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语文课特有的人文性,更能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发挥引领、疏导作用,因此,在学校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有效解决学生心理的困惑,帮助学生及时迈出心理沼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共同发展。
学校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要使心理健康发展,使身体健康成长,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语文积淀了几千年历史文化,包含着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精华,传递着人类各民族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及道德标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语文课作为人文教育的第一课,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应肩负立人的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就曾说过:“语文课从本质上看无疑是‘立人’之课,它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育人、解放人、充实人及提升人也是语文课的主要目的,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就是立人的根本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充分结合,才能达到学生知识与心理健康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模式。
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就有什么质量的教育。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处于平等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看到,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大多数也是和学生沟通好的老师,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太过于“尊师重道”的现象,教师认为自己是老师,是权威,在与学生沟通时,忽略学生的心理感受,不会也不去聆听学生的体验和观点,甚至带着个人情绪武断地判断学生的是非,使师生沟通产生障碍,无法将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缩短,这样就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更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充满爱心,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放下架子,适当地敞开自我,用诚心与学生沟通、交流;要用职业的灵性和敏锐的观察力,体察学生的情绪并及时沟通;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沟通,从而有针对性地施教。
大量数据显示,只依靠教学理论根本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这种情况下,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章中美的、正直的、善良的、有爱的要素在适当的时机传递给学生,并在课堂讲解中适时地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例如讲古文《劝学》,不但要教学生文言词义的理解与句型的分析,还要让学生懂得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积累取得的。学习必须用心专一、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立志为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才而努力。又如,在《邓稼先》一课的讲授中,就要在分析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在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介绍邓稼先。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单单肩负着教授知识、传递文字的使命,更要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管理情绪、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努力成为新一代的高素质人才。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人人渴望成功及被人认可、肯定和赞同,学生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更多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自信心的建立。尤其是对部分较为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以此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应用文学习中,因其本身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低。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应用文写作,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到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就把整个活动都交给学生完成。从电话联系、书写介绍信、活动计划的草拟及活动内容的组织安排等都要由具体的学生来制定、承担和落实,这样做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合作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欲望,还极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作家冰心说过:“生命中不是只有快乐,也不是只有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互相衬托的。”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长时间的不快乐无法进行适当的宣泄,将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由此,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心理引导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课文或作者的事迹来教育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提高抗挫折能力。如通过《我与地坛》的教学,就可让学生分析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体会他直面残疾的顽强;又如讲授《行路难》,则让学生感受李白百折不挠的豪情壮志。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情感发泄渠道,引导学生将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记日记、写小说、写随笔等方式发泄出来,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选择辩论会、专题会、演讲等学生喜欢的方式来与学生共同探讨人生、幸福、成功等话题,转移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人生。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始终坚持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步进行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正常定位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实现语文学习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相互促进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