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艳
(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4)
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特征新发展新方略,多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5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了九个坚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作为其中第二个坚持,强调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所强调的理想、信仰、真理、爱国、价值、精神、情怀等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构性本质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开显出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规定、重要价值、科学规律,是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遵循。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通过探讨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内在规定,将中国现代教育的逻辑内置从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价值定向,才能现实地生成一种新的育人类型,彰显其意义,揭示出这一重要论述的内在要义。
时代是思想之母,思想、道德、观念、价值等精神方面是根植在一定社会的物质活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揭示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生产力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由此决定了一定时代精神的必然性、合理性。“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das Bewußtsein]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das bewußte sein],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重视中国人精神世界,根据中国社会现实,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改造了中国人精神面貌,武装了中国人,使中国人能够站在世界舞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思想任务。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所产生最根本、最鲜明、最聚焦的影响,就是促进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当前中国社会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所作科学的、合理的重大判断,就是由过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历史地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满足物质文化需要即“生活下去”的需要,提升为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即“活得更好”的需要。在经济领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逻辑,尤其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7。在深层上极大地改变了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在一定意义上,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阶段”,标志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观念意识日益呈现出积极进取、团结友爱、奋发有为、勤劳勇敢等总体性特征。“新时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不仅标志着“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强起来”的实践过程,21世纪中叶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更意味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体框架中展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古今中外,时代精神无不因时而兴,乘势而变,与时俱进,与时代同频率。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行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历史方位的核心标志。“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3]8要用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观念凝聚中国力量。“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4]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现实基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了新时代,明确为时代明德,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一是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上,明确新时代继续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新时代,继续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立德树人,需加强理论武装,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
二是在立德树人的内涵上,解决新时代立什么德、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立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共同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学会感恩、助人、谦让、宽容、自省、自律。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青少年努力成长为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的时代新人。
三是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上,强调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5]各级各类教育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培养时代新人上下功夫,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六个下功夫表明培养接班人,要“新”,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高”,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实”,要落细、落小、落实,出实效;要“远”,要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四是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上,着力于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对立德树人工作进行了全面、丰富和具体的部署,强调党校要加强学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要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引导学员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强调学校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更好地把师生凝聚在党的周围,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五是在立德树人的阵地上,强化新时代育新人的阵地意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重视培养党的干部,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用先进思想和真善美的言行占领宣传舆论阵地;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另外,习近平总书记更为关心青少年文化精神需求,多次强调牢牢把握校园阵地等等关于立德树人一系列论述,强化了新时代育新人的阵地意识。
新时代,只有站在时代前沿,聚焦立德树人,引领风气之先,才能让理想信念之灯闪亮在人民心中,指引我们实现中国现代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同心同德迈向前进的精神支撑;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中最深层、最持久、最强大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文化始终是我们的精神之源、发展之源,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不仅培育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同时又用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深厚的价值观念。“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6]“我说过,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3]16-17中华优秀文化不仅是习近平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理念之源,更是“立德树人”论题的内在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培育了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价值、共同追求、共同精神和情感。中华优秀文化包括“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文化土壤,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文化之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念之源。牢固的价值追求、崇高的理想信仰、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厚的道德情操,都有其固有的根本。继承传统,才能展望未来,才有干好事业的根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征途中培育新人的文化沃土。一是在立德树人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6]25-26二是在立德树人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了丰富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强调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道德精髓和价值观念,强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强调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升华深厚价值,生成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要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宝贵资源,增强人们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不断提高人们道德水平,提升人们道德境界。”[8]141三是在立德树人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创新的精神品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既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也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特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9]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学习超越、融会贯通、传承升化、开拓创新,要本着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育人的时代意义。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融合中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新时代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培养时代新人。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精神示范。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共御外侮、抗击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亡图存、顽强拼搏、英勇斗争、夺取胜利的伟大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中国革命信仰观、价值观和实践观,反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理想、革命实践和革命价值的一种文化精神,彰显了中国革命的文化品格,具有真理性、实践性、创造性、先进性、引领性的文化特质,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中发挥了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毛泽东所说:“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10]新时代要继承和弘扬党领导人民所创建的革命文化,运用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滋养人、启迪人、教化人,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新中国70多年,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奋斗的力量、道德的力量。从文化形态来看,革命文化有硬文化形态和软文化形态,硬文化形态表现为物质实物形态存在,如:革命历史遗迹、革命人物遗物、革命事迹旧址等,具有宣示奋斗精神、价值观念、教化人民、启迪心灵、感染青少年的有效作用;软文化形态是指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包括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精神、爱国精神、红色精神、奋斗精神等在内的诸多革命精神,属于革命的软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也称为红色文化,一直发挥着感染人、教育人的重要作用,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为育新人奠定了信仰的根基,铸就了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豪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立德树人就是要继承革命文化,让革命精神渗进血液、透入灵魂,让革命文化成为立德树人的肥沃土壤。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形成了系列重要论述:要求革命文化生根发芽,要从娃娃抓起;要求革命文化深植厚重,要用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要求强调革命文化的民族标识,要礼赞英雄、传播英雄,用英雄光彩照亮人生,用英雄的夺目形象和动人心扉的事迹抒发理想、歌颂光明、引导道德,鼓励人民、教育人民前进,特别是青少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1]要在弘扬革命文化中激励广大青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奋进者和奉献者,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积极引领。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孕育、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1]4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5新时代立德树人,立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要炼就看家本领,要炼就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强意志,必须不断用真理武装头脑,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要加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用力,抓好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这个重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丰富和深刻的重要论述和明确要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强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国民教育全过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强调广大教师要做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范,广大师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强调家庭、家教和家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等等。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系统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方法途径,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国之基、民族之魂、育人之策,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策略,是建立在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深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教育思想重大创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遵循。
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夺取斗争胜利,是习近平总书记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辩证法。他多次强调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提升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点和斗争观点是辩证法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就要用好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和艰辛。成立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12]斗争观点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此作了深刻总结:“资产阶级的政治家说,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一点也不错。不过,斗争形式,依时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13]524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和人民伟大奋斗目标,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嘱咐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夺取斗争新胜利。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14]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共讲了60个“斗争”,“斗争”二字是这篇讲话的核心词。既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又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长远的指导性,是新时代彻底唯物主义者的宣言书,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斗争中立德树人要坚定立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15]647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强调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在党的一系列重大会议上始终强调必须坚持这个育人立场,继承了我们党育人的一贯主张,在新历史条件下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更具现实意义。
在斗争中立德树人要明确目标,争取我们的青少年。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在与一切敌对势力的斗争中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视在复杂的历史条件和严酷现实中争夺青少年的斗争。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决定的,是确保中国现代化的方向目标不变、确保中国社会主义性质不变、确保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后续有人的重要问题。在争取青少年的斗争中,1964年6月16日,毛泽东说了四代人问题:“帝国主义说,对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讲得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16]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的斗争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现代算起来,在校高校学生大概就处在第三代、第四代这个范围,以后还有第五代、第六代以及十几代、几十代人的问题。争夺青少年的斗争是长期的、严峻的,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我们一定要警醒!”[15]648要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场争夺接班人的战斗,战斗是严峻的、残酷的,是生死存亡之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苏联剧变就是血的教训,我们要警醒,要进行坚决斗争。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各种敌对势力从来没有停止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始终企图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他们下功夫最大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的青少年”,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15]648。
在斗争中立德树人要讲究策略,要有思想领域的工作方法,坚定打好价值观念之争的硬仗。唯物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矛盾的斗争性,具有绝对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及矛盾千差万别,有人与人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有认识矛盾、实践矛盾、工作矛盾、思想矛盾;也有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党内矛盾等等。矛盾的性质不同,表现形式各异,而且还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客观实际把握矛盾的性质,根据矛盾的发展,因时因势地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党的斗争智慧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提出要打好价值观念之争这场硬仗。
在这场硬仗中,立德树人要注意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引导。要求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要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所在;要求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二是坚持科学。“对一般性争论和模糊认识,不能靠行政、法律手段解决,而是要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真理揭露谎言,让科学战胜谬误。”[8]28坚持科学就要处理好成长与成才、教学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习好的学生与“相对落后的学生”[15]653的关系,这是立德树人的辩证法。
三是铸牢校园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17]两个“用好”表明,实施立德树人,铸牢校园阵地: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能力、提高素质,用高超教育本领育好人才;要求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求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求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围绕这个目标设计;要求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要求注重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既要加强政治把关,也要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四是重视网络舆论的主战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8]29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网络育人,强调网络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传播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上的重要意义,提出“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我看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29。发挥网络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按照中央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伟大斗争与新时代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论述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入、实践不断推进、定位不断科学、表述不断具体的过程,从更多方位指明了立德树人的艰巨性、复杂性、策略性,提出了必须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大引领作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讲究工作艺术,这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