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2020-12-04 02:16陈瑾瑜
市场周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居民资产

陈瑾瑜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形势向好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如何对家庭财富进行合理的投资选择是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 我国大部分居民金融资产投资意识薄弱,缺乏财富管理经验,家庭积蓄血本无归的事件时有发生。 因此,有必要立足于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针对性地引导居民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和进行正确的金融风险规避,进而促进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

二、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现状

第一,总体来看,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持续增加。 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家庭人均财产为19.43 万元,2018 年达 20.88 万元,增长7.49%,我国家庭金融资产规模大幅提高。 第二,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非均衡发展,居民储蓄在金融资产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占比高达57.75%,远远高于其他金融资产占比。 第三,随着资本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金融资产选择向多样化趋势发展,股票、期货、外币、社会保险金融资产投资比重逐渐提高。 根据CHFS 数据显示,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持有量占家庭金融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5.45%、4.09%和2.05%。 第四,随着各类金融理财产品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配置一些金融理财产品,包括银行理财、货币基金、互联网理财产品、信托等。 2018 年,我国居民选择的金融理财产品占家庭总资产比重为2.43%。

三、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中面临的问题

(一)居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投资理财能力不足

家庭资产选择往往需要参与决策的家庭成员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找寻和分析有用信息,决策者掌握的金融知识在对投资信息进行有效甄别以及信息的合理分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研究表明,金融知识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家庭风险资产选择种类的多样性,越是金融知识水平高的家庭,越具备财富管理能力,从而更擅长合理选择家庭资产进而促进资产增值。 然而我国居民金融知识水平整体偏低,调查发现不足4%的家庭能正确认知投资风险、利率计算及通胀等基础金融概念,有限的金融知识直接制约我国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得金融资产潜在投资风险加剧。我国投资理财市场起步较晚,大多数居民尚未形成完善开放的投资理念以及规划体系,受“存钱生息”传统观念影响,习惯于将收入以银行存款的形式保值增值。 部分居民在金融资产选择过程中存在盲目性,没有认识到投资理财产品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甚至并不一定会保证收益,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意识,导致自身的积蓄付之东流。

(二)金融资产投资形式单一,房产储蓄成为主流

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存在非均衡发展现象,家庭投资品种缺乏多样性。 一方面,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家庭资产保值升值的预期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兼具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的房产投资成为家庭财富投资的首选。 尤其对于我国中等收入家庭来说,住房在家庭资产构成中占相当大的比重。 《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9》显示:房产占七成,城镇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家庭人均财富的71.35%,农村居民家庭房产净值占比为52.28%。 有研究表明,房地产对债券等金融风险资产选择或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称为“挤出效应”。 家庭迫于较高的房价或还贷压力,将挤压股票、债券等流动性资产存量和增量,不利于家庭资产的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我国居民受“积谷防饥”传统观念的影响,家庭资产的投资选择偏好于储蓄存款,根据IMF 统计数据,2018 年国民储蓄率达47%,而世界平均储蓄率仅为26.5%。 我国居民的其他金融投资渠道较窄,债券、股票和保险等金融资产在整个资产比例中只占12%,缺乏多样化的稳健的投资方式。 较高的居民储蓄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的同时,也压缩了国内消费需求,加大了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三)投资风险控制意识淡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存在不稳定性,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浪潮的掀起,家庭的投资产品逐渐向外币、分红型保险、基金、数字货币、各类网络金融产品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知识储备有限的居民家庭带来了更高的市场风险。 部分家庭在选择金融投资产品时不理性行为时有发生,盲目地跟随所谓的“市场潮流”,或是轻信亲友同事经验进行家庭金融投资,看到基金、股票短期市场形势向好发展时一哄而上。 由于这些居民进行的投资全凭主观臆断,缺乏深入有效的技术分析,一旦熊市来临或基金价格下跌时,许多家庭不能有效规避市场投资风险,家庭资产呈现出赔本的状态。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家庭财务安全的基石。 然而,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城乡不平衡、区域差异大、失业风险较高、养老保障不完善等问题,问题的出现使得不同家庭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参差不齐。 对于工薪阶层和低收入农村家庭来说,有限的家庭资金要为未来各项养老、医疗、子女教育支出做准备,如果部分风险偏好型家庭怀有侥幸心理涉足期货、基金、股票等高风险金融市场,又缺乏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教育基金等“保护伞”,一旦出现资金亏损对家庭投资者来说则是致命的打击。以股市为例,缺乏专业金融技术知识的家庭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牛熊市运行周期较难把握,不充足的家庭资金如被套牢在熊市中,而缺乏经济实力来应付家庭成员意外伤害、重大疾病、失业下岗等突发事件,必然给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四、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优化对策

(一)开展金融知识教育,增强居民的理财能力

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可以优化家庭资产选择进而显著推进财富积累,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投入,并且重点关注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缺乏投资经验等弱势家庭的金融知识水平的提升。 部门定期组织金融业相关专业人员运用线上直播、专业讲座、下访宣讲和打造社区金融模拟体验区等多样化方式和手段,面向大众开展金融知识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如何在繁多金融产品中进行有效合理选择、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等,为居民科学参与金融市场奠定知识基础。 居民在进行投资理财规划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自身理财能力,树立科学投资理财理念。比如工作闲暇时参加投资理财培训班,向专业分析师寻求贴合自身收入实际的理财建议等。 其次要科学选择投资理财产品,结合自身实际,量力而行地选择能够获取较高收益同时风险较小的理财产品。 同时要学会“将鸡蛋分散在不同篮子里”,尝试多元化理财产品组合,为合理化投资和风险的转移奠定基础。

(二)拓展多元投资渠道,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主要集中于储蓄存款、房地产等投资理财产品中,尽管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仍然无法抵御市场通货膨胀和房产市场产生的资产泡沫所带来的损失。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居民家庭来说,可以通过咨询投资顾问或财富管理机构等专业金融机构进行多元化资产选择,在确保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原则的前提下实现家庭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金融投资机构不仅要在匹配“风险-目标”的基础上满足投资者个性化的投资需求,还需要拥有提供更加多样化产品和定制化资产配置的能力。 例如,借鉴国际经验,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创新推出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金融产品,在满足家庭住房需求的同时改善家庭流动性约束,利于拓宽金融市场参与渠道。 银行金融机构将存款零存整取特点同储蓄国债产品进行合理组合开发,创新推出家庭支出理财型国债,由居民预估家庭未来大额支出时点、金额,合理确定投资品种期限,满足居民子女教育、婚嫁、购房等预防性需求。

(三)有效降低投资风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家庭投资行为不能是盲目的,从家庭自身角度出发,应当做好长远的金融资产选择规划,进而有效控制自己风险的承受能力。 家庭投资者可以学习借鉴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模型来优化家庭财富的投资分配,流动性短期消费账户占家庭资产的10%,用于处理日常开支;杠杆性关键保障账户的科学配比是20%,用于保证意外支出的现金流;收益性投资收益账户的科学配比为30%,用于长期且有一定风险的投资;保障性保本传承账户的科学配比是40%,以保证家庭资产的持续稳定。 投资者在结合自身家庭资产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地借鉴家庭资产选择的“1234”原则,能有效地避免掉入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误区,科学引导家庭投资者做好金融资产风险防控的评估工作,提高金融市场投资风险的抵御能力。 从政府角度出发,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通过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多层次的保险基金筹集机制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 着力提升工薪阶层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持续完善城乡弱势群体人群生活保障制度,支持鼓励贫困人口和残疾人员进行参保,排解中低收入家庭的生产生活后顾之忧,改变其不敢投资的保守偏好并提高金融市场风险抵抗能力。 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要创造良好的金融市场环境,制定严格的金融市场运行标准,严厉打击财富管理机构非法经营敛财行为,切实保障家庭投资者通过合理的资金管理和投资选择能够获得正当财产性收益。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居民资产
石器时代的居民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金融资产的分类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
高台居民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