人文资源的有效综合,通过对环境的改造,使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艺术审美心理需求。可见,对环境艺术设计本身而言,其既要作用于实物环境,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诉求。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建筑工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涵盖的内容更广泛。如从概念上看,环艺设计有室内环境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前者主要包括室内家装、建筑内部设计,花卉、灯光、陈设设计等;后者包括园林设计、景观和建筑外观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立足自然生态环境,借助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手法来实现自然、人文、社会等诸多要素间的协同[1]。
地域文化,即从概念上来看为某一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背景下所形成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是长期积淀的形成的,在一定时段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以环境为基础,充分融入地域特色,并在社会文化的作用下展现出地域性特征。在分析地域文化特色时,地域文化往往与该地域的经济、社会、自然、历史等紧密关联,尤其是与该地区的民俗文化、风俗传统、地理气候等特征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地域文化会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带来深刻的影响。当下,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涵盖地域物质文化、地域精神文化等方面,这也为地域文化传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环艺设计本身包含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又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区人们精神文化诉求的集中体现,将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相融合,能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发展。
环艺设计是对环境进行美化的过程,融入了设计师的情感与美学思想,实现了对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综合加工、改造,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与文化精神需要。中国地域文化元素资源丰富、多样。多民族背景下,不同地域民族文化存在差异性,因此建筑群落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江南的古镇上,“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特色,成为地域文化元素的独特表现形式。随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国际化、均值化、城市化设计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各个地域的环境差异性越来越小,地域文化要素面临缺失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部分设计师对地域特色文化要素缺乏整体审视,使得地域文化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不同地域,无论其地域大小,都历经漫长的地理、历史文化的熏染,逐渐形成相对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特征。例如,威尼斯具有水中城市的特色,整座城市仿佛漂浮在水中,人们的出行与生活,都离不开水。再如北京,一提到北京的四合院,每个人都会在脑海中浮现布局方正的四合院。对于这些地域性特色文化元素,设计师如果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完全割裂,必然导致地域文化缺失的危机,甚至使地域文化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忽视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一味地强调推陈出新,如一些地方,将古旧建筑推倒重建。这种传承,不是最佳的方法,而是对传统地域文化的直接破坏。
另一方面,地域文化的地域性,使其与其他地方形成一定的文化差异。环境艺术设计中,在对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时,设计师通常以重复不变的思路进行设计,最终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差异缩小。这种对地域文化的延续,缺乏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如一些环境艺术设计师,在结合地域文化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拷贝、借鉴之前的设计思路或作品,“换汤不换药”,导致环境艺术设计作品雷同。还有一些设计师,在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提炼方面,形式单一,未能进行实地考察,未能从多个视角进行对比,只是将一些单一的地域文化元素堆砌于设计中。如此进行环艺设计,势必会使其丧失特有的地域性、传统性和独特性。
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更好地挖掘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如何在吸收、保护优秀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最终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精品工程?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融合不同的文化,秉承传承与保护指导理念,从而营造出具有差异性的地域文化新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涉及的内容很多。设计师要深刻认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要加强对地域文化元素的全面寻访和调查,掌握第一手、详细的地域文化素材。同时,设计师要展开广泛收集、整理,采用有效的研究方法,对所采集的地域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加工,完善环艺设计地域文化资源库。在环境设计实践中,设计师要结合具体地域实际,融入本地区独特的文化元素,并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实现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地域文化成为环艺设计中的“点睛之笔”,进而赋予环艺作品深刻的地域文化特色。此外,设计师还应全面整理地域文化素材,从地域传统文化、本土文化资源中,提炼出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使其得到创造性的传承和发展。这些地域性艺术设计符号,一方面是对地域文化的高度浓缩,另一方面为打造环艺设计文化特色提供了丰富的特殊设计素材。例如,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对外是封闭性格局,但内部却宽敞、多向沟通。针对现代高楼建筑的环境设计,设计师也可以将四合院理念融入其中,在满足现代建筑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间的多向沟通,缩小空间距离感。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地域文化进行传承和应用时,设计师可以先将地域文化转换为环艺设计符号,再将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以整体借代或局部借代的方法,融入现代环艺作品中,以实现对传统地域文化的重现与延续。例如,在室内软装饰空间,皮影、脸谱、剪纸、刺绣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要素的融入,为室内软装饰注入了文化活力。一些室内屏风、背景墙、装饰画等,运用了皮影元素,打造了中国风室内空间。而脸谱元素多被应用到室内平面软装饰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对脸谱结构、色彩基调等进行自定义优化,以让室内空间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再如,在城市公共空间环艺设计方面,以哈尔滨为例,其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为营造现代人追求的高品质生活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哈尔滨具有欧陆风情的建筑文化、靠近寒带的冰雪文化,体现了出多民族融合的人文精神。借代法的运用,在简化传统环境文化符号形体基础上,又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创新改革。对传统地域文化的运用并非照搬,而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寻求文化符号的契合点。设计师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地域文化特色,巧妙运用多种设计理念,创造性地将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具象化展现。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关注,要做到适当、科学、合理、有效。无论室内环境设计,还是室外建筑环境设计,都要立足地域文化,而不是完全受限于地域文化。具体而言,设计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要尊重自然环境,结合地域气候、动植物等要素,充分利用地域动植物资源优势,打造原生态环境。第二,区别对待地域内原有文化,理性借鉴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环艺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借鉴、传承和应用,要突出因地制宜;面对地域文化,关键是要做到“活的继承”;环境艺术设计要尊重和关注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地域人文习俗及习惯,要体现对大众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在环境艺术设计内涵上,应避免空想化,要顺应自然环境,突出以人为本。任何一个地区,其地域文化都有两面性。对好的一面,要继承;对不足的一面,要改进。环境艺术设计师要辩证地看待地域文化,不能盲目继承,更不能单一恢复原貌,而是要理性对待、区别设计。第三,要体现现代理念,在创新中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观念的转变,环境艺术设计也要与时俱进。设计师在挖掘和融入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技术进行批判性继承,要理性运用新技术,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在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传承与创新,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设计师要认识到环艺设计的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征,在环境空间的构建上,要保持各个地域自身的历史文化脉络,积极探索符合地域实际的环艺设计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