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疗效观察

2020-12-05 03:01:52赵俊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肌壁电切宫腔镜

赵俊红

河南鹤壁京立医院妇产科 鹤壁 458030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发病率高,易导致月经紊乱和不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对于导致月经过多继发性贫血、严重疼痛、出现相应压迫症状、不孕、反复流产,以及疑有肉瘤变者,应实施手术治疗[2]。收集2018-01—2019-11间我院收治的99例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引导宫腔镜肌瘤电切术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9例患者的入选标准:(1)经宫腔镜、超声检查确诊为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并符合相关手术指征[3-4]。(2)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生殖道感染急性期。(2)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和宫颈瘢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宫腔镜电切组(50例)和开腹剥除组(49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开腹剥除组:全身麻醉,取仰卧位,经下腹正中切口逐层入腹。切开子宫肌层,确认肌瘤位置及数量,逐一剔除肌瘤后止血、缝闭瘤腔,逐层缝闭腹壁切口。宫腔镜电切组:术前3 h将200μg米索前列醇置于阴道内后穹隆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膀胱内注射生理盐水充盈膀胱。超声引导下置入宫腔镜,用4%甘露醇做膨宫处理。确定肌瘤位置。肌瘤基底部注射缩宫素,使瘤体突向子宫腔内。采用环状电极在肌瘤与包膜界面电切肌瘤,瘤腔电凝止血。将尿管置入宫腔内,球囊压迫止血,24 h后将导尿管取出。静脉滴注10~20 U宫缩素。2组术后均常规抗感染治疗,合理饮食,按时复查,并随访6个月。

表1 2组患者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2)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肌瘤残留率、复发率和有生育要求患者的妊娠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3.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宫腔镜电切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剥除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剥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2组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肛门排气时间(h)住院时间(d)宫腔镜电切组 50 50.14±2.27 112.58±8.37 13.65±4.16 4.75±0.57开腹剥除组 49 65.56±2.74 147.63±9.58 18.54±4.38 6.53±0.62 t值30.518 19.397 5.697 14.876 P值<0.001 <0.001 <0.001 <0.00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宫腔镜电切组(50例)发生创面出血1例(2.00%),开腹剥除组(49例)发生并发症6例(12.24%),其中切口感染1例、血清肿3例、瘤腔出血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47)。

2.3 随访结果 2组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肌瘤残留率和肌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宫腔镜电切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开腹剥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随访结果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妇产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主要由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其发生与性激素分泌异常密切相关。在我国,其发生率占育龄女性的20% ~30%,且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女性正常妊娠和分娩[5-6]。

开腹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的传统治疗方案,虽可有效剔除肌瘤,改善临床症状,但其创伤大、出血量多,且改变腹腔及宫腔内环境,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7-8]。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是治疗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新的手段,其创伤小、可保留子宫完整性,但复杂手术操作会增加手术时间,且会引发低钠血症,故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近年随着超声技术发展,在超声引导定位指导下进行宫腔镜手术操作,可提升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本研究将超声引导宫腔镜电切组患者与开腹剥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宫腔镜电切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剥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随访6个月期间的肌瘤残留率和肌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宫腔镜电切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开腹剥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徐斌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在于[10-12]:(1)超声引导宫腔镜肌瘤电切术的术野清晰,术者能准确定位肌瘤位置及电切位置、深度,并能根据治疗需要调整切割程度,准确实施手术切除操作,因此可有效避免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风险。(2)能准确判断肌瘤数量、位置、大小、子宫壁厚度、残留物等,有助于降低手术难度。利于避免肌瘤肿瘤和复发。(3)无须开腹,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对腹腔干扰及内分泌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宫腔镜肌瘤电切术治疗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肌瘤残留率和复发率低,尤其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患者。

猜你喜欢
肌壁电切宫腔镜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子宫肌壁间妊娠诊治分析
三维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壁间妊娠1例
医药前沿(2018年11期)2018-03-30 23:16:00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流出道室间隔肌壁内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点与射频消融
子宫肌壁间妊娠误诊滋养细胞肿瘤1例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胆道镜下高频电切技术在肝内胆管狭窄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