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山 (甘肃永昌县第五中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强化健康教育,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身体机能,是初中体育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而突出体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针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挖掘深层原因,探索健康教育的策略,对于我们尽职尽责、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使命极为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是学习、生活节奏也显著加快,身体素质有所下降,身心健康受到影响。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和心智的发展意义重大。
基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以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教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学习的热情、排遣和缓解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健康第一”不但指身体的健康,而且也指心理的健康,如果学生的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势必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完成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情感素养,比如完成长距离的田径运动需要的不只是充沛的体力,而且必须具有奋斗的目标和坚持到底的精神,通过中长跑运动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因此,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和健康发展。
对学生的学习干扰最大的,还是情绪与心理问题。缓解了不良情绪,解决了心理问题,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参与课堂、投入学习,更好地启发自身心智,把握自己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自身未来谋划、奋进。可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否得到锻炼和提升,不仅关乎身心健康问题,而且关乎学生心智发展与未来奠基的问题。所以,在初中阶段选择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项目,例如拔河比赛、各类游戏活动,等等,都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集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敢于面对挫折的精神以及应急反应能力,让学生在体育项目活动中不断得到锻炼,为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因为学生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和超强的心智,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会更为优良,学习兴趣就能更加浓厚,学习信心就会更加强大,学习实践就会更富心智,学习成绩也会显著提高,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更加明确。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育只重视各项目的成绩达标而不在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致使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
随着学习、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情绪波动大,心理状态不稳定,有时会出现急躁、烦心亟须调节。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之后,学生在情绪上容易激动,在情感上比较脆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态度上对一些事情过于偏执,在认识上对一些问题容易产生偏激看法。学校开设体育课,除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之外,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在学习之余带来身心的愉快和活动的享受,以达到放松身心、愉悦心情的目的。而体育教育只重视体育各项目的成绩达标而不在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兴趣,让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得不到保障,致使情绪失控、心理失衡、害羞自卑等问题时常出现。例如有的学生的身体在青春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而在体育教育中没有得到重视,致使学生在体育活动时羞羞答答,甚至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女生,正处于身体各项机能发育的阶段,可能会因为身体部位上发生的变化,在体育课上会遮遮掩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再如,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害怕在体育活动中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往往会寻找各种借口不去参加体育活动,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健康身心的发展。
对于不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体育教师不得法的教育往往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对一些喜欢学习或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体育老师也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严格要求他们,致使体育教育不到位,造成这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缺乏自信心与进取心。还有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愿意运动,不擅长跑步,长时间的户外运动,会使自己的身体机能出现排斥状况,突然做一次体育锻炼就会产生一些身体不适,从而丧失锻炼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初中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强化健康教育,需要践行这一理念,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一是弱化教师的教,摒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惯性,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围绕学生体育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尊重每一个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质差异让学生感受体育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自主锻炼意识。二是强化学生的学,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熟悉基本的体育活动类型,掌握惯常的体育运动技能,在体验和收获中增强健身强体的自主锻炼意识。事实上,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在任何教学行为中,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内因,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外因,内因决定外因,也同样体现着体育教学的规律。因此,体育教学中强化健康教育,首先要调动学生,发挥内因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切实发挥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锻炼。当然,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弱化教师的教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学,而这一过程正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激发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达到强化健康教育。
从身体发育规律看,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渐步入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显明,心理、生理变化较大。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在性格上显得热情奔放,在思维上比较跳跃,在行动上很有朝气,想在教师和学生面前展现自我。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体育教师就要针对学生这段时期比较突出的心理特点,强化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组织多种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学生热情奔放、思维活跃、自我展现、朝气澎湃的特点凸显出来,让学生容易激动、感情脆弱、控制力差、态度偏执、看法偏激的特点得以遏制。例如,在凸显学生热情奔放、思维活跃、自我展现、朝气澎湃的特点上,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活动模式,将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相似、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其充分地释放各自的能量,满足其能够彼此上进、共同而为的心理需要。对于学生容易激动、感情脆弱、控制力差、态度偏执、看法偏激的,教师就要以一定的方式和办法,遏制其不良心理或情绪的发展。在课堂教学游戏和课内外竞赛活动中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体验交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协作信念、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彼此合作、齐心协力对活动成功的重要性或意义所在,以此更好地干预学生心理、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
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是初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初中体育课程中健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蕴含在教材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体质特点对教材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深刻挖掘,并加以合理分析,将其应用到强化健康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品质,从而保障健康教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例如教材中的跳箱,包含的健康教育内容就很多,包括学生意志的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沉着、冷静品质的培养,等等。而且跳箱活动具有挑战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知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可能有一些胆小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对这项活动会产生畏惧心理,出现中途怯场,甚至进行逃避。但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不厌其烦地进行反复示范,对跳箱的动作要领进行细致的讲解,耐心指导学生;其次要科学训练学生,对产生畏惧心理和跑跳途中怯场的学生,要降低难度,先从较低位置让学生进行跳跃练习,然后逐渐增加高度,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为了塑造学生健康的品质,教师在活动中不断向学生渗透勇敢、顽强、沉着、冷静的品质教育,目的就在于通过科学的训练,让学生逐渐形成勇于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品质。
总之,一日之殇,终身之鉴。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考量,其中的体质因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作为体育教师,以强化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为己任,在达到国家体育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使学生以健康的体魄经受住更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