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与鼎新:新世纪网络诗歌形象重构

2020-12-06 08:44
南都学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世纪诗人诗歌

张 天 景

(南阳师范学院 期刊部,河南 南阳 473061)

长期以来,诗歌总是徘徊在文学的边缘,许多诗人艰辛书写却敲不开刊发的大门,不能及时和读者分享,只能束之高阁或私自品味,空留遗憾。无限的互联网一经问世,便与诗歌天然地达成了默契,为新世纪诗歌的潮起潮涌铺展出广袤无限的时空,迸发出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在这个个体日益原子化、阅读日益碎片化的时代,诗歌乘着互联网之翼,乘风破浪,冲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网络诗歌呈现一片乱象。

一、繁茂地生长:新世纪网络诗歌大观

(一)虚拟与幻境中的流派纷呈

从1994年第一首网络诗歌发表开始,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兼程。网络的虚拟性、即时性、无限性、互动性打破了时空局限,促涌出海量的创作群体和网络诗篇。1998年至2004年之间网络诗歌呈现出繁星璀璨、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然而从2002年开始,随着市场化的强势介入,一些网络诗歌的创作开始背离初心,失去了诗歌应有的精神高度,“新一轮的反崇高、反本质、亵渎权威、颠覆正统话语;主张崇低,推崇审丑、还原世俗、呈现生活原生态,释放被剥夺被压抑的话语潮流,正以漫无边际的新形式向我们涌来”[1],网络诗歌坠入“下半身写作”“口水诗”“垃圾诗”等“低诗歌”的梦魇。在这个低谷时刻,一些心有坚守的诗人转而以博客的方式进行着艰难的精神跋涉,正是他们的坚韧与执着,为诗歌的传播积淀起强大的网络人气。

从新世纪初涌现的“决堤派诗歌”“七月诗会”“第三条道路”“荒诞主义”“民间立场”等诸多网络诗歌群体,到“下半身”“垃圾派”等先锋另类、光怪陆离诗歌的横空出世,以及2006年之后备受网友诟病的“梨花体”“羊羔体”“啸天体”“乌青体”等“口水诗”的粉墨登场,网络诗歌呈现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低俗狂欢之怪象。

(二)“草根诗人”的崛起与壮大

与此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诗篇。“草根诗人”的崛起与壮大,是网络诗歌界的一股清流,也是这个时代成为“诗歌热”时代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双栖诗人”“打工诗人”的郑小琼,以其大量优秀的诗篇于2007年荣获“人民文学奖”,进入“中国80后作家实力榜”,引起广泛的热议和赞赏。郑小琼认为,诗人“用诗歌构筑起一个内在而独立的精神世界与情感王国,以期缓减现实压力带给肉体与精神的双重伤害,最终达到用诗歌建立内心秩序、保持人性的善良与正义、保留人类的理想与尊严”[2]。她的诗歌呈现出语言粗粝、气势磅礴、意念纷呈、情绪饱满、张力十足的风格。城市化的日常生活带给我们日益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和逼仄狭隘的精神世界,为了挣脱时代洪流和物质旋涡的裹挟,诗人发出生命的呐喊,以神圣诗性的光芒,烛照出一片精神天空,以期达到身心的相对平衡。她的代表诗篇有《纯种植物》《底层》《喑哑》《人民》《时间》等,她的词汇从宏大到微观,充满了语言的张力,抽象中见出具体,现象中透出本质,以表达出庞大丰富的内心世界。

说到草根诗人,我们耳熟能详的余秀华是不容回避的。成名前她已经借助博客在诗歌之路上跋涉了16年,以诗歌的自由想象抵御现实的不幸与困苦,她的诗歌是生命的歌唱,是语言的流星雨,冷艳得使人屏息。正如《诗刊》编辑兼诗人刘年所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异类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脂抹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3]她的主要作品有《梦见雪》《我爱你》《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石磨》《雪灾》《月光破碎》《和妈妈一起回家》《细雨里的一颗桂花树》《猫》等等,质朴的语言中潜藏着蓬勃不羁的力量,凝聚着生活的疼痛,以语言的流淌带给人们层层递进、不忍触摸的挣扎。

当下活跃在诗歌界的“草根诗人”,还有被称为“打工诗人”的郭金牛、梁书正、许立志、老井、笨水……“农民诗人”陈亮、曹利华……他们大多身处困境,却努力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对话方式,以质朴、真挚的语言发出带着泥土与青草气息的生命呐喊。他们的书写渗透着对所有生命的同情、怜悯和爱,对自我的抚慰和救赎,对命运的抗争,彰显出顽强的生命力。

(三)繁盛中的危机与匮乏

“诗歌与现实的距离,既不可太近,又不可太远,太近则容易失去诗性、失去本体,太远则会过于封闭、流于虚无、失去意义。”[4]如何把握好诗歌与现实、诗歌与人类、诗歌与未来的关系,是每一位诗人必须考量的题旨。

新世纪网络诗歌因自由、平等与便捷貌似迎来了诗歌的繁盛景象,但又因其低门槛、随意性、无节制、自由化等特征使网络诗歌呈现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狂热乱象:“无厘头、快餐化、段子式的拼盘铺天盖地,粗制滥造的垃圾充斥各个网站,从中读者根本感觉不到诗人灵魂的深度和艺术的美感,屡见不鲜的恶搞、炒作、人身攻击更使网络伦理下移。”[5]网络的虚拟性使人们置身其中时就像在参加一个化装舞会,表达内心的感受时无拘无束,没有节制。网络诗歌呈现出经典匮乏、精神萎靡、诗性缺乏、情感淡漠的浮躁之风。从“下半身写作”诗歌事件,到互相攻击谩骂新世纪诗歌网络之争,从“梨花体”诗歌事件,再到诗歌伦理事件,均源于没有底线的诗歌商业化炒作。某些诗人人格低下、道德沦丧,肆意借助商业化炒作推销自己,使网络诗坛呈现出乌烟瘴气的乱象。

当下的一些网络诗歌写作者,于虚拟与隐蔽中肆意地进行着宣泄与恶搞,究其原因,许多网络写作者一是缺乏现实生活积淀,二是缺乏厚重的历史感,三是人文情怀匮乏,四是文学素养亟须提高;而一直以来网络诗歌的发表都缺乏编辑出版流程应有的选择、监管机制,这一切最终导致网络诗歌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状。

二、重构新世纪网络诗歌形象的路径

(一)重振网络诗歌的精神高度

“伦理的越界与败落,令中国新诗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尺度显得虚设与空落。”[6]快餐式的书写、碎片化的阅读、商业化的运作,消解了诗歌的神圣诗性,诗歌丧失了至真、至善、至美的高贵品质,失去了应有的典雅与庄重的风度之美。诗歌所呈现的精神天空,是人类灵魂栖息之所,是人类的风骨和筋脉,是人类族群生命的体验和跋涉。真正的诗歌语言能够带给人们至深的抚慰,抚平并消解人们的绝望无助与莫名的孤独,唤醒潜藏的希望,给人以仰望星空的胸襟、向上飞升的力量。就像唐诗宋词,诗歌的精神高度可以打磨一个民族的气质,可以重塑一个国家的形象。

要重振网络诗歌的精神高度,需要诗人们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首先,诗人要拥有一颗赤诚的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敏锐地及时捕捉到庸常生活中的点点星光,以温暖的方式唤醒人们热爱生活的勇气、对共同家园的深切眷顾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思索。其次,诗人要通过大量的有益阅读,丰富自身学识,提高文学素养。再次,诗人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现代化滚滚车轮带给人们极大的物质丰富的同时,也使人们陷入了物化、异化的泥淖。优秀诗歌带给人们的体验就像贫瘠的大地上升起的袅袅炊烟,长途跋涉的旅人眼前突现的一泓清泉。诗人以自己的饱满热情、悲悯情怀,以神圣的母语、感恩大地的赤子之心,吟唱出对祖国、对人民、对大地、对这个伟大时代的朗朗心声。一位优秀的诗人,一定不会缺席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回望与发掘重大历史中,真正实现诗歌精神的升华和丰厚诗意的铺展。

(二)新世纪网络诗歌要坚守诗歌的人民性、现实性、主体性

传统社会的人们非常注重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注重家庭邻里的和睦融洽、互帮互助。而当今社会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已深入骨髓,实用主义、工具主义、理性主义盛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电脑信息攻击武器等使人类陷入无限的焦虑之中。一代诗哲海德格尔曾经指出:诗人“在吟咏中去摸索隐去的神的踪迹。……哪里有贫乏,哪里就有诗性”。无止境的物欲追求将人们彻底异化,失去了精神栖息的家园,诗人的敏锐、清醒和良知,使他们超越现实的局限,深刻审视当下物质文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喧嚣与浮躁、异化和扭曲,并试图以铁肩担道义的豪迈热情构筑起人类心灵栖息之所,诗歌让我们精神上重返故乡。

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只要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幸福生活的憧憬没有改变,文学之于人类的意义就不会改变;无论科技怎样进步,人类的书写工具和大众传媒如何日新月异、花样翻新,文学终将沿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走向未来。同样,网络以其无限性和包容性记录着最大容量的人类经验,为人类的各种思想提供了一个随意碰撞的场所,并在碰撞中得以反思,拂去泡沫,涤去污浊,激扬起向上飞升的力量。因此,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苦难意识、艰难处境和忧思焦灼时,还要努力超越小我,尝试表达他人的处境与困苦,努力寻求并介入现实生活,凸显社会担当,重塑诗歌的人民性、现实性、主体性。有关国家、民族、历史、传统、时代等宏大主题,是每位有责任担当的诗人永恒关注的题旨。

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认为:“诗歌应该具有见证的意义。它是诗人对思想、灵魂乃至宇宙万物的感受,它有时就如同一束光,而这束光能穿越时间与历史的厚度。”[7]诗人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目标,才可能呈现出大的格局,才能不回避现实,关注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一位真正的诗人应该深深根植于养育自己的民族文化和孕育出该文化的广袤大地,当下许多诗人只是过于关注自我、关注眼皮底下的无尽琐事,沉溺于狭隘自我的窃窃私语,而对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终极命运却甚少关注,甚至回避,这是当下诗歌界尤其是网络诗坛必须要改变的局面。诗歌从来都不应该只是个人悲欢离合的书写,而应该深情展示整个时代风貌,激扬起时代发展的不竭潜能。诗人若是抛不开小我,找不到现场感,是无法真正得到身心的圆满的。

(三)凝聚新世纪网络诗歌发展动能

首先,诗人要从中华古典诗歌宝库中汲取能量。诗歌的语言是一种更为精致的语言组合,诗人写作时,是需要理智与节制的,必须字斟句酌、精挑细选。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名篇,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的明珠,烛照着每个时代诗人的前行之路。阅读优秀的古典诗篇,深深体味其博大精深,从中采撷出无限精华是每位优秀诗人的必经之路。

其次,诗人要深入生活,贴近现实。网络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诗人,由于缺乏厚重的历史感和现实生活体验,缺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只是沉浸于虚拟和幻境中自由书写,这样的诗歌注定苍白无力,精神高度匮乏。只有植根于这个伟大时代,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平凡中的点点火花,并以诗歌的吟唱加以点燃,烛照人们、抚慰人们继续前行。

最后,加强网络诗歌监管机制建设。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建立起网络时代健康有序的诗歌发表机制和鉴赏机制,这是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国家各级文化部门应积极介入网络诗歌的创作与管理,规范并引领网络诗歌的创作与发表机制。鼓励有一定影响力的正规诗歌刊物参与到网络诗歌的潮流中,并且以自身的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引导网络诗歌网站优胜劣汰。同时,还要鼓励文学理论工作者加强对网络诗歌的研究,对新世纪网络诗歌现象进行归纳和总结,产生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此指导并推动网络诗歌创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结语

21世纪以来,乘着网络之帆,诗歌界卷起了一场诗歌风潮。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喧嚣与浮躁,异彩纷呈的网络诗歌以诗歌论坛、诗歌网站、电子诗报、诗歌博客、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呈现出一派诗歌狂欢的盛宴,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绚烂之势。但是,由于发表的“零门槛”和缺乏监管机制,再加上商业化、娱乐化市场的强势介入和推动,网络诗歌在狂欢恶搞中跌入低谷。

不可否认的是,“草根诗人”的崛起与壮大,为网络诗歌注入了一股清流,在网络诗歌与现实之间铺设出一定的现实性、人文性、及物性特征。但是,要把对现实生活的所思所感转变为诗歌语言表现出来,既需要一定的思想深度、语言功底,也需要较丰富的想象力、对现实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充满辩证的哲思。网络诗歌若是失去了应有的思想高度,便会由“灵魂的激荡”沦为“记录表皮疼痛”的日记,这样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诗歌。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下立体多元的网络诗歌生态于繁盛中潜藏着危机与匮乏,只有重振网络诗歌的精神高度,才能坚守网络诗歌的人民性、主体性、现实性,凝聚起新世纪网络诗歌的发展动能。网络诗人要从中华古典诗歌宝库中汲取能量,要深入生活,贴近现实;国家各级文化部门要加强网络诗歌监管机制和发表机制建设,引导文学理论工作者加强对网络诗歌现象的理论研究,推动网络诗歌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扬弃与鼎新中,重构新世纪网络诗歌形象。

诗歌对于今天的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美国著名的教育电影《死亡诗社》中基廷船长已经告诉我们:“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他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首先,诗歌带给我们至深的抚慰。诗歌总是以一种无以言表的方式,触及我们的灵魂深处。诗歌语言的至深抚慰,使我们不得不匍匐于现实生活的烟熏火烤之下时还能够挺立起灵魂的脊梁,激扬起蛰伏于我们生命中的潜能。其次,诗歌可以激发人们感知和向往真、善、美。孔子云:诗歌“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白居易也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诗人应深深扎根于生活,而诗歌的书写要超越于生活之上,是诗人洞察生活真谛后的深邃表达。最后,诗歌带给我们生命的厚度。诗歌就是人们诚恳地面对自己的生命,把对生命的感悟贴切地表达出来,使读者的内心被唤醒,并以自身的阅历、体验进行着新的创造性的意境构建,使诗歌在传阅中得以“增值”,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地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猜你喜欢
新世纪诗人诗歌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酷图爆语(5)
诗人与花
《新世纪对联大典》(2010年卷)征订启事
满园春色关不住——《新世纪对联大典》序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