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小飞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样。”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课题。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分析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最后,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做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教学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务必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以及让智力水平高的同学有系统的思考,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等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可以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交流时,应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质疑提问是创新的开始。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即使学生提出一些离奇的问题也不要紧,教师也要引导、鼓励,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也可将一些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待以后解决。这不仅能使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能使其创新思维与意识也得到培养,从而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例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估算”时,例题21×48可以看作20×50进行估算,一位学生质疑提问:“48看作50后,21×50也可以口算,为什么一定要两个数都看作整十数呢?”问题的提出,引起争论,最后在质疑提问中得出了估算根据需要只要方法合理、方便都行。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质疑、敢问的习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并逐步培养了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迸发创新的火花。在数学课的学习中,可让学生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中合作实验、合作操作、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灵感总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通过个人的社会调查,小组的交流合作,集思广溢。学生头脑中有了“學了知识原来是可以用上的”概念。思维在交流的争议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知识在交流讨论中增值,情感在交流中融通,兴趣在交流中添浓。
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画出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如,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你爸爸今年多少岁了?你妈妈今年多少岁了?你今年几岁了?量一量你有多高?称一称你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高、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但通过教师一步步的、有计划的训练,养成了学生把遇到的问题记下来、画下来,并试着去解决它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数学的积极性。
五、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思维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件合理的、有利于后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比如,在一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在一组例题或一单元相关知识学习后,让学生以文字、图表等各种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让学生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如: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新授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练习时,通过题组练习活动并结合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悟出题目内容变了,而其结构不变,解题思路和方法也不变。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一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训练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扎根、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