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研究

2020-12-06 12:05:58哈斯格日乐娜仁其木格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艺术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认同感艺术类少数民族

□哈斯格日乐 娜仁其木格 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

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但是一些因素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文化选择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辨别障碍[1]。因此,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应共同建筑一个有力量的心灵家园,并建立一条有共通性的精神纽带,以此作为其传承本民族文化和吸收现代文化的渠道。

一、培育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首先,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在文化整合和文化冲击下,我国思想文化的安全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个民族的特征将会随着文化的流失而消逝,学校若想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感,就必须使其先尊重和热爱优秀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抵制不良文化对其思想的侵蚀,从而维护我国思想文化的安全。

其次,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研究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发展[2]。培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感,能够增强其对我国整体文化氛围的认同感,使其意识到民族属于国家,只有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稳定,才能够促进国家的繁荣发展。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文化影响因素

(一)外来文化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经济优势,在全世界各领域占据着垄断地位,并且把它们所承载的价值观传播到了全球各个角落。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热衷于庆祝西方洋节日,而我国的传统节日则遭受“冷板凳”待遇。其中,传播媒体是西方文化的主要寄生体,是其推行文化霸权手段的主要载体,大学生没有经过优秀的思想文化意识塑造,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尤其是艺术类学生,其需要学习世界各国文化课程。作为一个较容易接受新观念的群体,在对国外文化向往的过程中,他们对我国文化的态度及情感在逐渐产生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逐渐失去信心。

(二)网络文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网络文化”是一种与现实文化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一种文化形式。互联网一方面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也能够让大学生徜徉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面对五花八门的新观点及形形色色的人群,少数民族大学生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面对重重诱惑却不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3]。在网络世界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性,畅所欲言,并且可以搜索到任何需要的信息,但是,这样的网络文化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大学生文化价值观的塑造。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就是指在西方唯心主义历史观错误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一种政治影响思潮。在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的再度兴起无疑会对可塑性极强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极度地歪曲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瓦解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从而破坏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识。

三、多元视域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的路径

(一)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教学活动

由于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的科学文化学习及思想意识都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诉求,并且把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并使其成为学生行为的有效规范和准则[4]。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属意识

高校需要在教学上增加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活动,这实际上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精神洗礼。学校可采取“晓之以理”与“动之以情”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提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掌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尊重每位少数民族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来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及爱国主义意识,从情感方面加强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属意识。

(三)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在价值观培育中的地位

只有加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真正转变成思想融入每位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的灵魂中。目前,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开始采用案例教学的手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将政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有效解决了少数民族学生固守本民族文化,却不能灵活变通的问题,并且缓解了学生对现代主流文化既排斥又期待的矛盾,让学生能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我国文化的魅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所在。

结 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各个民族优秀的学生代表,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促进各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中流砥柱,其中的艺术类大学生更是一种特殊的存在,而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优秀文化因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信念,并对其成长起到了不可预估的作用[5]。因此,高校需要在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因素已经逐渐成为少数民族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内在因素,这对其外化行为存在极其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认同感艺术类少数民族
艺术类专访心得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6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艺术类金币收藏作品
中国摄影(2015年9期)2015-11-08 11:56:33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