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第一中学 毛普义
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用人单位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背景下,读更好的大学,揣着含金量更高的毕业证书才能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对于家有准高中生的家长们来说,为孩子选择一所优质高中就读,以便于他(她)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就成了当务之急。一些所谓的超级中学,正是迎合了家长们“良禽择木而栖”的心理,更是为了争取到优质生源,不惜展开激烈的生源大战。他们在大肆宣扬自身优势的同时,始终忘不了“黑”一下那些相对低调的高中学校。在这云苫雾绕的诱导下,家长们很难甄别良莠、保持定力,往往在盲从状态下做出了冲动的选择。
作为家长,人们最不愿听“富不过三代”的故事,最不愿意见证“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悲凉。家长们最最希望的,是子女后代们能够做到:积善兴家、蒸蒸日上,薪火相传、源远流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符合人之常情。
现代家长们有一个共识: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和一些必要的投入,“丑小鸭”是绝对蜕变不成“白天鹅”的。没有平台,就要想方设法搭建平台;不具备条件,就得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卓越与辉煌,不少家长们竭尽资源、血拼到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在不少家长们看来,从高处起步,才能够飞高致远。于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塞进“优质高中”,接受“优质教育”,完全不考虑用血汗钱垫出的“高台”是否牢固,拔起的秧苗是否还能茁壮成长。
有人说:校长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企业家的手段和教育家的情怀。当前某些超级中学的校长在企业家的手段方面相当高明,深谙经营秘诀:他们花高价买进顶尖生源,让他们考名校、创品牌,然后再让其他学生的家长花高价买单。让人感到滑稽的是,那些买单的家长却很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看看我们孩子就读的高中,有那么多人考入了国内顶级高校。
如果按照是否从事教育行业化分,家长们可分为“业内家长”和“业外家长”。业外家长被忽悠,多是被当前的教育生态之怪象所蒙蔽。业内家长被忽悠,则主要是“文人相轻”的心理在作祟。西方有句谚语——仆人眼里无英雄,业内家长的心理正如此。他们会在内心深处发出鄙夷的声音:本地高中的校长、老师我都熟悉,就那三脚猫的工夫,登不了台面。有此心理,他们宁可寄望外地那些不熟识的校长、老师。
家长圈涌动着这样一种潮流:高收入阶层把孩子送到国外,中等收入群体把孩子的户口转入大城市,收入稍差一点儿、但也有点家底儿的就让孩子进“超级中学”。在这种潮流的裹挟下,家长们难以淡定,往往就跟着潮流走,哪怕力不从心,也要拼力进行一系列的折腾。
据我所知,巧取豪夺造成的“怪胎”式的生源流动,让省内某知名县级中学的生源每况愈下。这所学校曾经是全国闻名的课改明星校,该校校长也是有着深厚情怀的教育大家,就办学质量、办学品味以及所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来讲,那些“高考工厂”是不能望其项背的。但只要那些生源流动鼓动者们的利益空间、“土壤”还在,真正有品质的学校、真正有品位的校长有时候也只能干瞪眼、干叹气。
在旅行过程中,当你发现前进的方向与目标背道而驰的时候,原路折返也许是最近的路。如果家长们发现自己被“忽悠”了,孩子在“高、大、上”的学校遭遇了挫折,这种情况下,让孩子回家庭所在地读书是最好的选择。然而,这往往也是最难做出的抉择。其原因有二:一是难过“面子关”——当初“耀武扬威”地走了,现在“灰头土脸”地回来,还怎么见人?许多在外闯荡的人混得不怎么样,却仍要“打肿脸充胖子”,道理相同。二是走的时候与家乡的学校闹僵了。有的家庭为了转学籍不惜用既成的事实绑架政府(未经审批的跨区域招生是违规的);有的为了回绝家乡学校的再三挽留,可劲儿把人家的教学和管理奚落了一通。因此,当孩子继续在外求学的决心产生动摇时,家长就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坚持,有些家长甚至会“抛家舍业”去陪读。而对于那些实在坚持不了,又不能回来的孩子,家长们只能忍痛再斥巨资,让他们去读前途未卜的私立高中。这都是冲动的代价。
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寒带有针叶林,热带有阔叶林,沙漠地带有胡杨林,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在起作用。人固然要往高处走,但究竟能走到多高,还要看你的天赋、适应性和耐受力。有些所谓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那些天赋一般、适应性差的孩子来说,却是磨难与噩梦。更何况,那“优质”的外壳下是只追求分数而忽视人的全面健康成长的填鸭式内核。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讲,高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学习最辛苦,心理、精神成长最需要帮助的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他们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与深度陪伴,如果家长硬要把他们送到千里之外求学,那其实把应该共同承担的成长压力与困惑完全甩给了孩子。如果孩子的心理不够强大,不能承担起学习与成长的重负,学习效果,心理、精神发展是可想而知的。我们曾屡屡谈及一个案例:曾有一名中考时名列县内前三名的学生,被家长送到了外地求学,结果高考时仅仅是刚过了一本线,家长懊悔不迭,最终孩子选择了复读。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那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具有中国心、世界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招考改革的全面实施与深入推进,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了可能,也让教育工作者的育人重点更多地投注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以及人才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不仅仅限于学习成绩。这一系列政策调整和方式变革下,那些冲动、盲从的家长们还不回归理性吗?结合孩子们自身的特点与特长,为他们选择最适合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茁壮挺拔,这才是负责的家长、智慧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