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2020-12-06 12:29江苏交响乐团
艺术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族化演奏者小提琴

□徐 捷 江苏交响乐团

一、小提琴基本阐述

作为弦乐器的重要代表,小提琴以优美的音色而著称,有“乐器皇后”的美誉。小提琴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小提琴有四根弦,每根弦发出的音都各具特色:A弦温柔甜美;E弦华丽明朗;G弦低沉浑厚;D弦朦胧中带有些许神秘。所以小提琴能够表达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并能引发人的共鸣[1]。演奏者如果在演奏中加入揉弦、按弦、泛音、跳弓等指法与技巧,就能赋予小提琴鲜活多彩的艺术表现力,从而呈现出高品质的音乐盛宴。

小提琴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550年就被大众所熟知,其是由臂提利拉琴、雷贝克乐器演变而来的。经过数代人的精心研制与改进,在外形设计上,小提琴凭借完美的弧线展现出了优雅的身姿,同时它的设计将美学观念与声学理论合二为一,在方便演奏的同时,也能够使音色更动听、丰满。我国最早引入小提琴是在民国年间,当时随着音乐学堂的兴起,不少中国人对西方音乐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各地掀起了学习西方音乐的热潮,很多地方建立了专门的音乐学习班。此后,我国培养出了俞丽拿、吕思清、林耀基等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为我国的小提琴艺术教育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提琴在乐队中的角色定位

小提琴凭借本身的结构具备精妙绝伦的音色特点,在整个交响乐队中有着很高的地位[2]。首先,富有特色的音效及高雅的身段,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乐队中的主奏乐器,小提琴的这一首席艺术功能使小提琴演奏者除指挥以外居于榜首,格外耀眼,让人羡慕。其次,小提琴的演奏灵活多变,独奏时,是很理想的乐器选择,可表达出丰富多样的音乐情绪;合奏时,又不失领导风范,尤其是在华彩乐章的演奏中,小提琴的情绪带动更加巩固了它的领导地位。例如,在著名协奏曲《梁祝》中,以民间音乐与交响乐两者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小提琴将曲目关于爱情的主题引出,并奠定了美好而凄凉的感情基调,再结合曲目剧情,配合大提琴等其他乐器,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感诗意化地表达出来,使整个乐曲表达更加和谐完整。最后,小提琴的精湛演奏技巧同样奠定了它的主导地位。对于演奏者而言,这充满了挑战性,演奏者可根据作品的风格、内涵随时变换表现方式。在演奏技巧上,通过合理的处理方式,演奏者能更加深刻地表达情感、刻画形象,让聆听者感同身受。演奏技巧并非一成不变,由演奏者根据自身习惯而定,同时各演奏者或爱好者也会随着对小提琴艺术的深入研究,不断丰富演奏技巧,从而为小提琴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提琴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

作为西方代表性乐器,小提琴寄托着西方人所特有的审美、情趣及追求。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其在我国的艺术发展道路中,并非简单地去异求同,而是不断地将中西方文化进行融合,通过不断的加工、创造,呈现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这赋予了小提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内容[3]。

(一)推动音乐艺术的全民化

早期小提琴承载着特定的西方音乐艺术,传达着西方上层社会的思想观念,很少与普通大众产生关联,但随着我国对小提琴的引入与研究,普通大众对这一高雅的乐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这使小提琴成为大众艺术传达与情感表达的重要介质,有力地证实了艺术无国界、乐以教和等理念。小提琴的艺术推广与传播推动了音乐全球化、全民化的发展,使更多的人能通过音乐这一艺术了解不同的文化,接受不同的情感,感受不同的生活气息,也让我国的音乐教育方式变得丰富多样。

(二)开拓我国音乐艺术的民族化道路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音乐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小提琴的引入,为我国音乐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为我国音乐民族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当前如何能将中西文化进行完美融合,促进我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重要议题。对艺术民族化这一任务的探究从未停止过,从最早引入小提琴开始,我国一些音乐艺术前辈就通过不断探究,为我国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西洋乐器演奏方式与音乐理论,同时也涌现出大批音乐人才与优秀作品,如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其作品《摇篮曲》在旋律发展与结构布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渐变的理念。

战争时期,受社会的影响,小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小提琴在创作、教育、表演等多个方面才取得了很大进步,一些音乐家在小提琴艺术民族化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如由马耀先、李中汉创作的《新疆之春》,施光南创作的《瑞丽江边》等,此类作品均融入了各地的民族特色,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借鉴了各地不同的民族演奏手法,让人们对小提琴有了新的认识。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文化产业领域百花齐放,小提琴文化在我国得以快速传播与发展,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大量有志者纷纷对音乐艺术展开研究,各大院校也开设了专门的音乐艺术专业,为小提琴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陈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小提琴的民族化探索道路中,创作者应该在深入研究小提琴特性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改造、创新,从而创作出符合本民族审美的优秀音乐作品,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提供素材资料。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全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细分为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艺术的学习与培养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小提琴的学习过程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与语、数、英等传统学科截然不同。学习小提琴,除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学生还需要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做到身体与头脑协调一致并达到高度统一,更深层次地将情感融入演奏中。这一实操过程并非易事,所以无论对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是思维创造性、学习的主动性和毅力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情感上也能给予学生丰富的体验与感化,弥补他们自身性格的不足。长期坚持学习小提琴,学生能够很好地提高综合素质。

结 语

本文对小提琴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阐述,对其在乐队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作出了具体论述,重点对小提琴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详细论述,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民族化演奏者小提琴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Hey Diddle, Diddle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
对高职院校钢琴教育民族化问题的思考
Pear Concert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