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丹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北京 100007)
2020 年10 月23 日,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主办,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五邑大学承办的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华侨华人——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5 周年座谈会” 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侨联、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以及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 余名人员参加会议。中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长隋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侨联顾问唐闻生出席会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张春旺主持会议。
隋军表示,回望历史,华侨华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发展作出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华侨华人要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立足当下,助力华侨华人更好生存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一系列全球性困难和挑战,相信广大华侨华人一定会与祖(籍)国和人民一道,坚持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发挥优势、携手前行,以同圆共享中国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己任,共同谱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在会议研讨阶段,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作专题发言。外交部领事司副司长张洋表示,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研究探讨侨务工作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十分必要。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表示,当前,反全球化的声音、逆全球化的政策、去全球化的行动甚嚣尘上,作为连接祖(籍)国和住在国的桥梁,华侨华人可以在中国对接全球化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世界海外华人研究学会主席、暨南大学特聘教授李明欢梳理了海外华商筚路蓝缕的历史,从海外华侨华人发展的历程来看,他们一直善于危中寻机,在此次疫情中,各国华商也不断转型升级,在支持住在国经济恢复中寻找新的机遇。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表示,华侨华人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突破国家、制度和文化的障碍,推动了生产要素与资源在全球的流动与配置。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林宏宇评析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介入不断加深,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奕平分析了新时代西方“中国威胁论” 对华侨华人的影响。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范宏伟表示,从历史到现在,华侨华人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他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天然支持者。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国福结合自身经历与体会,对中国参与联合国国际移民工作提出了建议与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邱志红介绍了新西兰华侨华人参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程。
会上,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雄教授介绍了关于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两本新书《丰碑——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新西兰华侨抗战史料《中国大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