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 新模式”
——“对分课堂”在理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0-12-06 15:24贾琦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知识点音乐

◎贾琦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

2014年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心理学教授张学新提出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名词“对分课堂”。从书面意义上理解,“对分课堂”就是将课堂的时间对分,一半分给教师,一半分给学生。而深究其具体的含义,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对分”的是教学时间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以教师教授为主,一堂课下来将近大半时间都是以教师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从基础教学到高等教学基本上这种模式已成为常态,教师习惯于将知识点在课堂当中灌输到学生脑中,而学生也习惯在老师滔滔不绝的知识点中奋笔疾书。而“对分课堂”在时间上改变了这种常态,书面意义上通俗易懂,时间的对分是在一堂课程中,一半时间交给教师,一半时间交给学生。这样在课堂时间上形成对分,大大的提高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时间。

(二)“对分”的是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的第一目标是让学生喜欢学习,而不是能力培养。“对分课堂”理论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和自由。“对分课堂”重新定位了师生关系,认为知识应该一半是老师教的,一半是学生学的,师生权责对分。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必须有一部分让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掌控。师生“对分”,是“对分课堂”的另一层含义。

二、应用型高校扩展类理论课程《音乐基础理论》

《音乐基础理论》是一门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中的基础理论课程,知识内容涵盖音乐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所涉及到的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并且本课程内容在学生接触大学本科教育前,就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因此学生对此课程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一定基础的,对知识点的把握也可以通过自学讨论与授课的形式作为主要方式。

《音乐基础理论》也是一门弹性课程,从课程定位来讲,是高校应用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将它定位成理论基础课,是因为该课程中的知识内涵是在书本上研究与练习,通过大量的做题掌握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在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授知识点、学生做好做题笔记、掌握知识点与做题方法、在课上和课下大量练习为主要教学模式。而将它定位成应用实践课,是因为其课程内容涉及到许多音乐类实操课程的内容,如《键盘即兴伴奏》、《视唱练耳》、《专业主普修》、《歌曲写作》、《小乐队配器》等实践类课程。

因此,《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类所有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其理论与应用实践的可塑性,对于开展“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合适的。在《音乐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这样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丰富学生的授课与教学经验,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实践操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实践经验。

三、“对分课堂”在《音乐基础理论》中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应用

(一)“对分课堂”教学环节

“对分课堂”的教学步骤可归纳为“讲授、独学、讨论、对话”四步法。在课堂安排上,“对分课堂”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互相联接的环节:课堂讲授环节、课后(或当堂)吸收环节、课堂讨论环节。课堂讲授环节的精髓在于精讲和留白。在此环节,教师只用一半课堂的时间进行讲授,不向学生提问,也不组织讨论。由于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知识全面覆盖,应只作引导性、框架性的讲授,主要讲解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框架、与其它内容的联系等。“对分课堂”要求在课后或者当堂给予学生一定时间,以阅读教材、完成作业,以自己的方式深入理解,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

(二)《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1、准备工作

调研:在开始实践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以及教材进行调研。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基础课程,学生在进入本科教育之前已经有所学习,对于最基本的知识点有一定的储备,只是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和弦掌握的较扎实,而对调式分析的方法则把握的不好,有的学生只对理论知识点把握的好,但是对扩展型的练习却束手无策。针对不同的学习程度,本文作者在开始实践教学前,先选定课堂的主题内容,一般选择学生有一定基础程度的但在具体做题以及扩展方面较为薄弱的知识点,这类内容较为能够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在对分课堂内可以对扩展拔高的知识内容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既从基础知识点出发,所有学生都可以进入讨论学习,又将较为难学的内容逐渐引申到课堂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

分组:教师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分配具体组员任务。

分组:以一个42人的班级为例,6人为一组可分为七组,每一组编上编号。需要特别说明一下的是,在调研中了解的学生学习程度的情况要实际并且合理地运用到分组中,将基础较好的学生分散开来与基础较差不主动学习的学生合并成组,这样才能起到讨论的效果,也更能切实均衡的提高学生的程度。

组员分工:每一组选定一名组长安排要讨论内容的统筹计划以及督促组员的分工的完成情况,教师直接对接组长了解具体讨论的进度情况;每组选定一名记录员,记录员的职责是记录具体时间、讨论内容要点、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结论以及发言人是哪位同学等具体讨论过程中所有的内容;每组选定一名发言人,也就是讲课小老师,发言人要归纳总结本组讨论的所有内容,以讲课的方式将本组讨论的知识点展示出来,发言人需要将本次讨论的知识内容清楚的讲述出来,如果在讨论中出现疑惑与问题,也可提出来在展示过程中与其他分组进行再讨论再学习;其他组员承担具体主要研究知识点的职责,大家各抒己见,完成学习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组当中的分工情况是交换进行的,每次课程的学习,组员中每一个人都要轮流进行发言和做记录,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每位同学都能锻炼了自己的讲课能力、陈述观点的语言技巧以及知识点的动笔练习。

2、“对分课堂”过程

根据音乐类专业的理论课程的特殊教学模式要求,以调式分析知识点为例,可以将传统的“对分课堂”分为三个过程,即“讲授、讨论、对话”

教师讲授:传统课堂当中,教师是主体,而对分课堂中,教师作为引导性的主体,在课堂的开始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做先导性的引入,根据对前课知识点调式调性的回顾,引出新课内容调式分析,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讲述清楚,特别是对难点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如调式分析的分类与具体方法提前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分组讨论中提前规避不正确的分析方法,提高讨论学习的效率。

分组讨论:在准备工作中,已经分好各组,按照各组安排组长、记录员、发言人以及讨论组员的分工,将教师讲授的调式分析进行展开讨论研究,调式分析的分类与具体分析的快速方法,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各组进行观察与指导,观察学生们的在讨论中对该教学模式适应的情况,以作课后反思,指导学生们在分组讨论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知识点的分歧意见,记录员的记录笔记不够详尽与完整,以及发言人在对话环节所遇到的表述问题等等。

发言与对话:分组讨论过后,由教师进行统一组织安排,选定三到四组进行发言,该组发言人到讲台上讲述本组的讨论结果,将调式分析的板书写在黑板上,以具体的实例进行现场分析,组员可辅助讲课小老师,运用钢琴作为辅助设备弹奏旋律,以便学生对该旋律在听觉上掌握调感,与同学们互动学习,其他组也可向发言人进行提问,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又加深的知识点的掌握与学习。

课堂的分组讨论与发言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出课堂本身的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学生在讨论学习中的对调式分析具体分析方法的遗漏问题与拓展问题,以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相关联的角度拓宽调式分析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学习该知识点的重要意义。

结 语

“对分课堂”让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观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对分课堂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选择、去探索,创造性行为显著增多。对分课堂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先进行书面表达,随后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在密切的合作学习中,学会理解、尊重他人,这些都是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基础。

将“对分课堂”运用到《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音乐类学生除了在乐器表演等专业类课程的实践操作外,还可以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从就业层面上考虑,学生在毕业后除了可以在专业上继续深造,更为实际的就业方向基本上都是从教育培训开始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是尤为重要的环节,而本文从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学生在教学环节中也切实体会到站在讲台当小老师的感受,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操作能力、讲课能力与应变能力等等。应用型的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变化给了学生机会,一个体验与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机会,并且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现在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这种实践课堂更加成为发展趋势与方向,通过对这类课堂的实践研究,更加符合了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的课堂改革与拓展。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知识点音乐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定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专访CIT培训学院与清华建筑声学讲师燕翔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医基础理论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绿色会计浅议
音乐
关于G20 的知识点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