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燕 任中锋 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食品的质量安全与营养含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控制,就必须要通过理化检测等方法对食品进行检测。虽然不同种类的食品,有着不同的成分构成,其相应的分析检测目的和要求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食品理化检测程序都是相同的,且都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预处理。
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固定相与流动相中有着不同的分配系数。根据这一点,就可以通过色谱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不同物质进行分离。色谱检测技术可以对食品的构成物质进行有效而精准的检测。例如,针对鱼油的检测,可以通过色谱检测技术,有效提取出鱼油中的EPA成分和DHA成分,并对提取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另外,光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针对牛肉的检测,就可以通过光谱检测技术和RGB 图像技术的应用来明确牛肉中的注水量,并为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提供支持。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关键。与其他检测技术相比,生物学检测技术在灵敏度和精准度方面更具优势。目前,在食品检测中,最常用的生物学检测技术主要包含以下4 种: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主要通过抗原与抗体的反应来分析和检测食品成分,明确食品中不同物质的实际含量。这种检测技术在化学物质残留检测、病原微生物检测以及转基因食物检测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且检测效果十分理想。
部分工厂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含有重金属污染的废弃物。如果铜、铅等重金属渗入到附近的河流或者农田中,就会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并通过植物自身的内部循环参与到植物糖类与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当中。这样一来,这部分农作物就会出现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以这些农作物为原料加工而形成的农产品,也会出现重金属超标问题。如果这些农作物或者农产品被人们食用,那么人们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严重影响。所以,在对食品进行检测的时候,必须要通过预处理方式对重金属与干扰组分子或者结合分子充分分离以进行分析。可以采用有机物破坏法进行分离。这种分析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其空白值还非常低[1]。
物理分析法的原理是根据物质间物理属性的变化完成检测。在运用物理分离法进行食品样品预处理的时候,最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蒸馏分离法,即参照物质中不同成分的不同挥发度来进行分离操作,进而实现物质的分离、浓缩以及净化。例如,针对食醋就可以通过蒸馏分离法来进行提取。
第二种是溶剂提取分离法,即在互不相容的溶剂中,不同的物质组分有着不同的分配系数。通过不同物质的不同分配系数就可以完成提取,所以这种分离法经常在固体状态物质、液体状态与半流体状态物质的分离中应用。在应用物理分析法的过程中,需要对提取对象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最佳的提取方式。与蒸馏分离提取法相比,溶剂提取分离法的分离效果更好,应用范围更加广阔。但是,在应用溶剂提取分离法的时候,必须要对萃取剂类型和萃取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很多萃取溶剂的挥发性都较强,且经过燃烧还会产生毒副作用,所以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另外,应用溶剂提取分离法时,还需要严格控制原料的粉碎程度、提取时间以及提取温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分离的精准度。
在对食品样品进行预处理的过程中,化学分离法是通过化学试剂来对物质进行有效分离的一种方法。例如,沉淀分离法,可以在样品检测溶液中加入适当的沉淀试剂,通过沉淀反应实现干扰组分与被测组分的沉淀与分离。例如,测定牛奶中葡萄糖等还原糖的具体含量,就可以使用沉淀分离法。将亚铁氯化钾和乙酸锌等物质加入到测定溶液中,就可以让待测溶液中的蛋白质沉淀下来,然后对其进行过滤和测定,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检测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食品样品预处理方法相比,化学分离法的检测结果精准度偏低,所以只能检测一些含量较高的物质。
综上所述,对食品进行理化检测,可以为食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证。但是,我国的食品种类比较多,不同种类的食品又有着不同的组成物质。所以在测定物质成分与含量方面的难度也非常大。为了提升食品检测的精准度与有效性,必须要对食品样品进行预处理。对此,检测人员必须要对检测物品的特点、检测环境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出最适合的检测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精准检测,加强食品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