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甜 黄京
■名片
周小李,女,1975年2月生,株洲市醴陵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她带领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队获评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执教21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标兵、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湖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徐特立教育优秀教师奖、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湖南省中青年思政教育杰出人才、湖南省青年社科“百人工程”学者等多项殊荣,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一门关键课程。但要讲好思政课,并非易事。不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周小李的思政课却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金课”:有学生提前半小时去教室“占座位”;有外校学生慕名来“蹭课”;甚至还有毕业生说“回母校最大心愿就是听听周老师的思政课”……周小李老师究竟靠什么魅力打造出如此不一样的思政课堂?
8月底,学校尚未开学,但周小李已经在为新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各种准备。问起她备课时必须要做的功课是什么,她笑言:“刷微博、微信和看抖音,把热搜话题一一记录下来。”原来,她要在其中寻找最“潮”的素材元素,然后再与教学知识相结合,这样才会让思政课“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思政课本来就不应以晦涩艰深的概念和抽象的教条说教,而应当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和老师共同思考,不然一切都是空谈。”于是,她的课堂里,传统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模式并不是唯一,歌舞剧、哑剧、情景剧、舞台剧等等颇具艺术化的表现形式,被搬到了思政课堂。
学生何静曾出演哑剧《不做低头族》,她说,整个演出围绕大学生“手机控”进行演绎,用生动的故事情节、逼真的表演艺术,展示玩手机可能带来的惨痛后果。“但我们不是演完就算了,周老师还让我们思考‘手机控背后的原因,并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摒弃低级趣味,坚强自身意志,从内在找到抗拒手机的源动力。”
艺术化教学方法成为周小李的思政课最具特色的地方。她充分调动师范生自身的辩、说、写、弹、唱、跳、创、编、导等能力,用艺术化的形式展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内容的理解,使思政课变得多姿多彩,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比如,《法律基础》课寓教于乐,开设“德·法·梦”剧场;《原理》课寓教于理,开展“我思我辩”辩论赛;《纲要》课寓教于史,在相关纪念节点举办“中国故事汇”;《概论》课则寓教于研,举办“研‘习会”;《形势与政策》课寓教于生活,举办社会主义好声音“群口演说”……
“这种艺术化的教学很‘潮,让我们感觉听思政课是一种享受。以前,对思政课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现在我们主动去预习教材内容,通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编创出可以在课堂上表演的文艺作品。这样,我们的兴趣浓厚了,对知识的掌握也深入了。”学生孙苇潞说,思政课是自己最期待的课,每次都要提前去占座,否则就只能挤到教室最后一排站着听课。
这些年,周小李带领团队对思政课的打造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目标,那就是“打造‘活色生香的思政课堂”——“活”是思政课要源于生活,直面社会热点;“色”是思政课要五光十色,形式多样;“生”是要以师生为本,贴近学生实际;“香”是思政课要“香气四溢”,产生广泛影响。但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课堂背后,周小李电有着冷静的思考。“‘活色生香思政课决不是表演作秀,更不能纸上谈兵,‘潮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要走进学生内心,影响他们的人生。”
事实上,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周小李除了为学生“授业解惑”,还力争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每年,周小李都会带领学生奔赴湖南贫困山村支教,她连续多年默默资助数十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而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电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品牌”活动,大家在“三下乡”中将思政课堂的艺术化成果呈现在各乡镇的“土”舞台。甚至,学院95%以上的学生都利用节假日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课堂之外,周老师也是众多学生口中的“周妈妈”。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了解决不了的事,第一反应仍是去找周老师。2017年,向祎依被调往长沙县青山铺当语文老师。想不通的她回到了母校,周老师的一席话,再一次打开了她的心结。“她告诉我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农村里也可以一展抱负。每一次和她说完话后,都有一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而今,向祎依已调回长沙一所小学任教,她甚至把周老師的一些话编成了一本“周老师语录”的小册子。“我是烙上周小李印记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