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畸变是一把手腐败的重要心理因素

2020-12-04 08:16侯为刚
廉政瞭望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畸变腐败

侯为刚

在 缺乏有效监督之下,一些地方一把手发展成“一霸手”的趋势较为明显,更易成为腐败高危、高发群体。

一把手人格在比较心理的刺激下逐渐畸变,从而成为导致一把手产生腐败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交易型人格对一把手腐败行为的催化最明显、影响最深远,“经济寻租”的高发可以佐证这一观点。享乐型人格、两面人、专断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自恋型人格、超然型人格对腐败行为的催化依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权力对政治人格的塑造

“郡县治,天下安”的观念作为大一统国家建构的政治经验延续至今,县治在地方治理中承担着基础性功能。县域一把手掌握着除军事、外交以外的各项权力,所享有的权力和发挥的影响力是同级别其他政治精英难以企及和无法比拟的。因而,一把手作为县治的核心竞争力和驱动力,其政治人格特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县的发展和走向。

从现实层面看,由于县治处于国家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一把手群体地位特殊,权力集中且接近群众。

近年来,随着反腐高压态势的持续,一把手成为腐败的重灾区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数量上看,一把手所占比例约为四成。根据各地落马一把手的忏悔录及其他报道材料,一把手的腐败问题集中在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同时大多涉嫌犯罪。然而,一把手作为县治的核心角色,往往拥有较高的施政经验和理论水平,同时作为县域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发挥廉政的带头作用,对腐败形式及其后果自然十分清楚,但在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的制度环境中,为何一把手仍会相继坠入腐败深渊?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不禁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一把手人格与其腐败行为的关系层面,即尝试着揭示一把手人格的畸变导致其腐败的因果机制。

政治人格是人格的政治社会化的结果,其基本要素包括个体独立意识、参政意识和政治技能。一把手人格畸变,顾名思义是一把手人格出现失调、病态等异化现象,处于一种腐蚀、衰败的消极、非健康状态。有学者基于一些地方腐败官员数据研究发现,人格和动机在官员的腐败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倾性会增强腐败倾向。既往的政治经验表明,任何政治观念及行为都是在特定情境中发生的,这意味着政治人格往往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形塑。而经验实践揭示,领导者往往拥有更高的责任心,对风险的感知更敏感,因而更不轻易牵涉犯罪行为,或者其犯罪方式和手段更为隐秘。

权力对政治人格的塑造功能不言而喻,权力集中体制下更容易触发腐败行为。县域党政一把手作为县治环节中的核心主体,往往努力寻求权力的集中,并将自身致力于辖区事务管理的运用之中,同时由于部分县是省直管县和地州市代管双重管理模式,造成县级行政区域往往处于监管“盲区”。权力的支配性功能也有助于权力结构形塑“一把手人格”,进而在追求、获得和行使权力过程中影响其政治行为。一把手作为政治精英中的特殊群体,往往具备更高的支配倾向。从理性选择角度看,激活权力概念会使一把手为了满足私利而产生寻租动机。

基于工作精力、岗位满意度等维度,可以把一把手人格类型细分为八种,其中七种畸变的人格可分别命名为:专断型人格、交易型人格、强迫型人格、两面型人格、“超脱型”人格、自恋型人格、享乐型人格。

防范政治人格失调的思路

目前对官员腐败行为的测量主要从政治权力、市场交换、社会规则等领域展开。从范畴上看,凡触及党纪国法的政治行为,都纳入腐败行为序列。

具体而言,交易(工具)型人格主要从理性选择分析路径得出,主要表现为卖官、受贿、行贿、索贿等以权谋私的行为。专断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用钱一支笔,侧重对权力的操纵。强迫型人格主要表现为过分要求秩序严格和完美,过度注意细节,沉浸于琐碎事务无法脱身,因而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作风,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超脱型人格表现为懒政怠政、为官不为、不求晋升也不作为,即“无欲无求,亦无为”。两面型人格正如官方所强调的“台上孔繁森,台下王宝森”的形象,又称表演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的基本特征是对自我价值感的夸大和缺乏对他人的共感性,这类人格特质明显的领导者往往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将自己“想象”成“特殊人才”。享樂型人格表现为贪图安逸、追求奢侈生活。

此外,一把手人格畸变与其任职时间之间也存在特定的关联。长期以来,人们对一把手任职时间与其腐败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深信不疑,认为在任时间越长,落马概率越大。有研究认为,一把手在一个地方的工作年限对其腐败行为及该地的腐败程度产生显著影响,即官员任期与腐败程度之间表现为U型的曲线关系。

不过,任职时间与腐败行为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并非随着任职时间越长而强化,这启示人们需要从心理教育和制度规范层面来反思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漏洞。

一般人们倾向于认为,一把手在任时间越长,越倾向于形成交易型人格,即越容易产生受贿等寻租行为,如通常所认为的“59岁”现象。的确,交易型人格是最为明显而普遍的一把手人格特质,但是据研究显示,交易型人格的形塑与任职时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因而这可能需要从成长经历或自私基因等进化心理学说中寻找启示或解释。

简而言之,任职时间在一把手人格畸变对一把手腐败行为的影响中并未发挥强有力的解释作用。一把手人格畸变所产生的直接后果自然是形塑或加剧腐败行为,造成重大经济利益损失、地方政治生态的破坏,但是更深远的影响则是公众对政权认受性和合法性的削弱。腐败具有空间上的“邻居效应”,本区域的腐败程度明显受到相邻县域腐败程度的影响。

腐败动机是激发和强化腐败行为的动力,腐败动机导致腐败行为得以完成,积极的腐败体验在行为收益中得以强化,形成特定的路径依赖效应,与需求、价值观一起成为腐败者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动力系统。因而,今后反腐倡廉工作应关注一把手人格畸变中出现混合交织的情况并及时预防矫正,尤其需警惕交易型人格与享乐型人格的混合形成状况,并及时应对。专断型人格一定会伴随交易型人格特质,因而需要注重对专断型人格、交易型人格的调适,并将其纳入廉政教育工作之中。改变对一把手的廉政教育、绩效考核的方式,是有效防范其人格失调并矫正其腐败人格的基本思路。(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畸变腐败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在Lightroom中校正镜头与透视畸变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辐射诱导染色体畸变的快速FISH方法的建立
《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第26卷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