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慧慧 (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德国著名作曲家卡尔·奥尔夫独创了一种音乐教学法:从音乐本质出发,教学体系的核心思想是“原本性”。其针对对象是孩童,其方式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诸如儿歌、舞蹈、做游戏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开发处于启蒙时期的孩子的头脑,利于孩子将康成长。这一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便是“动”,发动人体全身器官,在动中学习思考,提高学习积极性,在音乐的耳濡目染下,孩子的心灵及其品德纯洁性都比较有保障。孩子作为祖国的花朵,其健康成长不仅与周围环境有关,更取决于种子的好坏,坏种子的生根发芽几率很小,更别提成活率了,因此从根本上对音乐教育进行课堂,将奥尔夫学习法应用在音乐课堂上或许是迈出的艰辛第一步。
我国音乐发展历史有很深的渊源,早在清末民初学校就有了音乐教育制度,以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癸卯学制》为标志,表明近代学校教育开始在制度层面进行探索,音乐教育开始形成,为以后的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这个时期的音乐在制度的保障下成果显著,且迈向近代化。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在1989年,国家教委“七五”规划中艺术教育被作为重点项目,音乐教育再次得到重视。1990年底,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学学会成立,这表明我国音乐教育的研究向前迈进一大步。目光转向世界,1640年,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近代化的世界由此开始,音乐教育在此时期也得到了发展;19世界末20世纪初,德国将哲学、美学等与音乐教学法相结合;二战后,一些欧美国家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见我国与外国音乐教育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我们学习生活中,音乐教育往往是被人们忽视的,我们学习了过多的理论知识,但我们不会应用,学习的目的也比较纯粹: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
首先我们对音乐地位的认识是错误的,我们将音乐处于一个低等地位,认为音乐教育是可有可无的。就目前我国音乐课堂状况来看,对音乐的学习和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当今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传统观念教学方法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现在的音乐育,导致现在一些学校只顾提高升学率,教育过于片面化,音乐课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这无疑是一种大错特错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及其不利。另外,在音乐课堂上,我国音乐老师会介绍与音乐相关的如作者、创作背景等相关知识,而国外教学则不是,他们目的很纯粹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融入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统统丢去。其次,我们学习音乐的方式比较单一,这点我们可以将视角转入美国,美国是一个多元化教育的国家,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特殊的国家形成导致美国很早就推行多元化主义政策,美国多元化的音乐教育与他的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当然也是被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接受的。要想缩小与其他国家在音乐方面的差距,就要对音乐教育进行改革,把音乐教育变成全民音乐教育也是其重点改革内容。其实音乐不仅对儿童有好处,对成年人也是一样,只是人幼年时代的作用更为显著。既然音乐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我们就应该考虑将音乐教育变为全民音乐教育,就像全民健身一样,让大众受利,才能成为社会的福祉,这是将音乐所带来福利最大化的表现之一,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坚信音乐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于此。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能把握现在,因此做好眼前的事情就是为未来奠定基础。
通俗的说,一些国家音乐课堂教育的现状存在严重缺陷,而奥尔夫教学方法正好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奥尔夫教学方法是一种科学、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而一些国家音乐课堂现状恰恰与此相反,因此这些国家便成为了奥尔夫教学方法的研究对象。奥尔夫教学方法实质是精神教学方法,先是影响着欧洲一些发达国家,随后传入我国及其他地区,影响了整个世界。现代许多国家的教育方法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忽视精神教育,导致许多问题:道德水平严重下滑、抑郁症患病率上升等等,诸多问题证明了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方法被广泛赞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音乐?它是指有节奏、有旋律的人或者乐器相配合发出的声音,是一种艺术形式。奥尔夫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怎么才能让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最好的方法便是发挥人的本性,让孩子出于本能的学习音乐,这样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就少了压力和负担,内心得到满足,精神上被鼓舞而振奋,所以学生最好的状态便用来学习音乐知识,使知识得到最大范围的学习和消化,这是奥尔夫教学方法的最大优点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将音乐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化,无论是节奏自身方面还是乐器的工具方面都能被较好的利用,这也都是音乐对象的积极性所导致的。音乐本就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学科,很久以前孔子就倡导遵循“礼乐”制度,他认为“礼”和“乐”是“仁”的外化,礼乐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表现“仁”的精神本质,这样的思想对我们的音乐教育至今仍有意义,思想是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孔夫子的思想也映射出了那个“百家争鸣”时代的大繁荣。因此,改革发展教育是推动我们向前的,其作用发挥的力量重大。
上文分析了中国音乐课堂的发展现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各方面都已经有了可观可感的成就,但是在音乐课堂方面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将奥尔夫教学方法与中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音乐课堂更好的结合,让学生感受音乐最真实的美,当有一天真正被音乐所震撼到,那才是音乐最真实的意义。其实,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在音乐方面也有其自己独特性,这是因为国家不同,导致了文化信仰、民族意识、思想认知等各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对所有的发展中国家的音乐教育都持否定态度,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本国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高品质的音乐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引入到中国,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中国文化和奥尔夫教学方法已在很多方面已经较好的融合了,中国奥尔夫的“第一传人”是廖乃雄,他培养了第一批奥尔夫教育理念的教师,对中国的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奥尔夫对中国的意义深远,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伤害,比如其中的“一切从兴趣出发”,挽救了很多被束缚在考试牢笼里的中国孩子,这对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们的人才战略都是起积极作用的。
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是外国三大著名音乐体系。奥尔夫教学方法发源于德国影响了整个世界。发达国家在文化领域方面处于更领先的地位,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更具人文关怀的教学方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有利于个人为社会更好的服务,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发达国家已经尝到了奥尔夫教学方法带来的甜头,长久的坚持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变式的发展,会有新的收获。
我国自20世纪引入奥尔夫教学方法后,根据其做出了相应的行动:举办关于学习奥尔夫教育体系的活动、相关书籍的理论研究、教育方面的改革等。奥尔夫教学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美育性、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我国虽较早的引入,但随着发展的不断变化,所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奥尔夫认为学习音乐是为了培养“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艺术家。这与我们中国的教育大相径庭,我们中国好多孩子从小就被目的束缚,他们是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学习,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观念很难改变,这是挑战之一。第二,奥尔夫教育注重以音乐教育为基础,培养即兴能力,意思就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我们中国改革后的教育与此也存在一定差距,唯分数论的现象依旧存在,这就导致我们存在不能学以致用的情况,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又成为了我们的目标。太多理论化的东西从小学到大,以致于不能被消化吸收,反而起了厌烦心理的副作用。其三,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各地域之间的生活水平、条件,文化素质也各不相同。另外还有宗教信仰、民族习惯等,这对奥尔夫教学方法的进一步应用都是挑战。因此要想更好的将奥尔夫教学方法应用到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做的就是根据具体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路径。
奥尔夫教学方法对世界各国教育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将此方法应用在音乐课堂中任重且道远,古语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对于好的东西,我们不去借鉴,不去学习,那我们只能落后。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事易时移”“守法弗变则悖”的道理,世界是不断变化着的,我们的制度也随之变化,但道路是坎坷的,没有捷径,我们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将奥尔夫教学方法与我国音乐课堂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或许是一剂因教育弊端所产生的教育疾病的良药。贝多芬曾说过:“音乐是什么,音乐使人类生活爆发出火花。”只是火花爆发的有早有晚、有大有小,通过奥尔夫教学方法改变音乐课堂,使每一个学生绽放激情,爆发出属于音乐力量的火花,是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