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
——“琉璃”与“玻璃”/

2020-12-06 05:16
中国宝玉石 2020年1期
关键词:琉璃宝石史料

“玻璃”一词,现指人工合成的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非晶质体。距今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便发明了玻璃,用来制作首饰和小玻璃瓶。我国的玻璃制造史,一般认为从西周开始,从西周时期玻璃产品出现至今,史料中与玻璃相关的称呼包括陆离、壁琉璃、流离、颇黎、玻璃、药玉、料器等,但并非所有名称都指现代意义上的玻璃。

在西周至春秋期间,有了制作玻璃的意识,由于当时所获炉温不高,不能全部熔化成玻璃,只制作出釉砂和玻砂,可认为是人们能制作玻璃以前的产物,考古工作将其称为料珠、料管,常与玻璃珠、玻璃管混淆。

汉代以后的史料如《盐铁论》、《西京杂记》、《汉书》、《后汉书》、《隋书》等,记载了“琉璃”、“流离”、“瑠璃”、“壁琉璃”等称呼。在很多史书中,关于波斯特产方面的记录几乎同时出现“颇黎”和“琉璃”,说明二者并非同一物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玻璃”一词。陕西省西安市郊何家村唐代金银窖中出土的红宝石和蓝宝石,这些宝石放在“提梁银罐里”,罐盖里侧题记有“颇黎等十八段”,可认为“玻璃”与“颇黎”同意,是单晶宝石的统称。

综合史料记载及前人观点,可认为先秦至唐代,“琉璃”、“壁琉璃”等名称来自西域各国的音译,并非确定的某种材质,可包括玻璃、青金石等,一般认为指(现代意义上的)玻璃。

宋代以后,玻璃制造相对广泛,出现了“药玉”的称呼,宋代史料中的玻璃、琉璃、药玉,指的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玻璃。明代大多使用“玻璃”一词,低温彩釉陶作的砖瓦称为“琉璃”或“琉璃瓦”,逐渐把琉璃与玻璃分开。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民间称玻璃为料器。清朝康熙年间,宫廷内务造办处设“玻璃厂”,另有生产琉璃瓦的地方称为“琉璃厂”,从而将二者彻底分开。

因此,可认为:

宋以前的“琉璃”= 壁流离 = 清之后的“玻璃” = 如今的“玻璃” = 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非晶质体;

宋以前的“玻璃”= 颇黎 = 单晶体宝石的统称;

宋以后的“琉璃”= 琉璃瓦= 低温彩釉陶作的砖瓦。

注:文字摘引自

[1]干福熹.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J]. 自然杂志, 2006, 28(4):187-193.

[2]赵宏. 中国古代玻璃器皿[M]. 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 2018:1-307.

[3]干福熹, 承焕生, 李青会.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中国最早的古代玻璃研究[J].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07, 37(2): 382.

[4]王心喜. 中国古玻璃探讨[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1(4): 60-63.有删改

猜你喜欢
琉璃宝石史料
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种”棵宝石树
史料二则
琉璃的精工之美
——苏氏琉璃作品风采
宝石迷踪
宝石树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