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后疫情时期家校合作的“四新”策略

2020-12-03 10:17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刘敏慧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四新家校时期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刘敏慧

疫情发生以来,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携手,战胜了长时间居家学习的挑战,随着中小学校复学复课,学生逐渐回归以学校为主的教育体系,学习和生活进入了后疫情时期。但后疫情时期并不是疫情完全消失、恢复如前的时期,而是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小规模爆发。如何在后疫情时期巩固家校合作的成效,推动家校合作进入新时期,我认为需要学校和家庭反思和厘清。

一、疫情时期家校合作的反思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家长和学生“禁足”在家,各中小学实行“停课不停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指导和帮助学生开展好线上学习,极大地推动了家校合作由形式迈向实质。

(一)家校共育得到重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但长期以来很多家长都认为学校应该承担无限教育责任,家庭更多是在物质上、生活上给予保障。但这次疫情使得很多家长不得不长时间一起陪伴着孩子学习,不仅要帮助孩子使用直播平台,还要时刻监督孩子上网课,辅导孩子作业,俨然成为了“副班主任”和“助教”,家长们在体会辅导孩子学习不易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等情况,这个过程让家长深刻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重新审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二)家校沟通状态得到改善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非常繁忙,家长的工作时间也缺乏弹性,双方沟通的时间有限,沟通的内容多以学习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居家状态、家长对学生的在校言行均不了解,教师和家长之间没有实现互信。疫情期间,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了线上学习、各种主题班会,教师能够观察出学生居家的各种状态,也能感受到不同的家庭氛围,家长也能够不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双方之间的互动明显提升,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共情”。

(三)家校合作方式发生改变

目前,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式是微信群和家长会,然而教师通过微信群更多的是发布通知、布置作业,家长会每半个学期左右一次,更多的是教师在讲、家长在听,这两种方式都是教师单方面向家长传递信息,与家长进行单独、详细、全面的沟通很少,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处于支配地位。这次疫情,居家在线教学中,学校主导地位一定程度被削弱,家校的合作关系逐步转向了教师对家长的高度依赖和信任,教师期望家长能督促和辅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在线学习,学校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互动交流,“零距离”参与,极大丰富了家校合作的载体和形式。

二、后疫情时期家校合作的“四新”策略

虽然中小学陆续复学复课,但这次疫情给教育体系和教育方式带来的变化是深远的,而且后疫情时期疫情的不确定性,线上教学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因此,需要更深入、更频繁的家校合作。

(一)树立新意识

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都要改变既有家校合作认识上的误区,双方要作为平等的主体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因此,后疫情时期,学校和家庭应牢固树立共育意识,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职责。

1.立德意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这是家校合作的根本目标。在这次疫情中,涌现出一批“最美逆行者”,教师和家长也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了德育教育。但德育培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其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教师要通过正面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而家长则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示范和影响,共同合作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2.互信意识。线下教育模式,学校占据家校合作的主动性,更多的是教师振臂一呼、家长闻风而动,但有些家长是表面点头,心里怀疑。在线教育模式,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削弱,更多的要依靠家长督促、辅导孩子学习,但有些教师不相信家长能够胜任,将孩子学习问题归结于家长。后疫情时期,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交替会成为常态,家长和学校应该破除之间“无形的墙”,建立互信的家校关系,齐心协力提高教育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应用新场景

当前普遍的家校合作场景是家长会、开放日、微信群等,沟通的频率有限,沟通的内容多以传递信息为主,家校沟通的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身处非常发达的信息化时代,对于已是80、90 后的家长来说,家校沟通需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开辟新场景。

1.“云家访”。疫情期间,很多中小学纷纷开展“云家访”,帮助家长开展心理疏导、德育引导和在线学习。相比传统的登门家访方式,“云家访”作为一种新的场景,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更加便捷、更易操作、更能被80 后、90 后的家长所接受。后疫情时期,“云家访”应作为家访的一种有益补充被固化下来,建立常态化的机制,在形式上可以是班主任一对一,也可以是多名教师共同在线的多对一;在对象上不仅仅是孩子和父母,可以邀请爷爷、奶奶等隔代教育者共同参与;在方法上更要讲究技巧,弥补云家访与登门家访相比在交流效果和直观感受方面的不足。

2.“云课堂”。居家学习期间,家长与“神兽”们斗智斗勇、焦头烂额,亲子关系紧张,许多中小学开启了“云课堂”,通过不同的主题如“指导孩子合理使用电脑和手机”等,指导家长陪伴、辅导、督促孩子学习。詹姆斯·科尔曼指出“父母的职业性质、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家庭社会关系等因素上”影响家庭参与家校合作的效果。因此,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无论是疫情时期的居家学习,还是后疫情时期的家庭教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云活动”。传统的家校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亲子踏青、义务劳动、节日演出等,但是由于时间、场所等因素,活动的频率和内容受到很多限制。疫情期间,中小学尝试开展“云活动”,例如“致敬最美逆行者”“我为爸爸妈妈点赞”“亲子手工展示”等活动,大家纷纷通过上传视频、交流分享、加油点赞等方式互动,这种“零距离”的参与,现场感很强。后疫情时期,学校需要借助于互联网这种大范围敞开式的平台,将“云活动”作为一种新的家校合作场景,既解决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能够吸引家长和学生主动参与。

(三)提升新层次

家校合作不能停留在沟通信息、通报学习、有限活动的浅层次,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合作的深入,才能形成最大化的教育效益。

一般来说,家校合作的第一层次是家长以支持者、学习者的身份支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层次是家长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三层次是家长以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工作。显然,目前合作更多的停留在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之间,家长没有能够深度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学校管理工作中。而此次居家学习实践也充分体现出多数家长只能协助学校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行为,很少有家长能够帮助孩子系统地梳理知识点、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等。因此,后疫情时期,学校一方面需要引导家长形成“六大参与”机制,包括参与教学设计、参与教育研究、参与校本课程、参与课堂听课、参与活动组织、参与校园建设等主要环节,使家长从学校教育的“外人”向“责任人”转变。例如一些医生家长分享了他们对病毒的专业分析,帮助学生们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识别、预防、治疗等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一些公务员家长分享了一线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引导家长和学生支持防控工作、共同应对疫情等等。

(四)实施新评价

一直以来,家校合作没有系统化的评价机制,停留在形式化、传统化层面,开展得好与坏也完全依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机制上缺乏约束力和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完善和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方能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

1.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起共同制定家校合作的考核标准和细则。包括家校沟通频率和效果、家访情况、家长课堂实施情况、家校合作活动开展情况、家长参与教育教学和管理情况以及特色亮点工作情况等方面,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规范和指导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

2.中小学校成立专门的评价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领导、部分教师、家长委员会代表以及特邀专家,甚至包括部分学生共同组成,鼓励多主体参与,围绕考核标准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多向评价,包括家庭评价教师、学校评价家长、学生评价学校、教师评价学生,实现互评共进。

3.评价的结果要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在职称评定、绩效奖金、评优评先等方面进行激励。同时,要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评选家校合作的优秀家长、特色合作项目等,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家校共育的良性格局。

猜你喜欢
四新家校时期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彭州市:“四新”创建廉洁城区
浅谈勘察设计企业促进科技成果产品产业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