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芷羽 (河南大学)
在古老的乐器中,古筝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筝曲的风格进行分析,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点,而且演奏技巧也具有鲜明的丰富性。对筝曲《夜深沉》进行分析,主要来源于王中山先生的改编创作,已经成为了独具一格的古筝独奏曲。在该部作品中,作者对传统音乐素材进行了广泛应用,并且积极融入右手快速指序、左手做韵技巧。因此,在音乐韵味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夜深沉》已经成为筝曲中的一大经典,值得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充分感受筝曲的艺术魅力。
在全曲中,引子、慢板、快板和急板等为四大构成内容。首先,开头主要借助低沉的京韵大鼓,借助缓慢的弱奏,并且在深沉的大鼓声的影响下,打造出寂静的气氛。通过由鼓边向中间再回到鼓边的滚奏,将渐强渐弱的作用发挥出来。最后,通过敲奏鼓边的附点音符,作为主旋律的“引子”。
其次,借助两个强有力的琶音,引出乐曲慢板开头,其音色具有较高的明亮性。王中山先生利用左手作韵技巧,积极创新慢板这一部分,由于该曲属于京剧曲牌,所以左手作韵发挥的作用极其显著。在演奏中,左手的诸多技巧,如滑、按、颤等,滑按使用的力度,将会对音准造成影响,滑按的速度时间不同,会对其腔调造成影响,揉颤的力度不但出现不合理现象,也会对美感造成不利影响,从而无法将该曲的京剧韵味彰显出来。慢板中的前倚音,主要借助左手的上滑音、下滑音等,以此来进行演奏,在各种左手做韵的帮助下,对弓弦乐器的长音效果进行模仿。在右手旋律中,琶音与轮指经常出现,所以四根手指音色要保证高度的一致性,在演奏中合理控制好其张弛度,通过运用各种技巧,不断提高音乐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在快板部分,其构成主要得益于八个左右手与鼓合奏的重音引入[1]。在切分音的节奏型方面,大鼓发挥的作用显著,在右手的轮指处,重音可以与古筝的旋律予以高度配合,进一步烘托气氛的激烈性。然后古筝的独奏段落,在整段分为四个十六分的影响下,可以循序渐进的推进其氛围。在每一拍的重音上,左手的点按、右手突出重音非常关键,充分体现出各个小节内的强弱。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一定要将板眼进行分明化,不断增强旋律的律动性。与传统的京胡版本进行对比,具有较强的颗粒性,声音也极具魅力。
轮指,在乐曲慢板中并没有经常出现,往往在整个慢板中进行有序穿插,将其韵律体现出来。在轮指演奏过程中,首先,如果四根手指同时放在一根琴弦上,大拇指比较短为一大限制,所以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应对大拇指的触弦位置保持密切的配合,给予弹奏手型一定的保证,确保演奏轮指的顺利进行。而在慢练过程中,要明确每根手指弹奏的音,不断提高力度的均匀性,合理控制好每根手指弹奏之间的间隔。在均匀好力度和节奏以后,应对音色予以高度重视。由于四根手指弹奏同一根弦,所以杂音难以避免,所以要对触弦角度予以高度重视,各根手指要保证触弦,从而为音色的彰显创造条件。
在乐曲中,“快速指序”技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指法体系之一,与传统古筝演奏技巧具有一定的差别。其中,在加入无名指的影响下,可以将四根手指的演奏能力提升上来,保证高度的独立性,四根手指的搭配允许随意化,遵循便捷化和迅速等原则,实现重新组合,从而不断增强其速度。此外,在古筝的演奏过程中,传统的快四点也具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新的快速指序,具有显著的快速性,所以演奏水平可以大大提升上来。
在快速指序的练习肛门,还要合理控制好手型。放松手臂和手指,给予完成快速指序弹奏一定的保证。在弹奏过程中,指尖处,为触弦力量的集中点[2],手腕应保持高度的平稳性,清晰其音色。
作为全新的指法,在古筝演奏中同样不容忽视。主要是指三个手指,分别在三根弦上进行摇弦发声,三个手指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方式,主要借助二指摇的弹奏技法,不断创新为三指摇。
在《夜深沉》中,大鼓可以将古筝的幽怨、细腻之意充分体现出来,古筝与大鼓的对话,既令人感到感伤,而且也能感受到深深的力量。通过作者对大鼓的运用,集中整合了乐器和古筝,可以使糅合效果得到保证,带来观众良好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目前,古筝一直绵延至今、经久不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不断创新的带动。对改编的古筝曲《夜深沉》进行分析,使用了京胡等其他乐器,再加上古筝演奏具有独特音色和丰富技巧等优势,可以使该部作品的魅力得到完完全全的体现。其中,积极创新了乐曲的风格和传统古筝曲,而且也积极创新其演奏技巧,在全曲中,对指法技巧予以了广泛应用,其难度性较高,而且在左手作韵方面,复杂性也比较显著,把握具有一定的难度性,所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乐曲演奏的难度性。因此,对于古筝专业学习者而言,既要对现代音乐元素加以学习和钻研,而且也要积极了解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综上所述,对《夜深沉》这部改编的筝曲进行分析,是筝曲的一大魅力和亮点,其演奏技巧比较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值得后人不断进行创新、钻研,从而使实现筝曲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发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