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俊 (甘肃武威市凉州区柏树镇九年制中心校)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关系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成长,关系到学生的一生。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问题上,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对于一年级新生而言,学生对刚进入小学的生活感到新奇而神秘,同时又是茫然不知所措的。因此,新生入校的第一周,应抓住契机,特别是班主任要利用主题班会,制定班规,强调校纪校规,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强化养成教育的意识,明确养成良好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懂得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让学生知道学校和幼儿园的不同。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方法各种各样,应避免单纯的命令式、说教式、强迫式。教师要了解学生,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用情感去打动学生,用真情去感染学生。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教师的爱心投入本身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与教师就会感情相通,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就会情理相济,各种习惯的教育就会像涓涓细流流进学生的心田,产生良好效果。如:教师对一些有不良习惯、不讲卫生、学习和生活有困难、厌学、逃学、不思进取的学生,要主动谈心,沟通了解,全心全意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一旦看到学生有点滴进步,就鼓励、诱导、赏识,从而提升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意识。
对于小学生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很投入地去做。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举办主体班会、演讲会、班级故事会、学校艺术节、参观名胜古迹、捐助献爱心活动等,要把机械的说教转化到丰富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尽情展示各方面的才能,培养各方面的兴趣.
教师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行、良好习惯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以及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优雅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用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做出榜样。如:要求学生勤奋学习,一丝不苟,教师首先爱岗敬业,严谨治教;要求学生不讲污言秽语,语言文明,教师必须说话文明,尊重学生;要求学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塑料袋等,教师首先做到讲究卫生;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教师首先对学生的承诺做到一诺千金,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卫生大扫除,教师首先亲自参与劳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一个长期的项目,需要每天进行,日积月累,常抓不懈,才能养成。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是规章制度不能朝令夕改,必须长久坚持。二是要求学生平时反复训练,要注意培养的连续性,要在严格要求下反复训练。教师不仅争取家长与之配合,严格要求学生,还要在校内要严格训练学生,久而久之,才能巩固下来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如果没有长期的训练,不良的习惯难以改掉,良好的习惯也不能形成自觉行为。三是要让学生得其道,对一些改了又犯,说过了又忘的学生,要不厌其烦,耐心诱导,及时指点,训练严格,反复强化.
总之,培养小学生各种良好的习惯,教师不能只靠简单的说教,还应该使用多种方式和方法,更应该为人师表,做学生良好习惯的示范者、影响者、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