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劲蓉
(五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门 529020)
粤东客家墩头村位于河源市和平县彭寨镇。墩头村织染技术精湛,布料质量优良,以自然和谐的蓝色而闻名,因此得名“墩头蓝”。墩头蓝织染技艺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客家传统服饰逐渐被现代服装所替代,人们对墩头蓝的关注越来越少,传统织染技艺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推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使传统文化与技艺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现代生活中,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7]。本文以粤东客家墩头蓝染技艺在家具设计及软装中的创新应用作为研究内容展开论述。
由于地域、文化的交织,墩头蓝服饰手工技艺多样,有着独特、意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各种面料的色彩、肌理和装饰形式富有地方特色,其中织染技艺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明清手工艺。墩头蓝染的染料由墩头当地产的蓝草经发酵提炼而成。布料由墩头郎用棉花手纺的棉纱纺织而成,天然环保、健康舒适。
墩头蓝作为粤东极具地域影响力的传统布艺之一,其织染是墩头客家男性的一种传统手工艺。通过传统的棉麻纺织和蓝、红、黄等色彩的天然染色技艺,赋予服饰丰富的视觉效果,独具民间特色。墩头蓝的多种织物种类,均保留了明清时期手工纺、手工织、手工染的传统制作方法,工艺精美,几百年来仍以口传心授为传习体系。在墩头村,男耕男织、染料发酵、墩头媳妇起缸的传统习俗流传至今。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具有地域服饰特点的“墩头蓝”、“墩头红”、“墩头乌”已很少见。在实地调研中,村民口述的另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墩头黄”已经消失。如今,当地能熟练掌握织染工艺和服饰技巧的均是80 岁左右的老人,个别已到90 岁高龄,明清传统织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
蓝色系列:墩头蓝有着不同的蓝色明度和纯度的变化。据调查,墩头蓝的蓝色分为:乌青、普兰、灰蓝等色阶。蓝色主要来源于大菁蓝,在蓝染过程中,通过控制不同的水分比例以及染色次数获得深浅不一的蓝色及蓝灰色系。色彩雅致内敛,适合喜好现代流行灰色调的人士穿搭。
红色系列:墩头红是墩头女装中的鲜亮颜色,相比粤东其他地区的客家服装色彩,是墩头服饰中保留较好的鲜亮色彩。墩头红由偏红的褐色、深红、偏黄的土红以及粉红等色阶组成。墩头红中的“品红”是当地人采集自己种植的植物染色而成;另一种红色用墩头村河床的石头研磨加水调制而成,当地人称“红土”,也叫“高广红”,如同故宫城墙的红色。 “深红”则是由山里野生的薯莨,捣碎后煮制而成。上述这些不同颜色的墩头红经过直接染或者套染,形成丰富的色彩变化。
黄色系列:黄色染料来自栀子果,用其制成墩头黄,但因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已在墩头村消失。
其他色彩:在墩头服饰染色中还有一种用矿物染制的颜色,当地人称之为“乌”。染料为墩头村山里常见的一种矿物质,像煤,墩头人也常用其制成砚石,作为写字或作画的颜料。
墩头蓝服饰中的红、黑、黄等色彩古拙凝滞;蓝色则淳朴、雅致,蓝色系列体现的是客家人对安定、宁静生活的渴望。
墩头蓝染工艺大致分为染料起缸、布匹脱浆、染液准备、靛蓝染色、染布固色五个部分(如图1)。
图1 墩头蓝染色工艺流程图Fig.1 Dyeing process flowchart of Duntou blue
首先准备染缸、搅拌工具、手套等染布工具。染缸用于发酵染材,先将蓝草生叶浸泡于水中,浸泡时间依季节与温度变化而有所不同,视蓝叶腐烂与蓝靛素溶出程度而定。蓝叶中的蓝靛素溶出后,将腐叶捞出,再加入适量的石灰乳,并用工具快速搅拌,搅拌时间则视泡沫高耸情形而定,当泡沫下降减少,呈现细小状时,即可停止,蓝液静置,待蓝靛沉淀后,便可将上层的咖啡色废液排出,或用胚布袋过滤,即制得蓝靛。
在提取靛青染色中,主要采用制靛和靛青还原染色工艺,染色,晾干,干后再染,多次重复,逐步加深色彩,直至呈蓝色或蓝黑色。
正式染色前需将备染的布匹脱浆,也称洗浆。将家织布匹放入大缸中,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手揉洗,将布匹上的浆水与杂质洗除干净,以使后续布匹更好地吸收染液,上色均匀。
染料起缸是“蓝草”种植、收割、染料发酵后的染料制作工序,是确保“墩头蓝”成品衣料鲜艳、耐新的重要工序。墩头蓝起缸工序以家庭为单位采用自然发酵。先将蓝靛溶解,加入稻草灰水,然后加入客家特有的娘酒或酒糟充分搅拌,密封数天自然发酵。娘酒和酒糟二者含有自然糖份,在起缸过程中,均可作为还原剂使用,同时为发酵提供环境和养份。起缸过程中常用的稻草灰可发挥碱性剂的作用,使靛蓝溶解的靛青素发生转化,具备良好的染着性质。这一过程要求细心严谨,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需每天定时加入娘酒才能保证染液良好的着色性能。相传在打纱筒、纺棉、蓝草种植、收割、染料发酵起缸等工序中,染料发酵起缸一定要墩头媳妇起缸,才能是好染料,至今墩头村还遵循着这一传统习俗。
备好染液后,为了染色均匀可将布匹浸泡于干净的温水中,然后拧干放于竹篮中,挂于染缸口60~70 cm处。染色需缓慢下缸,下缸约20 min后挑起,置于空气中氧化30 min左右,再进行第二次下缸染色,反复6~8次,每次观察颜色的色泽,直到获得希望的颜色效果。
染好的布料在滴干水后,晾于高处干燥,一定要保持通风。晾干后,在3%~5%的醋酸里浸泡,去掉布料上残留的石灰粉,进行固色,之后放于通风处晾干。
最后,用清水将染布清洗2~3次,并挂于7~8 m高的晒衣架晾干,即完成墩头蓝布匹的染色。
墩头蓝染承载着客家人顺应自然、简朴务实的文化精神。现代家具设计离不开功能、色彩、材料等多种形式的结合,墩头蓝由于其特有的质感、丰富的色彩和地域文化特色,可广泛应用于家具的面材设计[2-5]。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墩头蓝染结合扎花、拼接、刺绣等工艺,能使家具设计的质感和工艺效果更加突出,充分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美感。墩头蓝染无论是染材选用还是制作工艺,其纯天然的特性迎合了现代社会对自然美的审美需求,因此应用于家具设计具有独特的优势。
墩头蓝染面料触感温暖舒适,独有的蓝色装饰感强,给人一种宁静而舒缓的视觉感受。将墩头蓝染运用于家具设计,天然的染材散发出自然的植物气息,结合手工织物的肌理,更渲染出沉稳、古朴的氛围,让繁忙的人们获得宁静与疗愈的心理感受[6-9]。
墩头蓝染蕴含深厚的传统文化,其在家具设计上的应用,将有利于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对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大国具有重要意义[10-11]。
墩头蓝采用天然染色材料,产品结实耐磨,用于家具面皮设计,在扩大墩头蓝染适用面的同时,通过色彩、纹样、肌理、工艺等变化,提高家具产品的附加值。在传统技艺整体性保护上,通过在家具领域的应用研究,不仅可充分挖掘墩头蓝的原创价值和经济价值,使墩头蓝织染技艺得以传承,同时还能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自然温馨、轻松休闲的布艺家具能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氛围,缓解工作压力。家具设计中常常运用时尚的色彩和装饰性的图案丰富家具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不一样的意境感受[12-15]。
目前,市场上布艺纺织品的染色工艺造成布艺家具的二次污染,墩头蓝染因天然的染色技艺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代蓝染产品大多数以家居装饰点缀或配饰为主,墩头蓝染面料与其他材料相容性好,创新性强[16,20,24]。墩头蓝染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在服装服饰、家居装饰、手工艺品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工艺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多元化、现代化的审美需求[17]。墩头蓝染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是传统文化注入现代家具,丰富家具及软装的设计语言、传承传统技艺之所需,也顺应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是现代生活中自我价值的再一次实现。
基于墩头蓝染的研究,设计实践目的是解决墩头蓝染在家具产品中的应用问题,即在家具设计中注入民间传统文化,挖掘墩头蓝染的文化价值;结合新的图案样式,丰富墩头蓝染的纹样效果和产品功能;结合现代家具设计与软装,提高墩头蓝的经济价值[18]。
在产品定位上,由于布艺家具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更趋向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设计,因而墩头蓝染在家具设计及软装的创新上将关注这一需求,本文以几款布艺家具产品为例展开阐述。
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最古老的水上交通路线之一,它曾深刻地改变了古代中国,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当今运河沿岸的人民。
案例产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墩头蓝染技艺,主要特点是将传统的墩头蓝染与防染的图案表现形式相结合,并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及装饰。设计方案的目标消费人群在25~55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热爱传统文化,对手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倾向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家具产品,追求环保、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19]。针对以上分析,墩头蓝染在方案上的创新应用设计点如下:
4.2.1 色彩选用
墩头蓝染运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具有天然柔和的色调,在色彩中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蓝色,与原木、金属结合,营造出一种现代而又宁静和谐的家居氛围(如图2所示)。
传统的墩头蓝染以蓝色著称,在图3沙发主体设计中采用了大面积的蓝色,为了突显宁静而不沉闷的氛围,在细节色彩的搭配上结合了白色,较好地衬托出蓝色的深邃与饱满。
图2 墩头蓝染主体沙发设计1 (林艳珊设计)Fig.2 Design of Duntou blue dyed sofa 1 (Designed by LIN Yan-shan)
图3 墩头蓝染主体沙发设计2 (林艳珊设计)Fig.3 Design of Duntou blue dyed sofa 2 (Designed by LIN Yan-shan)
4.2.2 工艺设计
1)面料处理工艺——扎染
扎染是来自于民间的手工艺术,是通过扎、夹等防染手法阻止染料上色而突显出图案样式的一种工艺技法。该工艺易于操作,工序相对简单,但表现力强,可使面料富有变化,呈现自然的生活气息与深远的文化意境。同时,扎染艺术包容性、装饰性强,适用面料范围广,能很好地与服饰、家居装饰等图案设计相融合[21-23]。
图4 墩头蓝染与扎染工艺 (林艳珊设计)Fig.4 Duntou blue dyeing and Tie-dye technology (Designed by LIN Yan-shan)
将墩头蓝染和具有表现力的扎染相结合,有助于实现传统艺术文化的再生。图4产品方案设计中选用的扎染图案抽象而具有现代感,蓝白的单色扎染不仅赋予家具轻松舒缓的情调,画龙点睛的视觉效果,而且避免了彩色扎染色彩浓烈大胆,过于跳跃和眼花缭乱的效果。
布艺材料在市场上大多是以软垫等产品形式出现,因此考虑的工艺主要是扪皮。扪皮是家具设计与制作的最后一道流程,主要包括基层处理、龙骨、底板施工、整体定位、放线、内衬及预制镶嵌块、面层施工、理边、修整、完成其他涂饰等[6,25]。
墩头蓝染面料以棉麻等天然纤维为主,作为家具及软装设计的饰面材料,其软包工艺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舒适性。舒适性是家具设计应考虑的首要因素。设计中采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造型贴合人体机能。墩头蓝染属于靛蓝染色,靛蓝是一种还原染料,吸附于植物纤维上,氧化后耐水洗色牢度好。结合棉、麻等天然纤维,色泽自然柔和,强度极高,吸湿、导热、透气性佳,与木质的结合增加了产品的松软度,可缓解人体与家具接触的受力强度。
(2)工艺处理。在软包设计中,对造型尺寸进行整体考虑,尤其在体现设计方案的整体构思上,以不影响家具功能性为前提。面料的色泽、形状以及质地在家具的使用中都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墩头蓝染的工艺处理中对色泽明度、纯度的把控,面料的后处理,以及软包的造型与人体弧度的契合等方面细节的处理是产品美观且舒适设计的关键点(如图2、3所示)。
4.2.3 设计效果
上述产品设计方案中运用墩头传统蓝染文化与现代创新设计相融合的手法,造型上讲究方与圆的结合,装饰图案繁简有序。工艺方面采用墩头蓝染、扎染与金属镀铜工艺,艺术化的细节处理与具有现代感的工艺并存。材质上采用墩头蓝染面料结合海绵、橡木、黄铜,实木框架以螺丝钉连接,增强了设计的现代感,同时柔软的织物淡化了金属的刚硬冰冷。
1)造型设计
为了使家具产品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向,上述设计方案中的家具产品造型简练、线条趋于平直,但是与人体曲线较难贴合,舒适感不强。因此,在造型上对传统家具删繁就简的同时加强了软体的设计,以贴合人体曲线,在具有现代感的造型框架下配合墩头蓝染面料的软包,不仅增强了产品的舒适感,还使其富于东方韵味(如图5所示)。
图5 墩头蓝染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整体效果2(林艳珊设计)Fig.5 The overall eあect of Duntou blue dye in modern furniture design 2(Designed by LIN Yan-shan)
设计中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赋予了产品舒适、健康的性能。方案中主体沙发扶手和背靠中间加入柔软的坐垫,造型给人一种简约大气的现代感,整体设计既具有东方文化的意蕴,又有现代设计感,符合目标消费群体的心理需求(如图5)。
2)软装设计
软装材质采用墩头蓝染面料,面料为棉、麻等天然纤维,色牢度高,色泽自然,色调柔和,适合在室内家具中的使用。设计方案中整个系列的家具产品均以平整不带褶皱的设计为主,结合墩头蓝染面料特点,在含蓄低调中透露着雅致高贵,无论现代还是古典风格的空间都能搭配自如。
3)图案设计
方案设计中家具产品的图案与扎染工艺相结合,对整体视觉起到了丰富和强化的作用。图案设计上简化了传统扎染的特点,通过对图案形态的聚散、离合等编排设计,以扎、夹等防染方式对纹样进行点、线、面等形态样式的简化,既保留原有的工艺神韵,又突出图案特点,增强了家具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如图2、3所示)。
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墩头蓝染有丰富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墩头蓝染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小。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墩头蓝染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将墩头蓝染与现代家具设计及布艺软装相结合,通过工艺的选用,多种材料的搭配,软性连接与装饰图案的运用与创新,使墩头蓝染技艺在家具设计应用中的传统优势得以保留,使这项民间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再次体现自身价值。墩头蓝染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不仅可增强家具的舒适感、环保性,更有利于其持久传承与发展,使其在长期不断地研究、实践与优化过程中得以创新并重新绽放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消费者对时尚环保、绿色健康家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纺织品仍是家具产品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环保的织染工艺成本相对较高、缺少现代时尚的设计等。面对未来,墩头蓝染在现代家具设计及软装中的应用应考虑改良和创新传统的织染技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人力与时间成本;注重产品创新研发,运用新的材料与工艺相结合,如染与绘工艺的结合,可以更大程度增强面料的艺术表现力,再结合现代加工工艺的开发与应用,必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喜好,赢得更好的市场发展前景[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