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建平
(厦门市建筑废土站)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绿色建筑的推广,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旋律。厦门地区虽然在推行绿色建筑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绿色建筑整理体系尚不够完善,一些适宜本地区推广的绿色建筑新技术在实际案例上的采用比例不高,产品特点及相关技术指标缺乏实例印证,导致推广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
⑴绿色建筑项目有限,使得社会影响面不大,受众群体不多。开发商认识不足,普遍对绿色建筑较为抵触,主要原因在于对绿色建筑认知不够,可考察项目不多。
⑵已有绿色建筑项目绿色化程度不高,技术应用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⑶缺少可以向公众开展示范宣传的绿色建筑实体平台,推广手段灵活度受限。
为解决上述问题,厦门建设局成立厦门市建筑节能管理中心负责推动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工作的落实,并以建设局建筑废土配套管理房项目作为试点,通过绿色建筑策划和改造,打造厦门市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进一步加强厦门地区的绿色建筑示范平台的建设及推广工作。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本人全程参与项目的绿建改造工作。以下是项目集成应用建筑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有关情况,希望通过本案例能增强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提高绿色建筑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推动社会参与绿色建筑的建设。
厦门市建设局建筑废土配套管理房项目位于厦门市的思明区。项目建筑面积为1794.51m2,地下1 层,建筑面积为876.13m2。建筑占地面积615.33m2,主要包括地下车库及建筑节能展示厅、渣土管控平台及配套管理用房等。
本项目绿色建筑技术实施重点侧重依据厦门地区气候区域特点,贯彻“节能、低耗、低成本、前端性、适宜本土推广的绿色建筑理念”,在项目设计环节尝试采用多项先进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建设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的绿色建筑展示与推广平台。
技术路线:基于本项目建设目标为二星级绿色建筑,因此项目的各项建筑设计指标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评定标准,相关的技术路径如下:
研究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典型案例→确定研究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依据本项目现有的基本条件确立初步设计方案→经过多种方案和技术的对比选择最优设计方案→将各部分设计方案汇总形成建筑设计总体方案→完成设计图纸→完成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
在建筑设计上注重实用、简约,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充分考虑了利用光导管和采光井的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优化项目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等功能。
为分析室内通风效果,选择本项目的一至三层进行自然通风分析,各层平面图及通风模拟计算。通过专业模拟软件对项目中含有办公用途的房间进行采光模拟分析,分析各功能房间的采光情况,并依据模拟分析结果进行优化设计。
建筑围护结构在考虑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选材方面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当地建筑材料的资源优势,选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建筑材料,同时多种主流材料在本建筑上均得到利用,为同等条件下比较各种产品性能提供高效的平台,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⑴项目第一层外墙砌块为轻集料自保温砖,具有耐火性能好、保温隔热和重量轻等优点。
⑵项目第二层外墙为煤矸石烧结砖。煤矸石烧结砖在孔洞设计上非常具有特点,将190mm 厚的砖块设置层6~8 排的长矩形孔洞,增加了热阻,提高了保温隔热效果,墙体的传热系数小于1.5W/(m2·K)。煤矸石制砖与粘土砖相比,具有硬度高,运输损耗小及成本更低的特点。
⑶项目第三层外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砖。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具有一定抗震能力,可塑性强,隔热保温及良好防火性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墙体传热系数小于1.0W/(m2·K),热工性能优越。
⑷一至三层东向外墙采用30mm 的无极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西向外墙采用30mm 的无机保温砂浆。
本项目南面采用30mm 厚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北面采用30mm 厚酚醛保温板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厦门地区目前较常使用的两种屋面保温隔热材料均在本项目得到应用,将会得到较好的比较。在屋面上方采用旧嘉庚瓦作为面层,有效回收废弃建筑材料,南向屋顶上空布置光伏发电板,起到很好的遮阳效果。
为将目前市场上主流玻璃外窗遮阳产品在同一个项目进行比对,本项目外窗选用多种不同玻璃根据项目特点,安装在不同朝向,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对于建筑玻璃隔热水平进行同一条件比对。具体热工性能见表1。
同时,通过统计,本项目外窗的可开启面积最小为38%,超过节能标准规定的30%的限值。
同时为满足夏热冬暖地区气候特点,东西向外窗均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外遮阳形式:东向一至三层采用遮阳一体窗,遮阳产品分别为一层卷帘,二层、三层采用百叶;西向一层采用外置布帘,二层采用外置百叶;三层采用外置卷帘。
3.4.1 自然采光技术优化
本工程在照明设计中,采用导光或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到室内进行照明。在地下室采用主动式导光系统,在地下室设计了2 个光导管和3 个采光井,充分利用了自然采光,同时安装了一套照明自动控制系统,当自然采光达不到照度要求时,控制系统自动启动照明设备,及时满足照度要求。
表1 建筑门窗
3.4.2 非传统水源系统的应用
本项目对建筑屋面雨水进行回收,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可用于浇洒道路及灌溉绿化等,有效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本项目所收集水源主要是屋面的有组织排水,雨水在经过初期弃流、沉淀过滤,可达到相应的水质标准。具体如表2。
表2 雨水水质要求
同时通过采用节水设备选用、充分利用市政余压等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节水、节能。
3.4.3 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应用
⑴太阳热水系统
设计热水系统采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辅助电电加热供热系统,热水为员工洗澡用水,设计太阳能真空集热板两块,可提供太阳能热水量为1t/d。
⑵光伏发电系统
本项目分别在屋顶和雨棚设置光伏发电,屋顶光伏系统设置10KW 光伏直流微电网,一层雨棚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设计屋顶光伏发电量为7KW,结合厦门市历年气象资料,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10000KWh,月均发电量约为:833KWh。在一层设置光伏雨棚,容量为1.3KW,预计全年发电量可达1280KWh,项目整体光伏发电量全年合计约有11280KWh,有效节省市政供电。
3.4.4 楼宇智能化及能耗监控系统应用
根据绿色建筑设计的要求,在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降低能耗及后续运营管理等方面采用照明智能控制技术、照明节能技术、主动式导光技术、建筑设备的电气节能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等先进技术,整合为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各耗能环节,如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暖通空调系统、办公设备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等均可通过数字式电能表实现独立分项计量,并具有远传功能,同时构成楼宇设备自控系统。
3.4.5 立体绿化技术应用
考虑本项目绿地面积的不足,同时为凸显建筑绿色特点,南立面、东西两侧外墙及二三层窗台设置垂直绿化,主要植物种类有紫鸭拓草、绿萝、黄金葛、蕨、沿阶草、金边宽叶麦冬、银边宽叶麦冬并设计相关的滴灌技术。
3.4.6 节水技术应用
⑴生态混凝土应用
在室外路面的铺装中基本采用采用了“建科”生态混凝土,该产品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过技术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在福州市儿童公园等项目中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⑵透水砖应用
室外步道选用的耐磨性好,保水性优,抗压强度高的透水砖,能有效保持地表水的循环,具有降噪、降温、提高空气质量及调节气候等优点。适宜于应用在园林景观道路、广场路面等室外公共场所。
⑶喷灌技术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绿化浇灌全面应用了喷灌技术。灌溉系统为轮灌制度,绿地主要使用地埋散射喷头和地埋旋转喷头两种装置;喷头弹伸高度约为8㎝,喷嘴根据场地的实际状况进行选择;在狭长花坛采用HUNTER 涌泉喷头PROS-04-PCN;在独植的乔木根部放置HUNTER 的RWZS 乔灌木根部灌水器。南面及窗台垂直绿化部分采用滴管技术进行灌溉。
本文通过对厦门市建设局建筑废土配套管理房项目绿色建筑技术的实施应用,对绿色建筑各项新技术应用做了全面介绍,为厦门市绿色建筑进展提供了实践经验,随着项目的开展及运营使用,将对厦门市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借鉴,对于各项技术在厦门地区的适宜性提供论证,推进了厦门市绿色建筑实施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