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朝翎
什么是目标 目标就是我们对未来要去的地方或要达到的目的的设想。大到国家小到公司与个人都有目标。
对公司来说,大的目标有使命愿景,小的目标有周目标、日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我们的业务才知道在哪里前进,前进多少,组织力量才能真正聚合在一起,而不是一团散沙。
一个目标的合理与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结果。
但在现实中,企业在定业务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不知道如何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很多都是老板拍一下脑袋或者稍微根据历史的达成情况按照1.2、1.3的系数往上加;或是只知道定一个总体的目标,但没有分解出子目标,最终造成为了达成业务目标而忽视了其他重要因素,比如:人均产能的提升,老客户的转化率等,这些都是业绩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如果忽视了这些就会造成业绩增长的后续疲惫。
那么,如何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体系 我将从以下三点展开:合理目标的四法则,科学的目标体系和子目标的分解。
法则一: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这是阿里价值观新六脉神剑中的一条,它代表着目标的下限,在业绩里的实际应用就是每个月都要保持10%的增长率。
中供铁军从零做到百亿,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起来的。这个底线也在倒逼着我们不断改变策略、提升技能,让我们不断得到成长。通用电气有一本书建议大家看一下,是杰克·韦尔奇的《赢》,里面讲到他如何带领通用在这么长的过程当中,做到每一个季度都达到上一个季度的双位数增长。通用的体量那么大,但杰克·韦尔奇做到了。
法则二:目标是跳一跳才能够着的
什么是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首先,目标必须具备挑战性,不能一抬手就能够得到。容易达成的目标会让人丧失激情,安于现状。但又不能太高,全力蹦起来也够不着,太高的目标会让人觉得无望,容易丧失执行的信心。
那具体要定多少,这是一个需要手感的工作。需要身在一线的各位管理者,根据自己团队的士气以及市场的感知来定。
法则三:先拍脑袋,后用数据证明并修正
我们前面讲过很多人定目标是拍脑袋定的,其实拍脑袋定没有错,但拍完之后要用数据修正。
怎么拍脑袋 有一个词叫手感,手感的意思是做业务过程当中,根据我们的经验、直觉判断,觉得这个事情应该捏得重一点还是轻一点,这叫做手感。
所谓手感就是管理者通过长期的陪伴积累的判断。所以管理者定目标时一定是先看员工端、客户端、友商端的状态,根据手感来定一个,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看目标的合理性。结果大多不是太激进了,就是过于保守了。当然,如果两者之间有差异,就要想中间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要想办法去解决它。
法则四:总体目标必须是每个人目标的总和
我们的目标,也就是上级分给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团队中所有员工的目标总和。因为只有目标一致,心才会一致,才能力出一孔。
但现实情况中,往往不是这样。很多时候,整个公司定了1亿元的目标,下放给总裁或者VP是1.2亿元,VP下放给各个区域就是1.3亿元,最后下放给销售身上加起来就有1.5亿元。这样就有个保险系数,万一哪个部门没完成,总体上还是可能完成的。看起来逻辑没问题,但经过我们的实践,发现这种方法并不好。很可能我们的目标完成了,但员工的目标没完成。
这就会出现以下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部门的目标完成了,拿到奖金了,但给不给员工发奖金
理论上不发,因为员工的目标没完成。但在员工眼里会怎么样呢
辛辛苦苦努力工作,到最后老板们的奖金拿的盆满钵满,自己一毛钱没落着,就会有极大的怨气,心想:“说好的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上下同当,结果干活的是我们,担结果的也是我们,拿奖金的却是你们,说好的兄弟齐心呢 都是骗子。”如此一来,我们在团队中的信任就丧失了。
第二个场景:过程中,当管理者的目标完成之后,员工还没完成,这个时候管理者还能像之前那样卖力吗 还会全力支持员工吗
从人性上大多数人是不会的,这个时候即便管理者手里有更多的资源,恐怕也不愿意放出来给到员工去跟进,员工自然会难以完成个人目标,整个团队自然也不可能创造出更高的业绩。
所以我们在定目标的时候要做到总体目标必须是每个人目标的总和,只有相等了,我们才能上下同欲,管理者与员工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当发现哪些部门或员工出了问题可能完不成,所有人才会一起去帮他们解决。这样一来,我们的业绩上去了,团队的感情也出来了。
讲完定总目标的方法,就到了定目标的阶段,很多公司只有一个目标,但在阿里总共有五个目标。
第一个是基础目标,也就是base目标,这个是一定要完成的。
第二个是jump目标,也就是跳一跳能完成的。当然jump目标的激励也会比base目标高得多。比如base目标是1500万元,完成可以拿到1倍的奖金;jump目标是2000万元,可以拿到2倍以上的奖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刺激团队更上一层楼。
第三个是预测目标,这个是月度的目标。通过对资源的盤点预测出我们这个月的目标是多少。等到下个月月初的时候,我们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跟预测目标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复盘,来总结我们干得好的经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第四个是PK目标,PK文化是阿里业绩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部门之间、小组之间、员工之间的不断PK,不断冲刺,把业绩一次次带往新高。所以我们在目标体系上会有一个PK目标。也就是在目标制定的时候,可以选一个PK对手,比如广东大区挑战浙江大区这样,通过不断的PK,最终双方都能拿到不错的结果。
最后一个很重要,“借假修真”目标,也称之为隐性目标,绝大多数公司都没有定这个目标。什么是假 就是我们的业绩的各种数据、各种结果,这些是假的,因为市场在变,业务也在变。那不变的、真的是什么呢 组织里的人才是真的。所谓的借假修真就是我们要通过一次次的业绩增长,把我们的团队凝聚力、人才能力、组织能力、文化价值观这些磨炼出来。只有这些“真”的东西出来了,我们的组织才能长久发展。很多公司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业绩增长的态势很好,但增长着增长着就突然上不去甚至崩溃了,就是因为人才能力、组织能力、文化价值观这些真的东西没有修炼出来。
以上五个目标构成了目标体系。当目标体系制定完了就可以布置下去了吗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里还有一个动作—目标的分解。因为作为一个公司来说,要想长期发展,目标并不止一个,如果我们只定一个总目标,下属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很可能就会损害其他方面。比如只维护几个大客户,忽视了整体市场的占有率。或者把资源都砸在容易出成绩的几个员工身上,其他员工就让他们自生自灭。所以当我们定了总目标之后还要往下分解。这一步也是借假修真的一个应用。
怎么分解目标呢
大多数企业运用的是加减法,比如拿到一年的目标1个亿,拆分到12个月里每个月就是八百多万,或者是按照区域分,有浙江、广东、上海、北京四个区,四个区加起来的业绩总和就是总业绩。这些就是加减法,是最基础的分解方式。
除了加减法,还应该要有乘法。因为没有乘法的话,战略是不够清晰的。目标是战略的体现,定目标的时候,要把公司的战略体现在目标里。这里有四个公式分享给大家。
公式一:总业绩=人数×人均产能
这个背后就是战略的抉择,是通过人海战术达到总目标,还是通过提高人均产能来达到总目标 对应的是公司对人才培养的战略。
比如业绩增加5000万元,通常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加人,人多好办事,这就是人海战术。比如每个人50万元年产值,多加100人就能多干四五千万。另一种方式就是精兵策略,本来50万元的人均年产值,我们通过技术培训、软硬件技术设备把人均年产值增加到100万元,这样也能完成目标。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对应的都要有更细的子目标。多加100人,最直接的目标就是招聘。每个季度招多少人 人招到了谁来带 内部有没有足够的主管 又得有主管的培养目标。精兵策略里,要加强人均产能培训的目标是不是要有 技术应用的目标是不是要有 只有把这些目标列出来,才能谈得上战略可落地,目标可执行,才可以为业绩的快速扩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式二:总业绩=客户数×客单价×SKU
这个公式意味着小客户加起来也能完成总金额,大客户加起来也能完成总金额。那我们是主攻大客户呢,还是小客户 这也是战略选择。
大客户的优势是品牌效应,小客户的优势是市场占有率和稳定性。但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总客户数要保持在一定数量以上。
同时客户数里又分新签和续签,很多公司定目标的时候是没有定新签、续签比例的,阿里就很强调新续签率。这里涉及一个人性问题。工作过两年到三年的人,通常更愿意做老客户。为什么呢 因为在业务层面来讲,新客户的开发要比老客户难六倍。但一直依靠老客户,时间长了,他就会丧失拓新的能力,战斗力也会下降。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除了制定总目标,还要有明确的新续客户的比例。这就是“识人心,懂人性”的一个应用。
公式三:新客户业绩=拜访量×转化率×心态
如何在产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新客户业绩 那就要从拜访量、转化率和员工端心态着手。但保证新签的同时不代表老客户不管了,我们还是要看重老客户和续签率的。因为老客户的复购是对我们产品、服务的满意。这个是很重要的。
公式四:老客户业绩=老客户数×续签率×客单价
续签率就是我们服务的结果。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定目标的内容:目标的四个法则、科学的目标体系和子目标的分解。
合理的目標所能带来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在业务管理的过程中,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为后续工作做明确的指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业务,提高业绩。
目标的制定或许可以借鉴成功案例,但仍需各位管理者从团队或者公司本身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谨慎地制定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为团队获利,为公司获利。
内容节选自《干就对了:业绩增长九大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