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农业经济是重点发展对象,农业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作为强有力的后盾。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发展,但在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管理模式滞后、制度不完善等。
一、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低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无论对专业知识还是实践经验,都有极高要求,需要专业的后备人才。农村相对偏远,教育水平较低,管理人员知识水平偏低,学历不高。在管理农业经济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准确分析和评估经济现象,导致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出现问题。与待遇、生活水平高的城镇相比,农村的吸引力不足,高素质管理人才大多不愿意放弃城镇便捷的生活,这就导致相关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完善,管理能力较弱。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整体偏低,管理效果不明显。
2、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不完善
农业经济在国家支持和自身努力中不断发展进步,成为国家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渐提高,管理层次也更深,这也就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相关制度进行约束,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将会遇到极大阻碍,导致部分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例如随着我国农业经济逐步发展,大量人员到农村发展新型农业,但引发了一些土地纠纷,管理人员应该负责维护双方的利益。在此过程中,应该有相关的制度进行协调和约束,监管承包方、村民和管理人员。当前我国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受到的约束少,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影响村民和承包方的利益,阻碍农业经济发展。
二、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1、加强农业技能知识培训
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民的力量,在经济管理工作工作中要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农民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尤其需要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力。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需要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完善农民教育机制,保证农民能够得到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使农民掌握农业技能,并将技能应用在农产品的种植和生产等活动中,从而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和水平,保证农业经济的稳定以及健康发展。在农业技能知识培训中,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农民的空闲时间组织培训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内容要符合农产品生产要求,培训的方法要符合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培训效果,全面提高农民的技能知识,从而保证农产品的生产质量。
2、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
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丰富经验以及良好道德品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与技术推广人员也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动力,保证农业经济管理受农民认可与接收,并正确落实与开展,对工作人员的各项素质要求自然更高。一方面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指导工作中,将农业技术推广的关键点准确表达,并及时解决农户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户自身农业经济发展潜力的发挥,从而完成农业经济自主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要具备良好工作态度和道德品质,正确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保持积极有效的交流沟通,并认真规范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维持平和坚持的心态。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不仅需要定期开展各项指导培训活动,更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积极实践,与农民群众打好关系,将各项技能确切落实在工作中。灵寿县当地在人员能力培养中就更加重视落实到具体工作过程,如在监督机制的建设中,工作人员不仅增进各项农业资金管理的透明化体系建设,更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在自己身上,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具体推广者都进行责任的明确化,使工作人员在严守推广责任的基础上,更深入农民群众中加强推广服务。
3、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和监督制度
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多元化农业模式和各种创新型特色农产品的出现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助推经济发展,应不断建立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构建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培育优质农产品,丰富农产品种类,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竞争力。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建立管理监督机制,明确权责,以问责制度约束经济管理人员的行为,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增加使命感。严格要求管理人员,强化制度的约束性和规范性。
总而言之,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落后、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应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创新管理人员思维、完善相关制度,為农业经济发展扫清障碍。农业经济发展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在实践和工作中进行探索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其发展。
(作者单位:475400河南省太康县朱口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