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通法

2020-12-03 05:55周广胜
现代艺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宾虹用笔笔墨

周广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中国画与书法专业博士,师从于侯开嘉、吕金光等先生。自2010年开始学习山水画,先后师从白云乡、李兵等先生。书法、绘画作品20余次入展且多次获奖。

学书、学画,人人路数不尽相同。有的學书不画,有的学画不书,有的能书能画、书画双栖。而余以为,能书能画、书画双栖,才是书画人永远的追求。

以书人画、以画人书,以书法之用笔经营绘画,以绘画之审美态度来研究书法,是我多年来的态度。我之前对绘画很陌生,染习绘画不过十年,但近三十年的书法学习,锤炼了我的笔墨功夫,学绘画后,我还算用功,进步尚可。2018年2月,由川大师兄王书峰推荐人当代水墨雪山画派代表人物李兵先生门下学习,先生鼓励我们书画结合,给我这个志于勤事绘画之人注人了活力。先生平易近人,耐心待人,在其鼓励和指导下,少走了许多弯路,甚是幸运,对以书人画、以画入书亦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赵孟頻在《秀石疏林图卷》画作上题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每当读到此语,必会引出我们对书画同源的一些思考。中国书画是同宗同源的,二者自产生伊始就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历朝历代的书法家、画家多是书画双修,书画双栖的。如古代的赵孟頻、王维、米芾、赵佶,近代的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均是一边画画一边练习书法,书画功底均是极其深厚。反观当代画坛,连款都落不好的所谓“画家”大有人在,一些年轻画家不太注重对于书法文化的学习,甚至对书法不屑一顾,这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影响了其画作的品格,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我认为,对于书法的学习与研究,是中国画母性的根本问题,理解并把握了书法,对中国画而言是一个飞跃。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哲学都是一致的,所以中国书法和绘画也就有了很多的一致:总的审美观念意趣是一致的;所用的工具材料是一致的;最基本的手段都是“线”即基本的笔法是一致的;墨法要求是一致的;款识的要求是一致的;作品总的章法要求也是一致的。因此,作画能通书道则其画有笔,作书能通画里则其书有韵。

黄宾虹曾云:“凡画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上之整而理,故吾以斯翁小篆之法行之。”他在画中自题道:“丰道生以书法入画,余用古糟写之。”以“小篆之法行之”、以“古糟之法写之”,这就是黄宾虹用笔奧妙所在。他从书法中总结出五种用笔之法,并把它用之于绘画。这五种笔法是平、圆、留、重、变。平者,即书法中“如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等,从而使他的作品饱满灵动,元气浑然。“笔墨”是中国书画的根本之一,放弃了数千年累积演进的“笔墨”传统,也就等于放弃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独特性和民族性。在不同文化多元价值共同展现于世界艺术之林的今天,具有民族性的艺术无疑是独特而珍贵的,中国画家和书法家对“书画同源”作进一步的认识,将会对继承传统的“笔墨”以及创造性地运用“笔墨”大有裨益。

书画艺术是人类心智感受的圣果,执笔挥洒,蕴含着无尽的变幻,是意志的磨练,是感情的倾诉,是余三生之幸事。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我将继续做以书人画、以画入书的践行者,让自己的书法、绘画艺术同步提高。其实,能书能画、书画双栖、互取精粹、互求神韵、齐步发展,不正是书画人永远的追求吗?我志在此。

猜你喜欢
黄宾虹用笔笔墨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包饺子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智力大闯关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