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科技人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2-04 06:42李红兵陆婉清丁元欣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安徽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安徽安徽省

文/李红兵 李 颖 陆婉清 丁元欣(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一、 安徽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出台了系列政策推动全省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积极落实和实施人才“30 条”、“科学中心10 条”等政策和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等人才计划和工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1.人才队伍建设总体情况

各类人才总量快速提升。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414.6 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了38.7%(见图1)。技能人才总量达530.3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48.7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30.1%和33.6%(见图2)。截至2018 年底,安徽省高层次人才达41.4 万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88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157 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825 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811 人。

2.科技人才队伍发展情况

研发人员队伍持续壮大。截至2018 年底,安徽省R&D 人员数达23.27 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13.6%(见表1)。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4.7 万人年,较“十二五”末增长了10.5%,其中科研机构1.1 万人年,高等院校1.4 万人年,企业11.4万人年,分别占总数的7.6%、9.8%和77.8%;规上工业企业R&D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10.7 万人年,占总数的72.5%(见表2)。每万就业人口中从事R&D 活动人员33.6 人年,较“十二五”末增长了9.1%。

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扩张。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共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4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3 人,两院院士1 人。建设院士工作站269 家,柔性引进院士数295 人次(见表3),较“十二五”末增长118.5%。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20 个,较“十二五”末增长450%。

图1 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及增长率(2014—2019 年)

图2 安徽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及增长率(2014—2019 年)

表1 安徽省R&D 人员情况(2014—2018 年)

表2 安徽省R&D 人员投入主体构成情况(2014—2018 年)

表3 安徽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情况(2014—2019 年)

二、 安徽省科技人才计划及项目等实施进展情况

1.开展江淮英才计划专项行动

安徽省于2019 年初在全省开展“比创新、比创业、比创造、增动能”专项行动,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此次行动计划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行动、企业家培育行动、重大项目提升行动、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等五项具体行动,重点实施产业领军人才选拔、青年英才培育、知识更新“531”、海内外英才集聚和人才一体化服务保障五大项目。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精锐的领军型人才队伍、创新人才团队、青年人才队伍和工匠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技能精湛和技艺高超的“皖工徽匠”。该行动计划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才智支撑,形成了安徽人才政策的“集成版”“升级版”,为加快打造安徽人才政策品牌助力。2019 年,安徽省新增高层次人才4 万人,169 人获批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40 人被评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7 人被评选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认定247 名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6 人获评“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奖”。

2.实施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安徽省组织实施“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下简称“省特支计划”)。该计划从2014年起启动,围绕安徽省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每年支持100名左右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领军人才分为创新和创业两类,省财政给予每人50 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领军人才自主选题研究、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等。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已重点遴选支持了六批共600 名左右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见表4)。该计划的实施对于安徽省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领军人才、提升安徽省人才竞争比较优势等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带动了各地市制订实施各具特色的高层次人才计划,在全省形成多层面、广覆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表4 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3.推进“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

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是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为加强安徽省重点产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开展“861”行动计划重点产业项目的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设立的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主要任务是围绕“861”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依托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建设100 个左右产业创新团队,选聘100 名左右创新团队带头人和500 名左右带头人助理。该工程自2006 年开始实施,截至2019 年底,已连续实施12 批次(见表5)。工程实施以来,培养、集聚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提升了安徽省重点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技术水平,把安徽建设成各类人才竞相汇聚、创新创业的乐土。

4.设立引进境外人才项目

安徽省引进境外人才项目自2009 年起实施,计划用10 年左右时间,根据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创新产业的需求,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为重点,引进并重点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技领军人才来皖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留学人员创业园以及国家和省级开发区等单位,建立10~20 个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该项目实施以来,逐步形成了“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经济增长点”的培增效应。“十三五”时期,安徽省共实施引智项目1000 余项,投入引智经费5000 余万元,引进的100 多名外国专家入选了国家、安徽省“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计划”,获批国家级引才引智基地4 家,新建省级引才引智基地26 家,培育和建立高等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2 家,设立海外引智工作站20家,为安徽省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 安徽省科技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举措

1.优化人才分配激励方式

出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创新高校院所工资分配激励机制有关政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人事管理细则等文件。允许高校院所自主决定绩效工资分配方式和开展职称评审、人才引进,高校教师和实验系列职称评审权全部下放到高校。在三所省属高校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了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试点,并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验收,三所高校在试点期间内均围绕收入分配、成果转化、兼职兼薪、绩效考评、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出台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健全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首席科学家、柔性引才等政策。落实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来皖创新创业,靶向引进国外顶尖人才。开展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奖励。出台《降低企业引进高科技人才成本实施细则》,鼓励企业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全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资助奖补。出台《关于支持各类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安徽省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奖补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和引才平台分别按照ABC 三个层次进行奖补。截至2019 年底,安徽省扶持资金已累计立项扶持220 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省级财政投入达11.13 亿元、引导地市和社会资金投入达到60.68 亿元,实际缴纳税收累计超过4 亿元。

2.推进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化

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重点明确了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和青年人才等各类重点领域人才评价办法。出台关于建立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的指导意见,为引进人才评定职称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修订《安徽省自然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标准条件》,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计算机、论文等不作硬性要求,科研评审条件可用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实际贡献替代。新修订的标准条件克服“四唯”现象,让科研人员以多种形式展示工作业绩,充分肯定其科研成果,激发其创新活力。

改革科技奖励制度。2019 年,首次按照提名制要求开展安徽省科技奖励工作。改革后的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设置五个奖种,即在现有“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安徽省自然科学奖”“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合作奖”4 个奖种的基础上,增设“安徽省技术发明奖”奖种。奖励数量由过去的每年不超过180 项调整到不超过350 项。

3.强化海外人才引进服务

聚焦引才项目,吸引高端智力。制定《安徽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加强和规范引进国外技术、人才项目的管理,完善引进人才项目计划工作制度,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专家或人才。

推进海外引进人才便利化。印发《关于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的通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服务指南》,制定《积分要素安徽省鼓励性加分标准(试行)》,加分标准给予地方性引才计划、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引智项目等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以及安徽省重点领域高技能人才引进等重点支持和倾斜。在全国首批启动实施外国人才签证制度,制定印发安徽省“人才签证《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办理服务指南”。截至2019 年底,系统共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6292 件,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150 件,为高端外国人才多次往返安徽提供绿色通道。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及“合肥国际人才网”,目前已入驻人才分类认定、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6 个业务服务窗口,提供业务咨询办理近突破4000 人次。

健全外国专家服务机制。制定、完善引进高端外国人才、外国专家管理服务政策,修订《安徽省“外专BR 计划”实施办法》《安徽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实施意见》《安徽省海外引智工作站管理意见》。积极落实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务措施,印发《安徽省江淮优才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将持外国人工作许可证(A 类)及外国人才签证(R 字)的外国高端人才列入江淮优才卡的发放对象,人才凭卡享受购房、出入境、就医、落户、子女入学、职称评审等13 项便捷服务。

4.夯实科研诚信建设基础

出台《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管理办法》等制度7 项,为加快形成全流程管理、全链条覆盖、全社会参与的科研诚信体系提供制度保障。推进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分阶段分权限实施信息共享,加快实现与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及科技部科研诚信信息系统互连互通,为跨部门、跨地区联合惩戒提供支撑。推进信用信息实时推送归集互通。截至2019 年底,归集推送安徽省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信息16498 条,涉及实验动物许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实现行业公共信用信息网络贯通、省级集中。

5.引导人才支持脱贫攻坚

以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抓手,省市县三级联动,支持引导高校院所和企业的科技人员到贫困地区开展创业服务。“十三五”以来,省、市、县三级共选派科技特派员6377 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28 个,其中向贫困村选派2909 名,覆盖了3000 个贫困村。安徽省财政累计安排1 亿元经费用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4595 项,直接服务农户33.6 万户。累计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271 项,安排项目经费4.79 亿元。

四、安徽“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路径

“十四五”是我国由小康社会向现代化国家进军的起步时期,也是安徽由创新型省份向科技强省迈进的重要时期。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执行者,人才因素始终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与关键。安徽将着力开创科技人才发展新局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强省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1.依托重大平台,集聚一流人才

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仅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且能够吸引和汇聚全球高端科技人才资源。安徽要依托“一室一城三区一中心”,即合肥国家实验室、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创新主平台,以及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各类创新载体,在前沿科技领域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来皖发展。

2.加快高校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科技人才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安徽要扎实推进《一流学科专业与高水平大学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使之在一些重点领域成为培养和造就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摇篮。重点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建设一流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3.整合科研力量,用好高端人才

科研机构作为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科研创新实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主要机构,也是创新型人才的聚集地和主要培养基地。安徽拥有4800 多个研发机构,聚集了众多的高端创新人才和科研团队,是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安徽要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为龙头,充分整合全省科研资源,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积极打造综合性科研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4.突出企业主体,壮大技能人才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对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具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安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全省87%的研发活动、85%的研发机构、77%的研发人员、80%的研发经费、74%的授权专利、94%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均出自企业,企业已成为科研组织的主体、科技投入的主体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也成为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重要主体。截至2019 年底,安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研发机构人员数近14 万人,成为全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安徽要加快“一室一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企业创新载体建设,为企业搭建更多更好的人才平台。

5.深化开放合作,吸引全球人才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资源的国际化分配利用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加快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利用安徽优秀的科技资源和大科学装置,支持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实验室和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等在安徽设立研发平台。进一步完善风险承担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探索推进长三角创新平台共建共享,促进人才在区域间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不断扩大国际创新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建立更加广泛的创新共同体,增强安徽对全球人才等创新资源的吸引与配置能力。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安徽安徽省
《安徽记事》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