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B 型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分析

2020-12-04 06:00黄佳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7期
关键词:心室有效率心肌梗死

黄佳鹏 余 研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福建 厦门3610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伴有左心室功能损伤将快速诱发心力衰竭(HF),二者合并发生不仅病情进展速度快,死亡率提高三倍[1]。对于AMI 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目前仍是改善血供、血管再通、抗心力衰竭等治疗为主。而心功能及神经功能损伤决定着患者的预后,目前常规治疗对心室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作用有限。重组人B 型脑钠肽(rhBNP)能有效改善血供、减轻HF症状,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2],目前对于rhBNP 是否能改善心室及神经功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AMI后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索rhBNP 对其心室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于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45 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研究意义,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诊断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3]且首次诊断的患者;(2)心功能分级为KiliipⅡ-Ⅲ的患者;(3)愿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1)陈旧性心肌梗死;(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3)合并有恶性肿瘤患者;(4)合并有持续性、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5)合并有脑梗死及严重血液疾病的患者;(6)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s)

一般情况性别(男)年龄心功能分级 KillipⅡ级KiliipⅢ级研究组(n=23)13 54.44±7.58 12 11对照组(n=22)12 57.91±7.61 14 8 t/χ2 值0.018 1.532 P 值0.893 0.113 0.605 0.436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到院后立即进行AMI 的救治流程:立即完善辅助检查、予以改善心肌血供、抗凝、抗心梗等常规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溶栓、介入等辅助治疗。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rhBNP (成都诺迪康,0.5mg/支,国药准字:S20050033)治疗。首次以2μg/kg 大剂量静脉推注,后维持剂量为7.5ng/(kg·min)持续静脉泵入。两组对比治疗1 周。

1.3 评价指标及评估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HRV、不良反应。临床疗效:显效:AMI 及心力衰竭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2 级;有效:AMI 及心力衰竭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较前改善1级;无效:AMI 及心力衰竭症状较前无改善甚至加重,心功能分级较前恶化。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总数×100%。心功能评价采用超声心动仪(美国,GE)评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变化情况。24 小时动态心电图(美国、DMS)评价心率变异性。相邻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两RR 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两相邻窦性RR间期的差异≥50%的百分数(PNN50)。不良反应:呕吐、恶心、头晕、室性心动过速。不良反应率=(反应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 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进行描述,两组差异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卡方检验对比两组间差异;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有8 例显效,14 例有效,1 例无效,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中有6 例显效,9 例有效,7 例无效,有效率为68.81%,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81,P=0.01)。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差异

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EF 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一周后研究组LVEDV、LVESV 明显低于对照组,且LVEF 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治疗前后HRV 对比

治疗前两组SDANN、RMSSD、PNN50 差异(P>0.05);治疗一周后研究组SDANN、RMSSD、PNN50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对比(±s)

组别例数(n)LVEDV(mm) LVESV(mm) LVEF(%)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23 22治疗前58.55±6.34 57.98±5.69 0.322 0.747治疗后53.26±5.67 56.76±6.06 2.161 0.031治疗前45.12±6.14 44.74±4.67 0.227 0.822治疗后41.09±3.61 44.24±4.58 2.545 0.013治疗前47.02±5.93 47.34±5.03 0.191 0.845治疗后53.67±4.76 49.78±4.09 2.244 0.026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RV 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HRV 对比(±s)

组别例数(n)SDANN(ms) RMSSD PNN50(%)研究组对照组t 值P 值23 22治疗前68.45±14.43 67.65±13.87 0.189 0.845治疗后86.78±12.97 73.57±11.06 3.682<0.001治疗前23.12±6.04 22.74±5.57 0.223 0.83治疗后30.09±3.42 24.24±3.18 5.945<0.001治疗前6.45±2.76 6.65±2.09 0.167 0.87治疗后14.09±3.94 9.98±3.23 3.934<0.001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3 讨 论

AMI 后心力衰竭主要病理特点为:心肌急性缺血坏死,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紊乱,心室功能降低,重要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若上述症状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造成恶性循环,增加死亡率[4]。传统抗心力衰竭治疗仅为对症治疗,为进一步纠正神经分泌,改善心室功能,本研究探索了rhBNP 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rhBNP 虽为外源性人工合成脑钠肽,但因其与内源性脑钠肽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构型,故二者有相同的生物活性及作用机制[5]。rhBNP 有排钠、利尿,扩管,降低外周毛细血管阻力,缓解心脏负荷的作用。rhBNP 还是一种神经内分泌体统调节剂,其不仅可以抑制心脏纤维化有关基因的表达,抑制心纤维母细胞胶原合成,逆转心肌结构重塑,维持心脏微环境稳态[6]。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rhBNP 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研究组LVEDV、LVESV 明显低于对照组,且LVEF 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了治疗后研究组心室功能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rhBNP 能抑制交感系统活性,降低纤维母细胞的活性,改善心肌重构,提高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功能有关[7]。

HRV 是通过对心电图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后能够体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观察指标。SDANN 能较为准确的反映交感神经的灵敏性;而RMSSD 和PNN50 对迷走神经的敏感性有较直观的反映,对于AMI 患者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脏的神经电活动紊乱,严重影响心脏信号的传递,神经受损,上述指标数值均降低,且需在几周后缓慢恢复[8]。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1 周研究组患者SDANN、RMSSD 和PNN50 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说明rhBNP 能加速心室自主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AMI 伴有心力衰竭患者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改善血供的基础上再辅以rhBNP 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室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对AMI 发生后近期治疗有一定治疗价值,但本研究仅对治疗一周时间内进行观察,其是否出现远期并发症仍需新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心室有效率心肌梗死
华南农业大学发现番茄多心室形成调控的新机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起搏器周期性心室过感知现象
Lorenz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快速识别起搏器基本功能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很有效率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