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培养中的风险及其防控机制研究*
——基于风险治理的视角

2020-12-04 23:50王怡然邵馨冉徐自强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0年3期
关键词:公费师范生阶段

王怡然 邵馨冉 徐自强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自2016年起,山东省开始实行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至今已有三年。该项政策实施的最终效果如何还不得而知,然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已经开始显露出部分问题。由于政策周期较长,因此本研究将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划分为宣传阶段、培养阶段和履约阶段,其中培养阶段是整个政策执行过程的重中之重,它决定着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最终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鉴于此,本研究以风险治理为视角,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在培养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分析。

一 政策背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及其执行过程

1 公费师范生:从中央到地方

2007年,教育部决定在6 所部属师范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1]。2018年8月10日,教育部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一字之差体现的是国家对教师教育中责任感和使命感价值观的重视。时至今日,中央层面的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已走过12 个年头。在中央层面政策的影响下,江西、四川、福建等各地开始陆续实施地方性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2016年,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一专多能的教师”的政策目标指引下,山东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意见的通知》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制定颁布《山东省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办法》,标志着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在山东省拉开序幕。2018年,山东省为加大短缺学科教师的补充力度、满足国家课程改革和开齐课程的需要,扩增招生人数3000 人,短缺专业(音体美等)增加8 个,培养高校由9 所扩大至17 所,3年累计在校生培养规模已达1.2 万人。2018年12月29日,山东省教育厅提出公费师范生培养要形成长效机制,并计划从2019年起,3年内再招收1.5 万名公费师范生。由此可见,公费师范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多,说明其在平衡城乡教育、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公费师范生:政策周期与执行阶段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2016年颁布的《山东省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和2019年最新发布的《关于做好2019年公费生及委培师范生招生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公费生须“自愿承诺签订并履行公费生、委培师范生协议,其中公费师范生、医学生要保证毕业后在定向就业单位工作不少于6年。”加上公费师范生一般需在培养高校度过4年的培养期,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执行周期至少为10年之久。从政策过程的角度出发,本研究将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执行过程划分为宣传阶段、培养阶段和履约阶段三个阶段,本研究主要聚焦的是培养阶段;根据公费师范生在培养阶段不同环节中的任务和目标,我们又可以将培养阶段进一步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实习期和缓冲期。目前山东省2016 级公费师范生正处在第三学年也就是实习期中,因此本研究将对适应期和发展期这两个时期进行回溯性的问题分析,对实习期和缓冲期这两个时期进行前瞻性的风险评估,并最终在风险治理的研究视角下将所有问题全部纳入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机制。

二 问题分析: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与问题

针对公费师范生在适应期和发展期的培养现状与问题,笔者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走访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包括2016年和2017年山东省实施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9 所培养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公费师范生累计发放问卷430 份,回收问卷430 份,其中有效问卷共396 份,问卷有效率达92%;累计访谈对象12 名,其中教师3 名、学生9 名。调查发现:

1 政策认知不全面

作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作用的对象,公费师范生必须对该政策进行透彻的了解,明确相关政策要求及走向,并据此做好培养阶段和履约阶段的生涯规划。然而对2016 级、2017级在校公费师范生的调查显示,只有7.14%的同学自评非常了解该政策,政策认知程度严重不足。同时,在对公费师范生的访谈过程中发现,多位同学认为学校缺乏一些针对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宣传讲解的讲座或课程,并表示因对政策内容的不熟悉以及对政策未来走向的不确定,导致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作为政策执行的重要主体之一,各培养高校在培养阶段中同样承担着宣传讲解的职能,但是该项职能的履行却有缺漏,这正是导致公费师范生对政策认知不全面的原因之一[2]。政策认知的不全面将会带来学生学习目标模糊等一系列问题,甚至还会增加学生违约的风险。

2 教学技能不扎实

公费师范生的教育质量如何,公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能否符合岗位需求,是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只有确保了公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培养优秀教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教育[3]。尽管优秀的教师离不开真正的以教师身份参与教学实践并以此积累起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培养高校在培养阶段同样对公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微格教学、实习支教、开设专门的教学技能课程等途径进行技能训练,因此教师在公费师范生培养阶段扮演着“引路人”的重要角色。从访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表示并未切身感受到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特别关注与指导,因此多数学生对自身教学技能掌握的评价为一般甚至不太好。而与此相对的是,公费师范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入职之后有着巨大的技能培训需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致使公费师范生在培养阶段有关教学技能的培训稍显不足。

3 学习动力不充分

与非公费师范生相比,公费师范生享有更多的优惠政策,不仅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等,每月还有一定金额的补贴,且毕业即上岗,无须为工作担忧。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当人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这种需要便中止了它的激励作用。而拥有确定的未来,使得该政策在培养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预想的激励作用,导致公费师范生较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在访谈过程中,一位专业课教师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在同类课程中,公费师范生的成绩低于同层次的普通师范生,且出勤率、课堂气氛、作业完成情况等也不尽如人意。除此之外,调查显示,约53.8%的学生表示目前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理想专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导致部分公费师范生自身缺乏学习动力,产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考试成绩差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影响其培养质量。

4 实习安全有隐患

2016年7月,为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建设,支持农村教育发展,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做好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其中规定,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不少于一学期的要求,自2016年起,建立师范生实习支教制度,时间不少于4 个月。结合公费师范生的访谈内容和前期研究成果发现,在公费师范生实习期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通过访谈得知,在普通师范生实习过程中,部分女同学曾有过在实习期间遭到当地村民骚扰甚至侵犯的经历。在访谈中某同学曾表示:这段经历给她的身心带来巨大影响,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恢复。

5 违约心理存风险

违约问题无疑是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风险,因此对于违约的处理以及政策内容中易导致违约的因素应谨慎考虑。政策内容中对于违约的处理办法为赔偿违约金且记入诚信档案,然而对记入何种类型的诚信档案和计入档案后所带来的后果,文件中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难以对违约所产生的严重性后果予以正确认知。调查显示66.4%的学生认为履约年限不合理,63.8%的学生认为存在违约可能性,更有0.8%的学生认为自己一定会违约。

三 风险预测:公费师范生培养风险评估

基于上述培养现状分析,笔者将培养阶段的风险归结为:学习风险、心理风险、安全风险和违约风险四类。

1 学习风险

由于公费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存在不足,同时公费师范生群体中出现了懈怠心理、学习积极性弱等现象,致使其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掌握不牢,二者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严重者可能在履约时无法达到一名合格教师应有的资格条件和素质能力。

2 心理风险

公费师范生培养中的心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的优惠使得部分公费师范生认为工作和编制已经稳定且无须承担学杂费,从而在培养阶段的学习中表现出懈怠心理。竞争动力和钻研精神的欠缺在其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发展道路上带来了阻碍,进而带来与学习风险相似的结果。其次,在访谈中发现,部分公费师范生认为该政策会限制自身的发展,阻碍其对更高层次生活的追求。例如某美术专业的公费师范生表示,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认为室内设计师具有更高的创造价值和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但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后在毕业后六年之内她都只能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这反映出了当前公费师范生群体对教师这一职业在职业认同上的严重的心理偏差:一部分的公费师范生并未把“教师”这一职业视为其理想职业,在心理上并不认同“教师”这一身份。他们出于某种动机策略性地选择成为公费师范生,目的在于以“公费师范生”身份获取相应利益[4]。前期的“动机不纯”,将会导致培养阶段的“困难重重”,且极有可能引发违约风险。

3 安全风险

公费师范生实习地区主要是为农村中小学,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与其未来履约地十分相似。甚至可以说,实习所在地就是他们未来六年工作、生活的地方。实习期间的切身体验会极大地影响其对未来的期待,如果公费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发生前文所述的安全问题,将会使其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引发违约风险。

4 违约风险

导致违约发生的因素众多,上述三种风险中只要满足一种就有产生违约的可能。例如学习风险中,公费师范生最终成绩过于不理想或感到学习吃力,将有可能导致其产生违约心理,或者希望通过考取研究生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也有导致违约的可能。因此违约风险是一类综合性风险。该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此外,违约风险还具有“示范效应”的特点,即在同一所高校内出现一例真正违约的公费师范生,就可能引发其他公费生也选择违约。

四 防控机制:公费师范生培养风险防控

基于上述分析,为保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我们建议建立培养高校以内的内部防控和培养高校以外的外部防控两大防控机制。

1 内部防控机制

(1)培养强化机制

培养高校应加强对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定期对公费师范生培养状况进行监测,同时加强加大对其教学技能的重视程度,提前进入教学技能培养时期,通过竞赛等形式激发教学技能提升动力,增加教学技能培养要求。

(2)风险预警机制

培养高校应针对公费师范生培养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对每一类问题进行合理赋值,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定期对公费师范生的学习、心理及生活状态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发现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及时防范、控制、化解培养阶段出现的风险。

(3)心理干预机制

作为公费师范生的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多关注公费师范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定期举行班会或座谈会,熟悉了解公费师范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惑或矛盾,培养其建立成熟的学习观、教师观等。

(4)安全预案机制

针对公费师范生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培养高校应加强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与当地公安系统保持密切联系并建立安全预案。实习期间辅导员应随时关注公费师范生的表现,实行每日查寝查岗,确实保障安全。

(5)流动退出机制

现行政策对非公费师范生转为公费师范生做出了说明,但未对公费师范生转为非公费师范生进行规定。适当引入流动退出机制可以在违约处置之前加设一个“缓冲机制”或“中间环节”,通过科学的设定允许符合一定条件且不适合享受师范生公费教育的学生转为非公费师范生,同时也应详细制定培养规格和考核要求,对于教学技能或专业知识多次不达标的学生,培养高校有权根据学校的相关教学制度予以惩戒处置。

2 外部防控机制

(1)政策宣传机制

将宣传阶段的部分任务转移至培养阶段内,教育局应组织相关部门对公费师范生进行政策内容的宣传和答疑,使公费师范生更加了解政策内容,从而减少理解误差,也使其认识到违约的严重程度,降低违约可能。

(2)监督反馈机制

培养高校定期对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进行总结,并对公费师范生履约地教育局进行反馈,使当地教育局对培养质量有长期稳定的了解。同时履约地教育局也可对培养高校提出培养任务的要求,实现双向交流与沟通。

(3)供需见面机制

除培养高校和当地教育局建立双向交流沟通外,公费师范生群体也应和履约地教育局建立联系。在培养期间的关键时期(如大三实习期和大四缓冲期时)举办公费师范生和当地教育局的见面会,供需双方各诉需求并了解对方,增强双方的熟悉程度。

(4)统筹协调机制

针对公费师范生培养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综合协调机构。该机构对培养期间各培养高校中的公费师范生培养问题适时予以统筹协调和酌情处置。同时对于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此改进相应政策内容。

(5)竞争就职机制

适当考虑公费师范生的理性动机与行为,在进行引导教育的同时科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例如将公费师范生在培养阶段的各项表现评估结果纳入履约阶段之中,通过竞争就职的方式在公费师范生填报志愿时选择的就业区域内部分地实施双向选择。

猜你喜欢
公费师范生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山西农大成为山西唯一公费农科生招生定点院校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