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盛 颖
在一次参加苏州市乡村骨干教师引智培训中,来自英国伯明翰教育学院音乐系主任Ian Axtell(以下简称Ian)担任本次培训的授课导师,在培训期间,他主要为我们讲授了英国的音乐教育模式,倡导要把正式音乐教学和非正式音乐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框架教育模式,在“非正式”的音乐教学氛围中让孩子接受“正式”的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演唱技巧,演奏方式,甚至尝试作曲和即兴创作等等。
蒙台梭利曾说:“学习是一个自然进程,是人类个体发展的一种本能。而且,学习必须通过个体在环境中亲自体验,而不是靠听来获得。” 在苏州乡村骨干教师为期5 天的集中研修中我作为学习者,被Ian 教授带来的先进理念深深吸引,在学习中感受到了英国不同的音乐教育理念,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体验到了英国音乐教育中“非正式音乐教学”和“正式音乐教学”有机结合的音乐享受。细细品来,主要有以下体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英国的孩子从5 岁开始接受学校教育,艺术课程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音乐是主科必修课。由于老师是全科型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音乐训练,所以他们给孩子上的音乐课主要是聆听模仿。如Ian 教授提供的视频中,一堂英国小学的音乐课,教学内容是“探索手能发出什么声音”。在这种“非正式”教学的课堂上,孩子们围坐一圈,教师要求每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探索自己的手可以发出什么声音?这期间,所有的孩子东摸摸,西敲敲,各自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这种没有统一标准的探索让孩子们很是兴奋。在展示环节,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惊人,有的用指甲碰撞发出声音,有的用掌根对击发出声响,还有的用手指摩挲发出沙沙声,非正式音乐教学油然而生,在Ian 教授创设的音乐活动中,拍打节奏、演唱旋律,一个和声练习,没有乐谱、没有ppt,老师一遍遍口传身授,我们找到了声音的源头,记住自己声部的音乐不断重复、循环,一遍、两遍,原本以为记不住的,但在老师的引导下哼唱自如,听—模仿—哼唱,原来就是这么简单。这种方法也正是体现着用非正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正式的音乐活动,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感受音乐的力量。
另外,纵观我们的课堂,当教师在讲解知识、发出指令、示范动作或者有学生在发表意见的时候,都要时刻关注学生听的状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聆听。在农村学校,学生音乐基础相对薄弱,音乐创作活动大多从模仿入手。模仿是音乐创作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创作灵感,激发创作的兴趣。
我国古老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曾记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来获取知识。由此可见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
Ian 教授的音乐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分成小组,在“非正式”音乐教学氛围里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音乐的即兴创作。他通过视频、文字和示范的方式让我们初步掌握即兴创作需要的节奏、主题音乐要素和编曲的基本规则。我们在Ian 教授搭建的音乐创作框架中,各自的灵感犹如无数闪光的花絮在组内飞舞,激起大家探究、创造的热情,激活沉睡的脑细胞。在合作创造的过程中,每位组员都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有负责键盘编配的、有负责节奏创编的、还有的负责打击乐配合的等等,大家相互配合、支持和鼓励,特别是面对面的互动,消除了组员间的陌生感并建立了良好的信任。Ian 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好比“导演”,我们犹如“演员”。“导演”把大量的时间留给“演员”,这样“非正式”教学氛围有利于锻炼学生自我管理,在实践中摸索如何合作创新,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包容心、组织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在这种合作模式里完成的作品虽不尽完美,但创造过程中带来的愉悦和成功让我们对音乐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非正式”教学氛围中的合作创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充满友好氛围的学习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教学策略。以集体的智慧促进个体的发展,让合作创造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
人性最深沉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小学生也是如此。课堂正面评价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效的课堂正面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向预设目标发展,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对评价方式并不陌生,平日里的每一堂课都会产生课程评价。常用评价有学生间自评、互评, 小组之间的评价,教师鼓励性评价,还有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等。这次培训中,有很多的互动、合作、创作活动,都是分小组来完成的。每个小组都想做得更好,但每一次分组展示后,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然而在Ian 教授的课堂上,他总能找出每一组的优点。他始终遵循“积极性原则”的评价方式,提倡“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鼓励、激励学员大胆创作、创新,让每个学员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激发我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即使有音乐创作上的瑕疵,他也会变换鼓励的方式来引导我们做得更好。对于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员,Ian 教授会悄悄来到他身边,给他一些提示,也让他享受音乐的乐趣。因此,在他的课堂,没有胆小的学员,没有羞涩的学员,只有胆大和自信的创作型学员。他始终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特别是音乐这样一门特殊的和需要灵感的科目。学员敢于发言大胆创作,就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 Good!/Very good! /Great! /Well done! /Wonderful! /Good job! /Clever boy/girl! 这几个简单的单词,让Ian 教授的课堂异彩纷呈。
音乐反思性学习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学习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学习提供重要的参考。在Lan 教授的课堂上他真正做到了当堂学习反思,每节课他都会留一些时间去讨论这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他激发我们多动口,多说的积极性,这样也培养了我们敢于表达见解能力以及鉴赏能力,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大家谈笑风生,我们完全投入Ian 教授所营造的氛围。而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们常常摆出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学生似乎是在一种威慑下学习。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尝试改进:比如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说话,积极反思,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越来越受欢迎。
教师的教学如同遇到有人问路,应指给他道路而非牵着走,鼓励他探索而非强迫给予。指路而非牵着,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开启音乐之门,鼓励而非强迫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用积极的心态探索、享受音乐。在“非正式”音乐教学氛围中,学生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表现出来的独特个性,需要教师和伙伴的肯定和鼓励并不断强化。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还在潜移默化中用音乐开启学生的睿智音乐教育之门,激发其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