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青年官兵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探究

2020-12-04 14:21徐丁凡
政工学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官兵生活化空间

杨 亮 徐丁凡

随着“两微一端”等“微媒体”的普及,人们步入了“微时代”。伴随着“微媒体”的开放性、即时性、交互性所带来的便捷,青年官兵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习惯“指尖上的生活”,热衷“网络化的表达”,擅长“开放式的交流”,生活方式不断向虚拟空间拓展,形成了生活化的“微空间”。这个空间也成为官兵个性展示的“大舞台”、观点交锋的“大论台”、娱乐观察的“大看台”。因此,构建青年官兵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实现对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塑造,便成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的有效方式。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官兵“微空间”生活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微空间”成为官兵业余时间的主要选择。由于部队的特殊性,对官兵使用手机有着严格的规定,但通过手机进入“微空间”仍然占据了官兵大部分业余时间,手不离机、机不离手的现象随处可见,82%的官兵表示个人支配的时间主要用于手机上网,畅游“微空间”越来越成为官兵消磨碎片化业余时间的一种生活状态。二是“微空间”成为官兵现实生活的真实镜像。调查显示,官兵手机中安装的APP 至少达8 种,涵盖了聊天交友、购物出行、学习锻炼、休闲娱乐、资讯获取等应用,微信、QQ、抖音和腾讯视频等社交娱乐应用安装率达到87%,官兵网上休闲娱乐、购物出行、聊天刷微等与生活相关的行为占80%以上,“微空间”赋予了官兵工作生活学习以新的方式,呈现出“用网目的生活化”。三是“微空间”成为官兵信息交互的重要渠道。调查显示,72%官兵选择通过“两微一端”等微媒介获取外界信息,传统媒体的地位被边缘化。调查中,32%的官兵经常发微信朋友圈或者QQ 动态,54%的官兵偶尔发朋友圈或者QQ 动态,在发朋友圈或QQ 动态的官兵中92%表示很在意别人的点赞和评论。

面对“微时代”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何引导官兵从容应对,趋利避害,弘扬时代主旋律,使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微空间”进入官兵的内心世界,成为政治工作能否闯过时代关的一个重要标志。构建青年官兵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要号准“微空间”的时代脉搏,首要的是思维理念的更新换代。一是着眼现实问题,转变识网用网的态度。“微空间”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阵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巩固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主动树立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祛除谈网色变的恐惧心理和依赖等靠的畏难心理,转变角色定位,做官兵平等交流的学习促进者,积极占领影响青年官兵思想行为的新阵地。二是立足资源创新,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当前横亘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仅是因手机等移动终端管理带来的模式创新难,更重要的是因信息网络平台运用带来的资源利用难。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适应新媒体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是其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创新之路,实现从“+互联网”向“互联网+”的转变。三是坚持质效结合,杜绝形式主义的做派。面对扑面而来的“微时代”对官兵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产生的深刻影响,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现有的教育软硬件条件,扑下身子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拿出可行的对策措施,形成有益的经验做法,改变传统教育对官兵生活化“微空间”进不去、把不准、摸不透的现状。

二、必须创新教育模式

微时代环境下官兵越来越多的需求在网上得到满足,思想困惑也越来越多地在网上产生。这就要求在坚持开展线下教育的同时,积极创新适应官兵生活化“微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贯通网上学习空间。整合“两微一端”、互联网和强军网的学习教育资源,搭建起共建共享的教育资源汇集平台,依托军营局域网和手机客户端搭建起教育资源利用平台,使教育环境做到“外网”与“内网”相通。探索运用技术手段实现内网外网的信息交换,实现“问题随堂可解、心得随时可写、热点随处可议”的泛在式学习,建立起“数据平台—课堂—数据分析—效果评估—教育对策优化”的教育链。二是创建互动交流空间。在严格遵守保密原则的情况下,可通过加强军地合作搭建与官兵生活相关的圈群,鼓励官兵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构建包容面大、交错点多的交流互动空间,让官兵对国事家事天下事有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利用社会感染力、家庭亲和力、战友吸引力解决思想困惑,随时随地传播正能量,实现“主流舆论”与“民间舆论”有效联动。三是融入信息获取空间。“信息找人”的时代已经来临,官兵网上获取的资讯信息不再是巧合而是有意。探索建立“终端随人走、信息围人转”的信息传播链条,根据官兵“微空间”信息浏览行为的相关数据,将人工智能运用在信息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让教育通过人工智能实现精准投送、按需分配,营造以官兵个体为中心的信息舆论场,使信息直达每名官兵,实现无痕嵌入。四是打造用网安全空间。按照上级监管和自主监控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网络平台监测和处置机构,参考建言献策聘用远程编辑的模式,成立由退休专家、网络传播管理人员为骨干的网络涉军信息发布审核机构。各基层单位在加强对官兵网上失泄密行为技术监测防范的同时,定期进行网上行为安全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和预案。建立与驻地国安、公安和网监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共同做好官兵涉足的网络社交平台的舆情监督。

三、必须完善教育机制

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年官兵生活化“微空间”健康平稳高效运转,还要靠制度把信息传播链条上的各要素有机组织起来。一是建立动态运行机制。根据“微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特点,构建“军委机关—军种—基层”的业务领导管理体系、军地各网络平台之间的协调沟通体系、以各单位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交流平台为中心的运行组织体系。通过获取官兵网上行为的大数据信息,分析官兵思想行为特点,运用具有主流价值导向的“算法”定点推送相关信息,找准官兵网络言行自由与加强教育引导的平衡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灌输,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微空间”中既有“相互独立”的自主性,又有“协同配合”的集中性。二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对军以上单位建立的宣传教育平台,参考互联网相关办法,以点击量和信息推送次数作为评判官兵对发布内容关注度以及用户黏合性的标准,防止出现“建而不用,用而不维”的现象。对建立圈群的群主,在本单位宣传部门的指导下,维护本群的日常运作,及时转发官兵关注的信息资源,定期组织热点话题讨论,以本群的活跃度作为群主工作成效的评判标准。三是建立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对官兵信息浏览内容、网上言论表达、日常生活表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家属信息反馈的数据感知,综合运用各类评价量表分析官兵思想行为特点,在加强线下教育的同时依托动态运行机制及时调整推送的内容和方法,形成从教育信息输入到官兵个体言行反馈再到根据反馈信息调整信息输入的闭合链路,避免教育陷入自我设计、自我循环、自我检验的怪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化“微空间”的育人效果。

四、必须建强教育队伍

面对生活化“微空间”对官兵思想行为的强势影响,必须立足时代特点和部队实际,打造能够熟练掌握“微空间”信息传播特点规律的三支队伍。一是培育会运用微媒介开展“微教育”的教员队伍。“微时代”环境下,运用微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必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这就需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网络信息素养的培训力度,推行“四会+数据运用”复合式培训模式,将数据思维、数据技能作为“四会”政治教员必备素质,不断提高其软件应用、数据分析、平台搭建、舆论营造等信息化能力,掌握“微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基本规律、方式方法、语言特点和基本技能,通过微媒介走进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官兵。二是培养会运用微媒体传播正能量的宣传员队伍。由于缺乏一支在内容创作上富有感染力、在信息传播上具有亲和力、在舆论导向上具有影响力的宣传推广队伍,一些军营媒体平台点击量不高、吸引力不够、影响面不大。针对此种情况,应打造以军地院校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宣传引导队伍和由旅营连三级思想骨干和新闻报道骨干组成的内容创作队伍,通过远程教育、专家授课、外送培训和实践锻炼等形式,进行系统专业的媒介素养训练,提高他们运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递的能力。三是建立会运用技术手段预判官兵言行的网络监督员队伍。官兵“微空间”违规违纪案例大都是上级通报后才开始倒查,错失了在第一时间杜绝网络安全问题发生的时机。鉴于此,应在单位保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由宣传、保卫、纪检和网络等业务部门组成的网络监督队伍,通过与地方网警和社交软件公司合作,加强“人防+技防”的手段运用,定期对官兵手机使用情况、微信交友情况、网上消费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对存在隐患苗头的人员及时提醒教育,提高预防主动性。

猜你喜欢
官兵生活化空间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