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忠 (福建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时下,有许多教师打电话给笔者,要求参加笔者主持的教育部立项研究的课题。笔者询问为什么参加?教师回答多是评职称以及认定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评选等需要,若评职称与认定优秀教师没有这个条件要求,大家还会参加课题研究吗?这引起了笔者对课题研究的一些思考。
课题研究要能减轻教师教学负担与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教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
主持课题研究的人员主要有的一辈子只做一个课题研究,他们多是专家。如邱学华老师、李吉林老师等;具有很强教科研能力校长,只要他才有能力组织学校教师全面推开,进行课题研究,就有可能获取成功,许多名校多是搞课题研究而出名的,等等。
教师能够参与进去,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参与研究,切入点是教师、课堂,这样课题研究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如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法、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等,他们研究课题都很朴实、很实在,但对课堂教学很有用。
问题一:课题研究过热现象。目前,因为课题研究在职称评聘中占有一定的权重,而且是必备条件,又容易得分。因此,出现了课题研究过热现象。许多教师为了评审职称或参加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不得不参与课题研究。
问题二:课题研究弄虚作假现象。课题研究是为了解决平时教学中存在困惑与问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时下,许多人把课题研究当作是作为评优晋级的敲门砖,进行假研究或无研究,无成果。有的教师平时没有参加课题研究,力争在课题组里挂名,只要挂名就可以加分。这样的课题研究,背离了研究的本意,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为此,建议一线教师要基于平时教学中存在困惑与问题,立足于草根式小课题的研究,真正发挥课题研究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作用。唯有如此,教师才会摒弃功利思想,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课题研究要研究平时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具有一般性、研究价值的问题,值得教师去思考、去探究、去解决的问题。研究的问题都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即问题源于教学实践,是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或困惑。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平时教学中的困惑与问题,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无论是聚焦教材、教学、教法与学法等方面,还是探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信息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的策略等问题,都必须是真实的问题。
研究的态度要真。课题研究要遵守科学研究的规律,围绕课题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解释现象,勤于收集,勤于研究,善于反思,使问题在不断的分析、思考、实践中,有条不紊地得到解决,并形成正确的结论和有价值的结果。
研究的过程要真。课题研究过程一般要经历选题、计划、实施、总结等阶段,各阶段各有侧重和特点,每个阶段要真心去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研究的质量。
研究的成果要真。对教学研究的成果,不能夸大其词、有意拔高,而要呈现真实情况、真实成果。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推广与借鉴,促进教育教学不断地发展。
课题研究过程,教师应做好教学、研究、写作等工作。其中,教学是基础,课堂教学是源泉;研究是教学的向导,是对教学问题的深思,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写作是研究成果的一种呈现,也是研究的延续和升华。课题研究过程,教师要不断强化自己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重视资料收集与积累,注重问题分析与探究,养成勤于反思与写作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平时教学中的问题,发现一些教学规律,而且也激发教师研究的热情,丰富课题研究的经验,分享研究成果的快乐,让教师的生命过程更加精彩。
时下,部分课题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有的学校把课题研究工作交给某位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或教师,让他具体负责,学校领导就束手不管了。负责课题研究的教师,拿到课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从网上下载一份立项申请书,再修改一份开题报告,课题的前期工作就算完成了,也不再过问了。直到快要结题的时候,负责人再从网上搜集一些材料,整理出一两篇课题论文与结题评审书,课题研究也就算完成了。申报结题时,相关部门人员也就是看看材料,如果汇编材料做得逼真,自然就能轻松过关;汇编材料做不好,造材料的能力不强,就难以过关。这是时下部分人课题研究一种常态,对他们而言,所谓的课题研究只不过是文字游戏,面对真实问题的研究实在太少了。
对这种课题研究,教师要的不是成果,而是课题研究证书,作为加分项以用于职称晋升,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质。这对教育教学来说,没有多大的帮助。因此,课题研究要去除的功利化因素,直面教育问题的,否则,研究就会误入歧途。而课题研究属于理论成果。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也检验课题研究成果。
一线教师应进行“草根课题”研究,而“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基本特点:
一是研究范围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二是研究成果灵活。三是规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投资也少。
一是选题立项活。可以随时申报立项,不必统一申报,比较灵活。二是研究内容和时间活。个人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单独开展研究,也可以几个人进行共同研究。三是组织形式活。一个人或几个人都可研究。
一是选题“务实”。针对盲点、热点、难点问题。二是研究过程“踏实”。语言通过实践,实践提炼经验,经验体现特点。三是研究成果突出行动,操作。
一是即时性。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三至五个月(一个学期)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一般不要超过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二是见效快。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有所愉悦就是成功。
总之,课题研究从教育教学中来,又回到教育教学中去。任何脱离教育教学的课题研究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线教师要有一双审视的眼睛,经常思考身边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怎样改会更好?并把一个个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就是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