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逻辑进路

2020-12-04 07:54武卉昕
关键词:理论体系逻辑从严治党

武卉昕 柴 源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以来,作为完整党建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按时间脉络呈现的理论主题有:2011年11月,十八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八项规定”;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座谈会讲话时提出反“四风”;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4月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主要内容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面展开;2015年3月,高校共青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四进四信”活动全面展开;2016年2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即“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展开;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全党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即“四个意识”;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即“四个自信”;2016年10月,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1];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2019年6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入分层次、全覆盖阶段。

可见,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有序推进,“序”不但指不同时段采取的特色应对方略,更表现为逻辑上的演进规律。事实上,从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提出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入分层次、全覆盖阶段之时,由系列主题支撑的党建理论已成为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理论工作者可率先从逻辑上把握其演进脉络。从逻辑上把握党建理论体系发展脉络目的在于:让更多党员理解党建理论本质,即“是什么”的问题;清楚党建理论来源,即“为什么”的问题;明白党建理论目标,即“干什么”的问题。

从理论创新演进上,可从线索维度、思维维度和实践维度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的逻辑进路。

一、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逻辑线索

(一)以实事求是为认识论主线

理论需以自身方式面向现实,这一方式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以实事求是作为认识论主线展开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学理基础是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实践是理论的来源,是理论创新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即实事求是地从实践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认识论路线。

整顿党的作风是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是集中整顿党的作风建设的原因,相应地,“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是针对问题表明的总体立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总体措施,包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严明党的纪律等指导措施;在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是富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2014年提出“三严三实”是推进作风建设的方法论原则,至2017年成为从严治党的指导性方法原则。当整顿、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进入深水区,遇到了盘根错节的问题时,“全面从严治党”顺势而为,成为整顿党的作风建设可行的政策保障;2015年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即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事实上是宣传教育党建工作的现实途径;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既要有在思想上与党保持一致的意识引导,又要有在行动上的实践举措,2016年初“四个意识”和“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相应展开;2016年7月,“四个自信”为“四个意识”的树立和党的建设提供行动信念;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和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的原则要求;2017年,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倡议,至此,党的作风建设创新实践回归初心,是实践本源;2019年6月,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主题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切实搞好主题教育……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可见,追根溯源过程中,整顿党的作风、推进党的建设正在进入自我革命阶段。

从“核心任务→总体立场→总体措施→指导措施→具体措施→方法原则→政策保障→现实途径→意识引导→实践举措→行动要求→实践本源”这一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逻辑进路来看,每一政策措施的提出均是从实际问题和现实困难出发,以针对性解决问题为目的。在认识论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得十八大以后党建理论体系形成一系列逻辑有序链条,即实事求是如一条认识主线贯穿其中。

(二)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主线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行动指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终极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秉持的根本历史观。毛泽东时代对中国革命性质的判断、对教条主义的批判、对党内风气的整顿、对社会关系和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邓小平时代对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历史定位、拨乱反正以正本清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江泽民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概括、对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体系的提炼;胡锦涛时代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开展、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谋划、对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提倡;直到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构想的提出,无不从历史和现实活动的真实关系出发,在方法论上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方法论主线仍是历史唯物主义。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2],这些考验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既是经济发展带来的考验,也是社会成长面临的困难;作为治国理政的大策略,“四个全面”的逻辑架构也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主题的方法论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全面发展”的“纲”,挈“经济运行”的“领”,是核心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途径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有效地解决在改革的深水区涉水而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是“全面依法治国”,而“全面依法治国”核心任务和突破口是“全面从严治党”,因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领路人;十九大报告指出,政治上层建筑中,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要经得起生产力发展的检验,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问题,并将伟大工程明确界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上……可见,在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中,全部理论创新均依据历史进程的动态发展程度实施,党建理论体系创新路径同样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俄罗斯人撰写的《苏联解体的十个原因》中,“抛弃列宁的革命遗产”是首要原因,“列宁遗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列宁思想,其历史观和方法论原则即历史唯物主义。抛弃历史唯物主义,等于否认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此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三)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论主线

理论体系创新需要基本价值立场,即实践上“为了谁”的问题。为人民服务,指“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表明了党实践活动的价值立场,即以“人民为中心”。

十八大报告在“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总体措施中,就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明确论述,指出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八项规定”的立足点是人民立场,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密切干群关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决策是在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腐败问题严重的前提下实施。通过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决策,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更好地领导人民前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更是让党的建设和发展回到人民群众中,革命“初心”就是救无产阶级于水火之中,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心”永远是“为人民服务”。

反观苏联历史,特权阶层从赫鲁晓夫时期实行“特殊干部政策”开始形成,经过勃列日涅夫时期以保持干部队伍稳定为藉口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再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稳定特权阶层形成,均给党群关系的裂变造成极大风险,“苏联体制的瓦解,源于其自身统治精英对个人利益的追逐”[3]。当苏共领导阶层变成特权阶层时,它就已被苏联人民抛弃。中国共产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开展党内净化行动,以人民立场确定整顿党的作风的价值导向,从人民需求出发,回归“为人民服务”初心,这是党的工作伦理,是党建工作的价值皈依。

二、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思维逻辑

作为完整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在思维逻辑上的进路表现为秉持“问题-对策”导向,遵循“高度-深度”路径,探索“历史-现实”归因。

(一)“问题-对策”导向

从实践出发的认识论原则决定党建理论创新原则必然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为十八大以来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特殊性决定。有什么问题,就要有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从实事求是原则出发的“问题-对策”导向决定了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思维逻辑向度。

在总结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措施时,针对“树立党中央权威,实施党的集中领导”问题上实施有针对性措施时要建立“四个意识”;在提升对党员理想信念问题上,提出“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具体方法;针对“四风”提出“八项规定”;针对腐败全面性特点,提出“打虎”“拍蝇”“猎虎”具体措施;针对受众面需求广泛,将党的大政方针以“四进四信”教育方式拓展宣传教育媒介;针对反腐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提出“以猛药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针对部分党员对整顿党的作风行动的藐视态度,提出常抓不懈,长期坚持,抓细见实……从治党效果上看,这些颇具针对性的措施行之有效。

以“问题-对策”为导向的思维逻辑保证了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效度,理论政策要为解决问题服务,能够解决问题才是理论的终极品质。

(二)“高度-深度”路径

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从整体上把握。从联系的角度上讲,它表现为体系内部各要素之间和党建理论体系与其他理论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把握这一联系之网中的规律需遵循科学可行的路径。路径选择也是从整体出发,考虑党建理论内部的层次性、动态性、时序性等特征,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有现实深度,因此要遵循从理论高度向现实深度迈进的路径。这要求在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前提下,将高瞻远瞩的格局和有的放矢的操作结合,在理论创新路径上遵循科学的思维进路。

十八大提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理论高度,“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创建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实践深度;“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决策是理论高度,“打虎”“猎狐”“拍蝇”就是实践深度;与党中央在思想和行动上保持一致的“四个意识”是理论高度,需要经受住的“四种危险”“四大考验”就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在实践纵深维度中的切实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理论高度,“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4]就是实践深度。

“高度-深度”路径逻辑保证了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战略格局和现实担当,撑起理论体系的操作空间,在考虑全局前提下,解决重点问题。世界上还没有其他社会主义政党能够把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运用到党的理论创新中,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建理论创新实践中永葆活力的原因之一。

(三)“历史-现实”归因

总结党建理论体系创新规律,探索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逻辑进路,要把任务放到历史理论视野当中,一切现实问题均能在历史中找到根源。从人类历史发展事实来看,党建理论持续创新的总趋势是进步的。理论创新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今天,只有在历史比较中,才能深刻认识到,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获得了怎样的飞跃。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充分把握事物矛盾斗争和永恒发展的规律,延安整风运动、纠正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当前以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实践,均以反躬自省的诚实态度在关键时刻解决了党建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分析“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时恐怕要考虑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市场是易发生权钱交易和易受到金钱腐蚀的领域,因此在思考解决方案时,提出要经受“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在“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问题时,要考虑中国家族本位和宗法关系的社会基础,思考如何用新的观念和制度打破藩篱,为“全面依法治国”作为顶层设计的战略提供现实依据;在查找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原因时,要考虑城市化进程的客观影响,行之有效的“三会一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矛盾。

相比之下,回顾苏共在80年代党的政策,离开了苏联历史和现实的“新思维”,脱离现实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人民群众这一历史发展动力,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的分化和苏联的解体。可见,十八大以来在思维上遵循了“历史-现实”归因的党建理论体系创新,证明了基于历史事实的理论建构的重要性,将现实问题原因放在历史帷幕下寻找解决措施,是保证理论创新科学性和适用性的根本要素。

三、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实践逻辑

党建理论创新体系的目标指向党建工作实践,其本身的理论创新过程也呈现出符合实践运动的规律:

(一)尊重党建真理的实践检验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动力、目的,更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若把党建理论作为一套真理标准,其是否具有客观性或真理性,不是一个可以理论证明的问题,而需实践证明。检验党建理论是否是真理的标准,是以党的建设实践确证党建主体认识与党建客体实际是否一致,可见,党的建设实践是沟通党建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因党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沟通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

十八大以来的党建理论体系创新在实践逻辑上的进路首先遵循实践检验标准。八项规定第一条即“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5]这是检验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及其严重程度的唯一标准,也是寻找解决办法的突破口;要求“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目的在于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旨在要求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做事,只有用实实在在“谋事”“创业”的成绩才能检验党风建设推进的效果;只有将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途径,才能起到广泛宣传贯彻的作用,更能以党建实践形式检验重要精神是否真正进入党员、社会群众、网民和团员头脑,内化到党建客体心中;“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是实践途径,“做合格党员”是实践目的,更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方法;树立“四个意识”目的是为党员能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也是检验是否保持一致的思想实践标准。

将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要素看成完整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总结党建成绩和问题,制定科学教育方案,通过党内生活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生效等系列举措均是针对问题,经过实实在在的实践检验得出的结论,并采取了相应解决办法。反复实践,党建理论成果在实践中反复检验才确保其真理性,才能确保党在正确理论指引下的可期前景。

(二)遵守实践主客体统一原则

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在实践中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为一个动态运动系统。党建理论体系动态运动靠党建实践支撑起来,在尊重实践检验标准前提下,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活动还特别注重实践主客体相统一原则,即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活动的人(范畴)和党建理论创新活动所指对象的统一。

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创新活动遵循实践主体与客体相结合原则,表现在党建理论和实践目的与手段、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创造者与被创造者、党建理论和实践活动能动者和被动者之间的关系,此外通过党建创新主体对象化表现出来。在党建理论、实践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关系上,可以观察到:整顿“四风”是目的,“八项规定”是手段;“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目的,“三严三实”是手段;“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是目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手段……党建理论与实践的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相统一的关系上,能够把握到:党建理论工作者本身既是党建活动主体,又是党建理论活动指向对象,主体发现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也是被发现问题的主体和被解决对象,主体和客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关系。除作为教育对象的人,作为党建对象(客体)的党建理论本身,在经过实践检验后,能以理论标准形式反之约束和检验党建创新活动主体,尤其是作为法律法规的党建客体,更以绝对原则的形式对主体施加作用……党建理论和实践活动的能动者和被动者之间的统一关系表现为:党建理论创新的主体因掌握党建知识并处于相应的领导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支配党建理论实施的对象,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党建客体(人或其他)在理论实施过程中,不断反馈理论实践效果,敦促理论主体对理论创新活动的深化或修正,二者均是在实践中的历史进程,均具历史性,也具客观性。

(三)遵循从总结现象到把握本质的规律

观察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体系创新的实践体系,能够发现这一活动过程也经历了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毫无疑问,这是最终得出规律性认识的正确逻辑进路。

从问题上而言,若发现文山会海是应纠正的现象,则指出形式主义就是抓住了本质;若发现讲排场是令人反感的领导作风,则指出官僚主义就是抓住问题的本质;若十八大后提出的“四风”问题是行为现象层面,十九大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就是进入到个体灵魂世界的本质层面……从程度上而言,十八大以后党建理论体系创新也经历了从接触现象到把握本质的逻辑进路,这一点特别显著地反映在从严治党方略的实施上:十八大报告相关论述是“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相关表述为:“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必须坚持从严治党……”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至此,对党的作风建设的治理进入本质层面,治党务须“全面”,治党内容均有具体所指,治党层面无一遗漏,治党措施全面有效;治党务必“从严”,不但治腐“零容忍”,还要利用法律将权力关在笼子里;治党必须“长效”,要常抓不懈,长期坚持,抓细见实……无论如何,党建理论体系的创新越来越科学有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理论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系统论角度,党建理论体系构成遵循了科学的逻辑进路,把握住其逻辑主线及思维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路,能更好掌握党建理论精髓,也能更清楚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方向,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逻辑从严治党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试验鉴定理论体系研究
创新的逻辑
学校安排布署2021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