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让他们飞

2020-12-03 13:58孟庆生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49期
关键词:公开课思维学生

孟庆生

摘  要:教育教学工作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法》激励我引领学生努力践行。

关键词:学生;思维;公开课

有位老师讲公开课,课题《树和喜鹊》。在设计理解“孤单”一词时,原本先查字典了解“孤单”的意思。一名同学举起手来问:“老师,一棵树、一只鸟,树和鸟是邻居,是好朋友,怎么孤单呢?”多亏老师机智,灵机一动,正好刚练习过“归类”。声母相同的,是一类。偏旁相同的,是一类。“树”木字旁,植物类。“鸟”是动物。两个不同类呀,所以孤单。

我班的学生写生字把太阳的阳写成了“日阝”,老师纳闷,就让他改正,写成“阳”。单元检测,太阳的阳依旧写成了“日阝”。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怎么和课本上的不一样,他茫然地摇摇头。老师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字理知识。楷书中的“阝”是“邑”字变形。邑,会意。上为口,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指城邑。老师又给他列举了“邦、都、邻、郊、郑”等字,这些字都表“地方”。

老师又拓展了“左耳旁”,本字是“阜”,简化汉字后变成了“阝”(fǔ),象形,表示山崖边上的石蹬形。例字,陵,山陵。阳,太阳从东方升起爬上山坡。

有人说语文、语文,无非多识两个字,写字就要反反复复地写,几遍几十遍地写,但你想想成天画杠子,文字还有生命吗?鲁迅说:“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不感目,感耳,感心,语文还有意义吗?

又有一天,一个学生问我,“房屋”,都是住人的地方,为啥一个“户”部,一个“尸”部?老师说,问得好,我们一块研究研究。打开字典一查,得知“房”是形声字,户形旁,方表声,两部分合起来指“方城南大门左右两侧的传达室”。“屋”,會意字,从尸,从至。尸指“人体不动”,“至”表示最终落的地方,“尸”与“至”合起来就是指人睡觉的地方。学生感到汉字这么有意思,从此错的几率大大减少。

大科学家牛顿的故事。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原来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你看,人一旦入情入境,便开启了想象模式。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天马行空,想入非非。海边沙滩上一群孩子正编织着童话。在沙滩上垒起城堡,筑起围墙,幻象着这城堡里住着一位凶狠的魔王,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他们一起商量怎样攻下这座城堡:用飞机炸,挖地道装上火药……

我不由得想起皮格马利翁和他的少女雕像的传说的启示:当一个人对一个美好事物有所期待时,诚心可能会转化为行动,诚心和行动会使内心的期望真正实现。

在自由空间里,他们会欣喜若狂。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在自由空间里培养自律意识》写道:“他们像是从鱼缸里被放养到碧波万顷的大海,自由而欢畅。有的学生利用这个时间(小学段),把《家》《春》《秋》读了,完成了他埋在心底的夙愿;有的学生又一次翻出了《红楼梦》,像一个小小红学家,在自己批注得密密麻麻的书页上留下了自己新的灵感;有的学生借机躲到了实验室,把所有物理教材上的实验,学过的和没学过的,全部做了个遍。”

我看到一则报道,一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用“活泼”一词造句。学生甲站起来说:“李华同学性格开朗,在体育课上表现得很活泼。”老师点评道:“很好。”学生乙站起来说:“河里的水很活泼。”老师沉吟了一会,评点说:“说水活泼不合适,这个造句不贴切。”学生乙其实真的了不起,用不同凡响的思维,把河水拟人化,特形象生动。但教师的固定思维,无理的评判如一盆凉水把学生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浇灭了。一位伟人说得好,教育要呵护学生的创造力、责任感等天性,而非泯灭。

《画杨桃》一文中写道: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有的同学笑话我。老师若有所思,和颜悦色地启发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体验:汽车快速往前走,你会发现路两旁的树都往后跑。从山顶往山下看,人都像小蚂蚁一样。这是什么道理?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事物就不一样。

有人说搞体育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你错了!不必说你有没有运动天赋,也不必说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她欢喜为她忧。翻开世乒赛冠军刘诗雯的日记,会让人幡然悔悟:第一次参加世乒赛,我知道决赛的压力要比其他比赛大得多,我以为我可以承受,但是我低估了在这样一个场景里打球那种让人窒息的紧张感。与冯天薇的较量,我犯下了同样的错误,我未能从之前的输球中迅速走出来。我为年轻付出了代价,我并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心态上。

有的老师这样说,多做题可以培养能力。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提高成绩,买了好多辅导材料,几套甚至十几套试卷,认为多多益善。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一项目标或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有人把思维和能力比作花和果实。恩格斯也把思维比作“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古代学者提倡“学以思为贵”。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是创造力的源泉。反复机械地搞题海战术,只会让学生生厌,毫无快乐可言。高考状元经验谈,用中学或做中学是最高效的学习,不论是获取知识还是发展能力。

有人说数理多是玩“数”的,不过这儿有几道数学题,纯从数学角度解题可能要错。有个数学老师布置了两道题:(1)桌上十根蜡烛,风吹灭了3根,问第二天还有几根?(2)桌上十根蜡烛,风吹灭了3根,问还剩多少?猛一看是个数学问题,都有数字“10”和“3”,10-3=7吗?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1)问的是最后还有几根,你要想呀没灭的继续着了,燃尽为止,当然只剩3根了。(2)问的是风吹灭以后还剩几根,不管灭的还是正着的,都算,共10根呀。家长怒怼老师,人家老师说了,这是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脑筋急转弯。需要你抠字皮,打破常规去想!只有你积极思考,才会有发现,就像张衡在欣赏灿烂星空时发现了北斗七星,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

有人抱怨,高考的指挥棒指挥的,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孩子一上小学、中学,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会输在起跑线上。近日,教育部公布《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针对高考改革有一句话值得反复推敲:“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察,推动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在教学和考试中的落地实施。”“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更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灵活运用的程度,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时勤动脑、勤思考。

四个哈佛学生选择了美国、英国、韩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他们对不同民族学习方式进行观察,对历史追问:东方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的背诵;西方的学习方式——提问和讨论。结论:最好的学习,一定是源于质疑和独立思考。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中关于治学名句值得我反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给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吧,让他们飞!

参考文献:

[1]张玉巧.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J].现代职业教育,2018,000(007):170.

[2]王海龙.给学生插上思想的翅膀[J].新课程(教研),2011(5).

猜你喜欢
公开课思维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学生写话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