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音乐元素在二胡乐曲中的运用
——以《赞歌》为例

2020-12-06 14:14刘源源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艺术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慢板乐段歌舞

□刘源源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它的音乐色彩鲜明、种类繁多,下面笔者通过对藏族音乐风格、旋律发展手法及二胡演奏难点等的具体分析,来全面解析二胡曲《赞歌》。

一、藏族音乐

藏族传统音乐色彩鲜明、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又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五类。

“果谐”是一种古老的歌舞形式,以拉手成圈,分班唱和,载歌载舞,顿地为节,连臂踏歌的自娱性集体歌舞为主。“果谐”表达的内容很宽泛,有描述劳动场面的,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有热爱家乡的,还有表达爱情的。其中歌唱军民鱼水情、歌唱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歌舞内容有很多。由于“果谐”流传于藏族农村,所以也有人称“果谐”为西藏农村歌舞。

“堆谐”也是载歌载舞的歌舞艺术,它可以是只歌唱、不舞蹈的形式,更可以是完全丢弃歌与舞的纯器乐音乐。它有慢板与快板两个段落,由于它们各自都有完全独立的乐思,也就导致“堆谐”出现了分解与紧缩的两种现象,常见的“堆谐”会依据演出现场的气氛有选择地省略慢板部分。

二、《赞歌》的民族音乐元素分析

(一)作品简介

该乐曲是由作曲家王竹林先生于20 世纪60 年代创作完成的,该作品借鉴了藏族民歌的音乐素材,曾取名为《金珠玛米赞》,藏语中“金珠玛米”是指“解放军”。乐曲表现了藏族同胞热爱人民子弟兵深厚的军民鱼水之情。

(二)曲式及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由三个乐段组合而成,作者运用了单一主题变奏的创作技法,ABA'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主题再现,均为快板,第二段是优美的抒情慢板。

第一乐段A 段,呈现热烈而欢快的主题旋律,1~7 小节的主题旋律中借鉴了藏族人民跳“踢踏舞”时的节奏,“踢踏舞”又叫“果谐”,展现了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景。

演奏者要对节奏的掌握非常精准,不拖拍也不抢拍,附点节奏要夸张一些,重音要拉奏得富于弹性,要将整个主题乐句的舞蹈性在不同的高度重复变化中,逐渐将情绪推入高潮。

乐曲自20 小节到37 小节,是一段二胡与伴奏乐器扬琴的重奏。主题旋律继续在伴奏声部持续,鲜明的“果谐”踢踏舞节奏与二胡悠扬、抒情的副歌旋律相呼应,直到39 小节主题旋律以高八度音型再次出现,将情绪彻底推向了高点,展现出热情的藏族人民向可爱的解放军献上哈达的场景。

第二乐段B 段,是优美、抒情、富有表情的慢板。旋律借鉴了“朗玛”和“堆谐”富有韵味的曲调,使整个乐段的旋律好似描写真诚、善良的藏族姑娘载歌载舞喜迎亲人的场景,更深刻地传达出藏族同胞对解放军的赞美之情,从慢板这段旋律中,我们能聆听和感受到深深的谢意与感恩的心声。

在演奏时,除注意抒情的中长弓做强弱快慢的运弓之外,还需要注意旋律音上装饰音的演奏,左手手指触弦一定要轻,触弦时间也不宜过长,只需一带而过即可。

主题旋律音调在各音区不同部位和高度重复出现、反复强调,在乐曲的发展中起着贯穿和统一的作用,同时又在调性的色彩上有着丰富的变化,使整体旋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第三乐段A'段,是第一乐段A 段的变化再现,快板,是一个紧缩型的乐段,比第一乐段更加欢快、更加激动。在演奏开始的两小节时,演奏者应做慢起渐快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才能体现出藏族跳圆圈舞时的特点。随着音型模块的不断推进,演奏的幅度、力度也随之加大。到了高潮部分,演奏者的气息、力度都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而进行左右手运弓、按弦力量的调整,来更加贴切地表现解放军同志与藏族人民共同起舞的欢快场面。从倒数第四小节第二拍开始,旋律节奏放慢了一倍,这便要求演奏者右手的运弓一定要饱满、扎实,弓速适中,这样才能使乐句旋律所要表达的情绪展现出来。

整体来说,最后一段旋律在演奏上要速度更快、运弓更宽、情绪更饱满、气氛更浓烈,这样才能将乐曲推向高潮。

要想更好地诠释和演奏《赞歌》这首作品的音乐风格,演奏者应对藏族的风土人情进行一个全面的认知,尤其要将“果谐”踢踏舞中青年男女手拉手转圈的节奏动作、“堆谐”中特有的节奏韵律,融入我们的演奏中,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了解,将二胡演奏的技巧与音乐风格相结合,这样才能抓住乐曲的精髓脉络,使乐曲鲜活感人、富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慢板乐段歌舞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歌舞欢庆“三月三”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歌舞爷爷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浅析山东梆子慢板板式
基于田野调查的澧水船工号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