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民
(1.安徽大学 历史系,安徽 合肥 230039;2.滨州学院 人文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玉器是中国新石器时代人类的伟大发明,为中国史前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玉人的含义尤其复杂。在目前所见玉人中,牛河梁N16M4出土的立式玉人因是红山文化唯一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玉人而受到人们的瞩目,学界对其性别及用途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有人认为其为女性随葬玉人,体现了男尊女卑观念[1];有学者认为其应是“玉觋”[2]或“巫人”[3]。对于上述观点,笔者略有不同意见,在此不揣浅陋提出,以求教于诸位先生。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建平、喀左3市县交界处,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晚期祭祀遗址。玉人出土的第十六地点位于牛河梁遗址群的西南部,东北距牛河梁第一地点女神庙直线距离5250米。出土玉人的N16M4为大型竖穴石圹砌石墓,也是牛河梁遗址已发现的结构最复杂的墓葬。其墓上堆积复杂,有封石、封土、封沙等。墓葬开口于约厚10厘米的烧土面之上,向下打破基岩。墓圹口大底小,开口呈圆角长方形,墓口、墓壁均有火烧痕迹。墓圹上层封土中有中间围成圆形的“井”状砌石遗迹。砌石下为不规则长方形石砌墓室,有底板和顶盖,均由不规则石块砌筑而成。整个墓葬构造复杂,显系经过精心设计与施工。墓主人为一成年男性,年龄45~50岁。人骨保存较完整,右侧股骨因扰动而移位。
N16M4的随葬品共8件,包括玉器6件,绿松石器2件,其中有立式玉人1件,编号M4∶4。玉人为淡绿色玉,绿中泛青,玉质细密坚硬,质佳。为圆雕,整体为全身立姿,上宽下窄,高18.5厘米,最厚处2.34厘米,头宽4.42厘米,脚宽2.88厘米。玉人头部较大,圆脸,前额宽阔,额间有一梭形竖向阴刻凹陷。眉眼斜吊,月牙形双眼微闭,鼻宽且短,嘴微张。上臂自然下垂,双前臂屈肘置于胸前,十指张开,手心向内,似祈祷状。玉人胸廓较鼓而腹部略瘪,肚脐外凸。双腿并拢,和双足连在一起,中间用凹槽隔开,十分规矩。颈部两侧和背面有3个圆孔,两两相通,可以悬挂使用(图一)[4]350,394—407。
玉人的性别关系到对其性质的判定,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下分析。部分学者认为牛河梁玉人为女性,可能是红山文化及牛河梁遗址女神崇拜观念浓厚使然。史前东北地区确是女性崇拜比较发达的地区,在红山文化及其前身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中均出土有石雕或陶塑女性人像。如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出土1件兴隆洼文化石雕人像,腹、臀部丰满,似为女像[5]131—133;林西西门外遗址出土2件兴隆洼时期花岗岩石雕人像,腹部突出,乳房较大,为孕妇形象[6]。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出土6件赵宝沟文化时期石雕人像,全部为孕妇或女性形象[7]。属于红山文化的裸体女神像在内蒙古赤峰西水泉[8]、辽宁喀左东山嘴[9]等遗址均有发现,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更是出土了多件女性塑像残片,分属于多个个体[4]17—25。这些女性塑像中,能够分辨身体部位的均为裸体,且多数为孕妇形象,突出表现丰硕的乳房、隆起的腹部或女阴等性别特征(图二)。上述女性性征明显的塑像材质均为陶土或石料,并非玉质。以红山先民高超的玉器加工技艺,在玉器上刻划女性性征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但牛河梁N16M4∶4玉人却并没有表露出任何女性特征,显然,将这件玉人认作女性是比较牵强的。
图一 牛河梁遗址N16M4出土玉人(M4∶4)
仔细观察一下玉人不难发现,其下肢并拢,足部简化,整体分明为男根的形状,是对男根的形象模拟。再看玉人在墓中的位置,虽然其出土时位于墓主人左侧盆骨外侧,但可能是因被扰动使盆骨产生了向右侧的偏移[4]图版二七五,3,也可能是遗体腐烂造成的随葬品位移,联系到玉人的形状,笔者推测,玉人在入葬时实际位于墓主人的耻骨位置,可能是作为男性生殖崇拜的象征物而随葬的。如此,这件玉人为男性的可能性就基本无疑了,或可称其为“祖式玉人”。
图二 红山文化出土女性塑像
至于认为这件立式玉人是巫人的观点,笔者认为也值得商榷。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民族志资料,巫术人偶与崇拜偶像都有显著区别。宋兆麟先生指出,原始的人形偶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祖先神,一种是巫术手段。巫术活动中的替身一般制作随意,并且多经过人为破坏,缺头少肢,与作为崇拜物的神像形体完整、制作精细明显不同,牛河梁、东山嘴的孕妇陶塑像均为巫术用具[10,11]。陈星灿先生也提出红山文化大型人物坐像是女性祖先崇拜的偶像,小型孕妇像是丰产巫术道具的观点[12]。与上述巫术人偶不同,牛河梁玉立人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其人、“祖”组合的造型明显超出巫术用品的范畴,而应该是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象征。
祖先崇拜是广泛存在于世界各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源于史前血亲氏族时代,“是在灵魂崇拜的基础上,由生殖崇拜的传宗接代意识,加上图腾崇拜的氏族寻根意识和后期的男性家族观念,而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13]。祖先崇拜起源于生殖崇拜。生殖崇拜是以男女性器官及其象征的生殖能力为崇拜对象的原始信仰,反映了先民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及对人类自身繁衍的渴求。生殖崇拜首先表现为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在母系社会甚至更早的时期,女性被认为是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产生了对女性及女性生殖机能的崇拜。上述兴隆洼、赵宝沟以及红山文化出土的裸体女神像,即是女性生殖崇拜的体现。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男性在生殖中的作用,女阴崇拜发展为男根崇拜。这种认识的意义非同小可,正是对男根崇拜和对“种”的推崇,为父系氏族社会的最终确立提供了血缘根据[14]。
父权制社会建立以后,祖先崇拜观念逐渐形成。祖先崇拜起源于灵魂不灭观念,但并非所有逝者的灵魂都被当作祖先神接受崇拜,只有那些生前强有力的、对部族有贡献的人或是酋长等类人物死后才被奉为祖先神,因为人们迷信只有生前强有力者,其鬼魂才有保护氏族的能力[15]。从复杂宏大的墓葬结构可证,N16M4的墓主人无疑是有权势的首领,其生前掌握部族大权,逝后作为祖先神受到隆重祭拜,“祖式玉人”作为族权和神权的象征物,被用于随葬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玉人还是后世“神主”的祖型。“神主”指宗庙、祠堂中所供奉的写有祖先姓名的牌位,因多为木质,所以又称“木主”。但是,木质牌位并非“神主”的初始形态,最早的祖神应为“且”,即男性性器的象形。“且”为“祖”之本字,因与祭祀有关的字多从“示”,“且”后来演变为“祖”[16]。原始的宗庙,就是在郊野除地为或封土为坛,在、坛之上立“且”作为祖神[17]。后来,“且”又演变为祖先之像。《释名·释宫室》:“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18]《古今注》也载:“庙者,貌也,所以仿佛先人之灵貌也。”[19]祭祖是为了缅怀祖先的功绩,要刻画祖先的容貌以便追思,“木主”则是文字产生后对神主的简化。可见,玉人反映了“神主”由“且”向神像的演化过程,说明牛河梁人已经产生尊祖敬宗观念。
牛河梁玉人不仅是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产物,它的出现还与红山文化晚期发生的社会巨变有关,是“王权”出现的反映。
根据地层关系与器物特征,牛河梁遗址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下层遗存,第二期为下层积石冢阶段,第三期为上层积石冢阶段,上层积石冢又有早晚之分[4]469。三期之间的墓葬形制、埋葬制度、随葬器物等都有变化,其中又以第二、三期的下、上层积石冢间的变化最为显著。以规模最大,出土器物最丰富的第二地点为例,下层积石冢规模较小,每冢一墓,土坑竖穴,墓壁局部嵌、立石板,砌筑不规整,未见成型的石砌墓穴。仅少数墓有随葬品,主要为陶器且多为单件随葬。与下层冢相比,上层冢在墓葬建筑用料和营造技术上更加考究,布局也更复杂,墓室砌筑整齐规整,尤其是出现了明显的中心大墓。随葬陶器的现象在上层冢墓葬中基本不见,而代之以玉器随葬,且有若干为非实用的礼器[4]217—218。上述埋葬制度的变化,实际暗示了牛河梁社会发生的重大变革——即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演变。这种演变在上层积石冢男性墓葬的高规格及丰富的随葬品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表一)。
牛河梁遗址上层积石冢的中心大墓共6座,除N2Z1M25墓主人性别尚有争议,N2Z2M1因为是迁出葬,墓主性别不明外,其他4座墓葬墓主人全为男性。N2Z1M21虽然不是中心大墓,但其为牛河梁遗址出土随葬品最多的墓葬,墓主人也为男性。这种状况与下层积石冢时期墓葬随葬品少而平均,性别差异不明显有显著区别,表明在上层积石冢时期,牛河梁社会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等级分化,男性已经把控了部族权力。而在牛河梁高级大墓中,只葬玉器,极少有陶、石器随葬,说明玉器是牛河梁人区分等级地位最重要的标志物。N16M4是牛河梁遗址迄今发现的最高等级的墓葬,其主人应当是部族的最高首领。用珍贵的玉石雕刻人形,是对其象征的人物表示尊崇。因此,玉人应为墓主人——即部族首领形象的神化,是“王权”的象征。
中国具有悠久的崇玉传统。牛河梁玉人的发现,说明在先民的观念中,玉已经不仅是一种美丽和财富的象征,“玉德”观念也已开始萌芽。《说文解字》曰:“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20]“玉有五德”当然是后起的观念,但是对玉石之美的认识却产生甚早。史前考古发现,早在距今七八千年的内蒙古敖汉兴隆洼[21]、林西白音长汗[5]308—310和辽宁阜新查海[22]遗址就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玉器,说明东北一带为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地,具有用玉的传统。先民在加工制作石器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玉的美丽、温润、雅致等特性,加之玉的稀缺性,使其逐渐成为美德的象征。“玉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玉文化。
玉器是权力与信仰的象征。作为“唯玉为葬”的代表,红山文化达到了同时期中国北方玉文化的最高峰。牛河梁发现的立式玉人是部族首领形象的摹刻,他生前是手握大权的部族首领,逝后则被奉为祖先神,享受着后人的祭祀。这种状况反映了红山文化后期王权和父权的统一,是社会阶层日益分化的体现。可以说,玉人是原始“玉礼”产生的重要标志,昭示着牛河梁社会已经处于文明时代。
[1]李欧.红山文化玉人的社会学透视[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
[2]杨伯达.历史悠久而又永葆生机的中国玉文化[G]//杨伯达.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8.
[3]曹楠.红山文化玉巫人辨析[C]//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322—328.
[4]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5]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6]王刚.兴隆洼文化石雕人体像[N].中国文物报,1993-12-5(3).
[7]承德地区文物保管所,滦平县博物馆.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4(3).
[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82(2).
[9]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4(11).
[10]宋兆麟.后洼遗址雕塑品中的巫术寓意[J].文物,1989(12).
[11]宋兆麟.中国史前的女神信仰[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1).
[12]陈星灿.丰产巫术与祖先崇拜:红山文化出土女性塑像试探[J].华夏考古,1990(3).
[13]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7 .
[14]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略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8(1).
[15]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06.
[16]郭沫若.释祖妣[G]//傅杰.二十世纪中国文史考据文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98—199.
[17]凌纯声.中国古代神主与阴阳性器崇拜[C]//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8期.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59:1—3.
[18]刘熙.释名[M].北京:中华书局,1985:85.
[19]崔豹.古今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5:7.
[20]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等,校.北京:中华书局,1985:6 .
[2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
[2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1987—1990年三次发掘[J].文物,19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