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学生路小学南校区(原西王褚小学) 杜 艳
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并能够在“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美好事物的良好意识。而创造性思维则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知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采取有效、科学和合理的手段,让学生更自主地投入到美术知识的学习中,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中,社会对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美术作为一门思维发散性相对较强的学科,不仅能够融入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知识,也因为其教学方式灵活、多元而更容易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小学美术教师教学任务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既要让学生感知美术魅力和美术价值,又要利用学生的多重感官强化学生的多维感知能力,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深层分析和拓展。
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但依然不具备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特别是对于变化性高的美术课程适应性较差,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时,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创造兴趣,才能够逐步打开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这不但能够有效突破传统美术教育模式的枷锁,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投身到美术创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我在空中飞》的相关内容时,就可采取“兴趣引导法”。在课前,教师可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动漫视频进行整理和剪辑,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部分播放给学生观看。在视频中,教师可以设计天马行空的飞翔方式和多种飞翔场合,在学生观看完成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和想象,并将自己对天空的向往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进行阐述。在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要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不过分干涉学生想法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学生讲述完成后,教师可播放PPT教案中的音乐,使学生始终处于灵活、生动的绘画氛围中。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和彼此之间切实建立起情感沟通的桥梁,并能够真实地将自身的想法和兴趣以图画记录的方式流露出来,使自己的所感所想融入美术、融入作品,这不但能够使学生的作品更具有灵气,同时也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兴趣。
美术是一项艺术创作活动,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活因素。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就要不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具有浓烈创造性气息的观察氛围中,最终逐步形成创新性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不断给学生创新题目,鼓励和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品味、领悟生活,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而获得一定的创新动力与思维发散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脚印的联想》的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生活带入法”。在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脚印,并在父母的帮助下以图片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在课上,教师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收集或整理的各种脚印,并对脚印进行具体区分。接着,教师再引导小组成员对组内的各种脚印进行发散式联想。在小组成员思考和讨论完成后,教师就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脚印进行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融入联想内容,展开绘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迅速形成学习共同体,并分享彼此的看法和见解,在观察与对话中不断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也能够切实激发出学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美的感知力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化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格局,采取更具有开放性的美术思维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对美术的创新突破理论认知,并在多样化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和“创造经验”。
比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梦幻的城堡》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应用“自主引导法”。在课前,教师可将各种类型的城堡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充分了解现实生活中城堡的不同造型和特色。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充分想象,为学生创造出开放性思维课堂模式。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对于绘画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激励学生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不断突破想象极限,打破传统概念。针对绘画能力和创作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不断开发大脑创造潜能,使表达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强化自身“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小学美术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真正认知到“审美教育”与自身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真正推动学生全面、多元、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