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远
(成都师范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指挥若仅仅使用击拍的模式对合唱作品进行指挥,那么该作品所呈现出的内容会是单调乏味的,这种简单的重复性动作遏制了音乐作品的起伏性。指挥的手法是需要依据作品内容的起伏和转折来做调整的,依据音乐的需要合理地进行创作上的引导,也因此分为了主动和被动两种类型。主动(即实拍),主要是为了把音乐起伏的和较高的点都表达出来。通过在进行预备动作的刻意强调,力求凸显主动的意图。而时间的把握则需要有一个提前的过程,即在预备动作中提前。动作则需要加大,旨在有一个明显的强调,从而在变奏加速时有充足的时间做好准备。使得拍子会按时到达拍点,主动拍主要就是通过上述动作来完成的。而被动(即虚拍),指的就是那些非高点,过了高点之后,节奏会变得比较平稳,加速和减速的情况都较少,这也使得拍点变得不那么明显。而指挥主要就是通过使用这些主动和被动拍的技术,将音乐的起伏以及高潮和低潮都展示给需要被指挥的客体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合唱队。
为了使得作品完成度较高,在进行艺术形象的刻画时,音乐的变化多样以及复杂情绪的处理,都使得合唱队员需要具备极为丰富且灵活的可塑性。同时,也需要对指挥动作有高度的敏感性,反应力要强。依据指挥的提示对力度、速度、音色等方面的反应也要十分敏捷。若是合唱团成员有的不具备这些特质和能力,那么在进行合唱演出时,就会显得呆板和累赘,从而使得作品的完成度大打折扣。合唱的艺术由于需要充分地表达“音乐”这一较为抽象概念下的主题内容,因而使其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要求工作必须十分细致严谨,稍有差错就会影响整个作品。并且随着作品的不断发展,那么相应的要求就会越来越严苛,因此,缺乏灵活敏捷反应力的合唱成员,就会造成作品的不完美。所以,在进行合唱队员选择的时候,该方面是一个尤其需要重视和考察的地方。同时,这与指挥之间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具备敏捷灵活反应力的合唱成员才能够充分理解指挥的意图,跟上指挥的脚步,在指挥的引导下去更好地演绎作品。这种默默与之吻合的状态也会减轻指挥的负担,使得指挥能够引导大方向,而让合唱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自身和整体的状态配合指挥。这样作品才能继续往后推进,同时还能保有艺术风格。
色调是音乐作品在艺术再现的过程中,它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和前后相邻的,各个瞬间无论是在音量抑或是音色或速度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才是作品层次感的体现之处,使得作品具有起伏感。色调的形成根据作品的内容而来,所以,每首作品都有它独有的色调。在合唱艺术再现的过程中,为了协调各个声部以及色调的构成要求,各声部所担的责任都很重要。一个好的合唱作品,除了各个声部的互相协调合作之外,在横向进行中也需要起伏色调。由此可知,指挥合唱作品,主动和被动拍跟作品的色调是直接相关的。
色调是指挥者找到什么时候是主动拍、被动拍的主要依据。音量、音色以及速度是构成色调的三种基本因素。色调的作用主要就是为了使作品具有起伏感,并且起伏感也是作品内容和意图所必须要求的,因而它们之间是互相契合的。也因此,使得色调成为艺术作品表现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但并非是取代的作用,也就是要求色调的依据必须是与作品相关的内容,这样才会显得色调具有现实意义。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才会有内涵和意义,进而去感染听众,引领大众,传递一种精神文化。由于色调贯穿了整个作品的始终,并且组成部分的长短和大小都比较随机,并非固定不变,所以,这也是层次感另一方面的体现。色调间的起伏呈现的是一种波浪式,并且各个波浪的两个极点,也就是最高点和最低点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因此,色调成为了指挥找准主动和被动拍的一个主要依据。
同一个作品,不同指挥就会收到不同的艺术效果。而指挥效果与动作的设计是一致的。
现就我对主、被动拍在合唱作品《保卫黄河》中的运用做如下阐述。
总的来说,指挥技术的运用必须围绕作品内容,选择最能让合唱队员理解的动作语言。《保卫黄河》的织体和结构都采用了卡农(轮唱)。这样会富有层次感,使合唱的气势更加恢宏,从而体现保卫祖国的急切之情和热血沸腾的激情。指挥前先要分析曲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的整体效果、音响效果、和声效果、结构效果和整体的音响平衡。当指挥做完乐谱分析,对于乐谱了如指掌以后,才能开始真正的排练和指挥。全曲进行曲风格,拍点要清楚,动作要敏捷,幅度小。注意二部、三部轮唱时的声部指向。钢琴引子和间奏,指挥在打出音乐进入后,还要顾及速度和提示它的强弱对比。首先考虑的是起拍动作,在前奏的最后一小节要给出清晰的预备拍,给出明确的呼吸并准确暗示出作品的速度、力度、情感、刚柔。我使用强拍(f)的起拍动作和急起的发声方式,齐唱部分两小节一个句逗。以两小节为单位,第一拍的“风”“马”“黄”等字位置上都要打主动拍,而其他拍“在”“吼”“叫”等字则可以打被动拍。“咆哮”二字要打出有力量的主动拍。为了体现出“风在吼”,重点(主动拍)在“风”上,同样的,“马在叫”重点(主动拍)在“马”上。“黄河在咆哮”的重点(主动拍)在“咆哮”上。“咆哮”是怨恨和怒气的集中点,所以要特别注意指挥击拍突出“咆哮”(有点顿音的感觉),根据指挥法“准确、简洁、美观”的原则,挥拍动作不宜过于夸张,要恰到好处,点到即止。“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表明了保卫祖国的青壮年数量之多,“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表明了游击战士的英勇顽强,要用指挥语言表达出这种情感。为了音乐的连贯性和音乐性格的舒展,“万山丛中”和“青纱帐里”可分别打为一拍子(即合拍)。“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其中,“洋枪”和“长矛”是重点,挥拍时需要特别强调重音。四分休止符“保卫家乡”后的休止符打预备拍,随后几小节的重音都在弱拍的“保卫”二字上。接下来二部轮唱,左、右手要交替使用,分工要明确,依然采取字头为主动拍,动作幅度稍大,字尾为被动拍,动作幅度要小。左右手各挥一个声部的句头,每一小节交替使用。要注意,从这里开始,力度由强(f)转向弱(p),注意击拍的力度变化(肩与腰之间挥拍的幅度),应该用点形拍进行提示,“风在吼”和后面的所有歌词中第一个字为声部引入的提示点,要打主动拍。另外,在女声卡农开始时的“风”,也是男声“国”的结束,时值一定要够。“万山”和“轻纱”也是提示点,此处依然打一拍子(合拍)。从“保卫家乡”开始,女声有一个空四分休止符等着,男声没有空拍,这时要注意声部的正确引入,否则后面的节奏会乱。接着,女声唱完“国”字后立即接着三部轮唱,可用左手给女声,右手给男高,再给男低,挥拍时重点抓住每一句的字头,打主动拍,其他则打被动拍,眼到手到,快速而又轻松,不慌不乱不紧张。开始“风”,男声同样要拖住时值,到女声的“风”为止,其中,男低要拖到女声的“在”为止。三部轮唱节奏较二部轮唱要缓,但是有“龙格龙格”这样的伴奏,增加了演唱的难度,排练时要尤其注意节奏的对位。同样的,提示点在第一个字。直到“保卫”开始,是比较有难度的地方,需要多训练,主要是节奏、时值、音准与和声问题,要加强训练。“国”字的收束动作要干净。接着间奏部分从C大调转为F大调,指挥应当有控制伴奏的意思,动作小,但要把音乐的力度、情绪体现出来,注意充分给出齐唱前的预备拍。最后是全体合唱,从F大调转入降E大调,注意音准的把握,和声的控制。合唱部分表达的是热血沸腾的激情,需要指挥让合唱队表达出保卫祖国的热情,使用情感歌唱法歌唱,声情并茂。但是,注意控制音响平衡,要让各声部产生共性,注意强力度的把握,因此,要用最饱满的气息进行歌唱,指挥动作可以稍大。“万山丛中”和“青纱帐里”依然打一拍子(合拍)。结束时注意收束准确,确保时值足够。左手长音保持,右手打拍子,除“国”字那拍外,还要数13拍,并在第十三拍打出有力的收拍(强收)。总之,我在分析和对作品进行处理时,在布局和具体的安排上会高度重视。由于指挥审美以及作品的差异,因而每个指挥各有各的理解,这是完全可以的,关键是自己必须有分析、有意图、有目标和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用恰如其分的、独具特色的指挥语言去精准地表达音乐的内容。
总之,在指挥动作中,主动拍与被动拍的灵活运用,不仅要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还要灵活解决好带与跟的问题。在通常情况下,主动拍是带,被动拍是跟,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跟”抑或是被动拍,都不是表明消极的意思,意图还是要充分体现出来。并且指挥的意图和合唱队员需要有一个高度的统一,单方面的热情是不正确的,只凭自己的意图却没有激发起合唱队员的热情,这样除了自己不能指挥好之外,作品的完成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一个好的指挥,主动与被动,动静的结合,带自己也引导别人,既会带又要会跟,这些方面都需要高度的统一,并须根据作品的内容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