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2020-12-03 10:17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槐坎中心小学张丹丽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美术智慧课堂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煤山镇槐坎中心小学 张丹丽

2018 年,教育部文件《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中出现了“智慧教育”的概念,并将其归入创新发展的领域。智慧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并创新有效的智慧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智能化和体验化的学习环境,有效促进教学。

可现如今,智慧教育被单纯地视为是一种技术教育,只是通过借助电脑、平板、白板等新媒体设备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教育方式。这显然不是智慧教育,如何让科技服务于教育,生成真正的智慧教育呢?我认为:智慧教育的生成是基于技术渗透的课堂效率的提升过程;是基于智能交互的多维师生互动的升级过程;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的演绎过程。本文通过这三方面的阐述来探究智慧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及其策略。

一、基于技术便捷的智慧教育,提升美术的视觉效率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主张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而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还只是简单地使用“讲授法+PPT”模式,忽略新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而智慧教育的本质是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随着新媒体新技术与教学的不断融合,通过运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平板电脑、实物投影、微课演示、动画效果、互动课堂等设备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如实物投影技术学科适用性广,有放大缩小,调节光线、焦距,定格画面,保存图像等功能,能解决传统课堂演示形象模糊不生动,演示活动受表现题材限制等问题;微课演示则更适用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课堂中教师的演示内容可以永久保存,演示过程可以反复回看,大大节约了课堂时间,提升了课堂效率;动画效果则让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更为生动,能模拟情景并配乐让画中的事物动起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互动课堂中许多功能性菜单让师生的互动直观、及时、针对性强。美术教师在授课之前,利用新媒体技术,将课堂内容具象化、情境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效率不言而喻。

例如:浙人美版五年级上册《适合纹样》一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这节课中有关纹样的专业知识较多,传统课堂光凭教材中提供的有限资源去解释,则显得空洞抽象,费时费力。于是,教师搜集生活中带有纹样的物品图片,运用视频编辑技术将图片、文字、音乐制作成多媒体视频,以此形式进行欣赏,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明白纹样即经过艺术处理的图案,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介绍纹样的艺术手法时,教师选择播放三个微课示范,让学生在直观的演示过程中明白怎么画是概括,怎么画是夸张,怎么画是添加,这从根本上突破了表现手法上的重难点,且为后续学生自主设计纹样起到了导航作用。对于适合纹样概念的理解,则以动画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不管画面主体的姿态怎么变,它始终都是适合这个外形,而且是自然饱满的。因此,学生不会觉得传统纹样枯燥乏味,难懂无趣,而是在技术与内容高度契合的情境中以积极的状态融入课堂,不断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如此达成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在此,教师要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要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的“组织者”“引导者”。活动全程不做过多的干预和分析,让学生在可观可感的情境中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自由欣赏、感受、联想、理解,提升读图能力,使遥不可及的艺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此类情境的营造在一节课内不宜过多过久,否则学生容易分心,不明主次。

二、基于多维交互的智慧教育,构建更深层的美术思维

智慧教育的高效互动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我之间、师生与系统设备之间的交流互动。教育活动的本质是交互,智慧教育更是一种全向的交互。智慧教育下的教与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打破了教室这一固定的教育空间环境,师生可以在虚拟的数字教学环境中开展实时教育,进行实时交流。而传统教学只是单向的交流,教师问学生答,这种“独白”与“应答”表现的是一种“刺激—反应”的机械过程。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哈贝马斯指出:“人类的存在并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人作基础,而是以双向理解的交互为起点。”而在智慧教育的多维交互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时交流,记录学习过程,还可以看到自己及同伴的学习过程或学习笔记,有助于拓宽学习思路,深入交流。

例如: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秋之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是感受秋天的缤纷色彩,运用秋天植物材料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教师事先准备了大量的植物材料,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感知—思考—引导—呈现”的环节,以任务为驱动,师生共同探索发现。教师先利用一片树叶来引发学生的联想,提问思考:你觉得这片树叶像什么?转动树叶方向变换角度后,它又像什么?可以添加什么让它变成其他的事物呢?经过思考后,教师可以指定人回答,可以利用工具随机挑人、分组挑人回答,还可以设置抢答。教师随即运用互动课堂“高拍仪”演示并记录树叶重组的形象变化,这样的交互模式更高效直观。最后由同桌二人合作,利用秋天的树叶、树皮、果实等材料创作一幅拼贴画作品。教师运用互动课堂“移动讲台”将学生拼摆过程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上传至移动讲台展示,让学生共同欣赏、探讨、交流。由于作品材料的特殊性使展示受限(有的材料很难粘贴,出现太重太滑等问题),且学生完成作品的时间也有先后。所以,通过手机连接“移动讲台”将学生作品拍照上传展示,既高效及时,又顾全课堂中的每位参与者。完成的同学可以先欣赏交流作品,未完成的同学可以学习他人的创意想法,教师还能有效把控整堂课的时间节奏,可谓是一举多得。

这样一来,课堂上的交互就不只是传统教学中的“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达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深度参与,是相互交融的过程。对于这类拼贴造型的课程,我们运用多维交互的方法进行反馈,能起到实时交流的效果,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其中,“人”才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设备技术只是互动的一个载体,教师切不可本末倒置。

三、基于数据分析的智慧教育,让美术教学更加关注个性

大数据时代凸显数据的有效价值,有助于发现数据背后的教学规律及问题。智慧教育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数据进行跟踪,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学习状态的具体信息,科学获取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辅助教师教学,使教学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达到智慧管控。传统美术教学中对于“画理”的解释,部分教师简单赏析后便直接抛给学生结论。他们不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解析,使得美术教学中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对于绘画理论知识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的情况发生,导致出现无法正确表现事物关系的现象。利用数据分析的方法,能够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认知状态,通过数据的收集、比较、分析、反馈,引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顺应学生的实际发展。

例如: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弯弯的小路》,同属造型·表现领域,主要让学生了解事物的透视规律,从而学会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弯弯的小路。而传统教学中许多老师会以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直接得到透视规律。虽然学生获知了透视结论,但在实际绘画中有些学生根本不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从而导致他们会犯知识性的错误,表现的画面没有空间感、纵深感。而教师也只是以“经验主义”认定学生掌握的大致情况,并不能精准判断学生理解的程度:有多少学生完全理解了,有多少学生只理解了一部分,还有多少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感不强,对理解透视规律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助手中的“课前导学”功能,向学生推送一道情景选择题:小明要去小红家,可是面前有三条小路(①②③),记得小红说最深最远的一条路是通往她家的,请问,小明应该走哪条路?再从学生的反馈中生成数据进行分析,以直观的数据呈现学生对透视规律的理解程度。将学生进行分层,精准定位于选择①的不理解透视原理的同学身上。这部分学生空间感弱,教师可以推送一组无透视规律与有透视规律的小路实景图,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空间变化的感受。再利用画图软件中的画笔描出实景图中的小路形态,并向学生解释原理,由此借助直观的表象,让他们的思维有了着落点,思考问题也不再抽象。最后向所有学生推送作业(学习单1):画一条有纵深感的路,让学生根据文字提示自主完成。其中,选择②③的同学是理解透视基本原理的,他们能很快完成学习单1,此时教师可以为他们推送更深层次的作业(学习单2):画一画路旁的参照物,他们能举一反三,通过了解消失点,透视线以及视平线来提升画面视觉效果,实现自主学习。

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后的个性化教学,使不同学生的学习有了更科学的适配度,能力一般的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能力强的学生则有了追求更高层次的机会。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终将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高速发展,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使教育活动突破传统教学,形成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智慧教育出现的时间较短,还未形成一个成熟可借鉴的完整体系;过于重视硬件实力的建设,忽略了对使用人员的培训;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教师资源使用率低下;学生媒体设备使用不受控,容易出现误点乱点等情况。

总之,智慧教育为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教师应以便捷的技术提升美术的视觉效率,以多维交互的形式构建深层的美术思维,以精准的数据分析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乐学、善学,让教师乐教、善教!

猜你喜欢
美术智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美术篇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