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童超(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从解剖学来看,盆底又叫做盆膈,包括的部位范围较广,从盆腔腹膜以下到会阴皮肤的全部肌肉筋膜层都属于盆底的范畴,可以将盆底分为尿生殖部和直肠部两大部分。盆底功能包括承托盆腔和腹部脏器、协调排便自制活动等,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一组由盆底支持结构缺陷、退化、损伤而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或丧失的疾病。以盆腔器官脱垂(POP)、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生殖道损伤为常见问题。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PFD 也愈发增多,且发病率逐年都在呈上升趋势。由于缺乏对该类疾病正确的认识,很多人在出现症状后并未重视,进而导致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对于PFD 患者,手术治疗并不是最好的治疗方式,费用昂贵、创伤大、术后并发症等缺点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针对盆底功能性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非手术治疗几乎无创伤、无并发症,适用于全部的PDF早中期患者,是应该首先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以下将简要介绍PFD 的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较目前为止,可以证实药物治疗是盆底功能障碍性最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式,如雌激素等药物可以有效缓解PFD 临床症状,也可在术前作为辅助手术的手段使用,同时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作。
中医治疗。针对PFD 患者可以通过中医来起到扶元固本、固尿的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中药内服与外敷、穴位注射、针灸等方式都适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中药葛根中所富含的异黄酮,具有类似雌性激素的作用,但副作用相对不明显,同时部分中成药也有改善症状的作用,例如:补中益气丸(汤)等有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缓解局部症状的作用。多具临床报告显示,中医治疗改善了病人的预后,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式。
康复训练。针对盆底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包括针对盆底肌、膀胱的多种训练方式,指导病人按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时间,并在排尿过程中反复控制中断排尿,有意识地停止排尿再继续,训练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以起到增加膀胱容量、恢复正常排尿习惯的目的。针对盆底肌肉(肛提肌)的锻炼也叫作缩肛训练,需要患者全身心投入于训练当中,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有意识地用力紧缩肛门5 秒或5 秒以上放松,每次10-15 分钟,每日2-3 次,如此周而复始地反复进行,有条件的可以配合康复器进行训练;缩肛训练对于增强盆底及尿道肌肉张力和强度、提高肌肉的反应性、增强结缔组织的支撑力都有着显著的效果。康复训练对于场地、患者、时间均无硬性要求,可以长期养成进行康复训练的习惯,对PFD 的预防和预后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盆底肌电刺激。PFD 患者大多都存在着阴道松弛、腰部不适及疼痛、尿失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症状与盆底肌的衰弱有着密不可分的紧要联系。而盆底肌电刺激就是通过在阴道或肛门内放入电极,直接刺激盆底肌肉,反射性刺激盆腔神经和阴部神经,加强对盆底肌群的训练,改善盆底肌群的感官,提高患者收缩肌肉的质量,使肌肉被动锻炼,促进功能恢复。肌电刺激无创无痛,可以促使盆底肌收缩压力显著提高,增加盆底肌的肌力和弹性,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
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而不脱出的工具,使用它应间断性地取出、清洗、消毒并重新放置。但子宫托有一定的弊端,可能造成阴道刺激和膨出面溃疡,长期使用可形成瘘、嵌顿、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后果。
避免腹部压力增加的疾病和劳作,例如:长期慢性咳嗽、腹腔积液、腹型肥胖、便秘和持续负重劳动,避免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
综上所述PFD 是一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疾病,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包括但不限于尿失禁、生殖道损伤的症状,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针对PFD,手术治疗并非唯一的,最好的治疗方式,较手术治疗,及时预防和早期治疗有着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除了药物治疗外,非手术治疗还包括中医治疗、康复训练、盆底肌电刺激等多种治疗方式,掌握正确的治疗和训练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早期病症,重塑病人行为习惯,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