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艳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关 键 字】演艺人员;音乐素养;提升
甘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绚丽壮美的自然风光、内涵厚重的红色文化、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等构成了“一带一路”甘肃段线路上的景观长廊,而文化旅游演艺作品让游客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感悟到当地的历史文化魅力,成为甘肃文化旅游的一面旗帜。然而,随着文化旅游演艺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相关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旅游演艺人员音乐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提高整体演艺水平的当务之急。
在文化旅游演艺节目中,音乐是塑造人物个性、情绪表达的重要载体,动作是表现故事情节、内心感受的主要手段,演艺人员具备很好的音乐素养,才能促进音乐、动作与情感的统一,从而打造一场精彩的演艺节目。如贾作光所言:“每个单一动作连续而成的表现感情的组合,它是在音调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节拍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中进行的……其核心是体现音乐的内在冲动。”因此,对文化旅游演艺人员来讲,培养自身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动作与音乐直接的表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音乐素养包涵音乐素质与音乐修养两个方面。对于旅游演艺人员这一群体,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音乐基础知识。具体包括与音乐相关的基础理论、乐器演奏、舞台表演艺术、作品创作背景、风格流派等方面知识以及简单的音乐创作知识;二是音乐感知能力。不仅体现在对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以及音色的反映能力上,而且体现在对整体音乐的组织和领悟能力上;三是音乐表现能力。表现方式包括声乐演唱、舞蹈表演、乐器弹奏、自弹自唱、即兴表演等,但对旅游演艺人员而言,特别要具备通过身体动作表达音乐的能力,即将音乐视觉化的能力。
文化旅游演艺人员不同于在校学生,提升这一群体的音乐素养应该以演出实践为基础,而不是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翻版,因而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综合性原则。演艺人员不要求很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要具备广泛的、综合的音乐知识和演出技能,并能够运用于日常的演艺实践中。同时,还需要有能力将音乐活动和其他领域的活动结合,主动适应演出中各类需求;二是整体性原则。即音乐素养的提升目标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关系,不仅要提高演艺人员的基础知识、音乐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对艺术事业的尊重和热爱;三是持续性原则。音乐素养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性过程,特别是在音乐理解、音乐价值等方面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得到内化、升华;四是层次性原则。由于成长背景、专业基础、艺术天赋等各有不同,有些在入职时甚至没有接触过乐器、肢体不协调、没接受过音乐基础教育,要分层次、分阶段地对不同人员进行差别化培养;五是实践性原则。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形成自身对音乐素养的反馈,在不断调整、练习、演出中弥补不足,实现自我突破。
学,即在文化旅游演艺人员正式入职前,要强化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由于旅游演艺产业兴起不久,很多旅游演艺单位招聘来的演艺人员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甚至还有一些没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有一定特长的人员,导致旅游演艺人员音乐素养层次参差不齐。基于此,入职前的音乐基础理论学习就显得迫切而必要。
针对个体音乐素养的差异,可以借鉴“三分教学”模式,分专项、分阶段、分层次地展开学习。分专项,就是要根据旅游演艺人员个体情况和个人需求,突出声乐、器乐、舞蹈、表演、作曲等某一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最大限度地为个体发展提供可能;分阶段,就是根据旅游演艺人员的年龄阶段、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等划分不同的学习阶段,保证个人持续的、稳定的学习状态;分层次,就是在掌握最基础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后,根据个人音乐素质和音乐修养的差异性,对有音乐基础的、天赋较好的演艺人员重点培养,为个人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听,即练耳听辨,也就是对各种不同音阶、音程、和弦、旋律、情绪的听辨能力。听与唱关系密切,听得准确,才能练得准确、唱得准确。音乐是听觉的享受,联系听辨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听旋律、听节奏。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演艺人员只有把握准确的旋律、和谐的节奏才能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二是听和声、听声部。这要求演艺人员建立和声思维,在两声部或多声部听辨训练中找准各声部的音准位置,提高其聆听和声音响、演员互相合作融入到和声中的感受能力;三是听情绪、听感情。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强弱对比、情绪色彩与情感理解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对于大多数旅游演艺人员而言,练耳听辨专项训练意义非凡。它不仅有助于演艺人员动态地掌握音程及和弦音高关系,而且有助于他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和声的结构关系,了解音乐作品所要呈现的组织结构和情感色彩,更有助于演艺人员用多声思维提高自身对音乐美学、音乐哲学的深刻理解。
唱,即声乐演唱,特别要在演唱实践中引导演艺人员体验音乐的艺术美丽,是他们在感受、体验、演唱、理解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对音乐的认识。在演艺人员声乐演唱训练中,主要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单声部单旋律模唱。C 大调音阶准确模唱是前提,准确把握自身演唱速度、力度、节奏、呼吸等因素,感知其到属音的倾向性;二是多声部视唱训练。以有良好听觉能力作为前提,在保证同一声部旋律音准的基础上,需要根据作品表达的情绪对个人音色进行有效调节,方可实现多声部合作并达到和声和谐的视听效果;三是合唱训练。在多声部训练的合唱训练中,个体声音的训练尤为重要。排练人员要了解每一个人的音域,根据个人音色、音域特点分配适合的声部。
在平时排练中引入柯尔文手势法,可以在演唱训练特别是合唱训练中运用手势在视觉上的辅助,很好地帮助演艺人员感觉音乐中的音高关系并调整各个声部的音准。这样不仅让更多的演艺人员有能力参与合唱,而且“可以发展听觉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的无伴奏合唱,也可以向那些不会演奏乐器的人们展示世界著名作品,唤起千百万人心灵上的共鸣。”柯尔文手势的优势在于:一是固定音准。利用不同手势在身体前方位置的高低不同表示不同的唱名,用直观的方法让演艺人员对音乐的高低有了视觉化的认识;二是和谐声部。让演艺人员轻松领会对音高距离的把握,不仅掌握自己声部的音高节奏,还可以熟悉其他声部的节奏;三是活跃气氛。柯尔文手势的运用避免了逐个纠正的尴尬情形,使演艺人员之间气氛更加融洽,提高了大家学习演唱的积极性。
动,即体态律动,就是将人的身体当作一种乐器,通过身体自然表现出来的肢体动作体验音乐情感和音乐要素。依据达尔克罗兹的观点:“人的身体动作可以表现一切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情感的体验必须以音乐和身体动作相结合的节奏运动为基础。”由此可见,对于文化旅游演艺人员而言,单纯的听力、演唱、审美训练是不够的,还要通过身体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律动去进行全面训练,从而将个体的内心感受转化为体态律动去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体态律动不是舞蹈表演,也不是体操运动,而是让人体成为诠释音乐的乐器,通过大量的动作语言,如原地动作(拍手、晃头、指挥、踏步、旋转等)、空间动作(跑、滑、蹦、跳、滚动等),帮助我们提升自身音乐素养。
将体态律动贯穿于实际排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节奏训练。演艺人员通过肢体语言、表演活动、道具使用、语言歌唱等进行节奏、节拍、音值、音域等方面的训练,让身体真正感受音乐的律动;二是速度训练。通过体态律动的快慢表现音乐的情绪,或轻快、活泼,或甜美、柔情,或忧郁、悲伤,培养演艺人眼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三是强弱训练。通过体态律动的强弱变化表现音乐的情感,或紧张、急促,或委婉、含蓄,或平静、祥和,加强演艺人员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四是音区训练。通过体态律动的不同方式表现音高和音色的特点,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饱满、自然,低音区深沉、浑厚,训练演艺人员对音乐的丰富联想。
合,即音乐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过硬的音乐专业能力,还要有教育能力、创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是教育能力。在演艺人员群体中,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演员对新演员的“传、帮、带”意义重大,这不仅可以帮助年轻演员迅速进步,而且有助于老演员精进业务,全面提升自身的演艺事业;二是创作能力。鼓励有能力的演艺人员进行艺术创作,特别是对当地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整理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这些潜藏的素材也是打造旅游演艺产品的不竭源泉,在艺术化的加工、整合后,必将成为文化旅游精品演艺产品的精神所在;三是管理能力。面对旅游演艺产业管理人才紧缺的问题,应当从演艺人才中选拔一部分培养,使他们成为既懂业务又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只有发挥人才资源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提升演艺产品的艺术性、竞争性和盈利性。
综上,本文从学、听、唱、动、合五个方面阐述了甘肃文化旅游演艺人员音乐素养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全面提升甘肃文化旅游演艺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走近它、喜欢它,进而打造甘肃独特的景区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