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国晏
(甘肃省古浪县海子滩初级中学,甘肃古浪 733111)
和谐是当今时代的重要关键词,不仅表达出人们所向往的社会关系与交往状态,还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思想[1]。和谐班级氛围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基于相互关爱、自由、理解、尊重、互信与平等的前提,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展望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与主导,在构建和谐班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在和谐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工作,与学生进行沟通,探索更多的管理策略。
就班级管理主导者来看,分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其中,班主任负责和谐班级的构建与运行,居于整个班级系统的核心地位。任课教师是和谐班级构建的重要参与者,以教授知识为主。学生是班级主体,在管理过程中,教师应严格规范学生的各项行为,为班级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并对各种关系进行调整[2]。环境也是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人文环境与物质环境,为和谐班级的构建营造了相应的氛围与时空条件。
各项班级构成要素中,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在和谐班级中,只有师生处于平等、尊重的地位,才能开展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学习,最终突出教学所长。其次是生生关系。和谐班级要求学生互帮互助,在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再次是师生与规范的关系。在和谐班级中,规范不仅是学生无条件遵守的规定,还应是师生间达成的契约。最后,是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班级应当拥有功能齐全、安静整洁的物质环境,奋发进取与昂扬向上的人文环境。师生不仅是这一良好环境的创造者,还是受益者,以此促进两者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在学生的认知中,班主任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其对任何事物均充满好奇心,因此经常会提出许多问题,且提出问题的类型往往十分复杂与多变。班主任除了要负责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外,还要兼顾学生的生活,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同学生进行沟通。当学生向班主任提出问题时,班主任往往会因时间有限或是其他原因而不能进行有效解答,导致学生质疑班主任的能力,进而产生消极的情绪,不能很好地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相较于任课教师,班主任需要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与学生相处,树立相对意义上的威信,进而在严格规范学生的同时,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且好动,经常会犯一些错误。班主任对其进行教育时,往往因学生态度或是事态严重性而难以心平气和地与之交流,进而恶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有些班主任为了让学生长些记性,对其实施一系列的惩罚,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会使部分学生对教师存有意见,不利于和谐班级的建设。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班主任未能实现班级角色的及时转变,依然将自己置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这对师生和谐关系与和谐班级的构建十分不利。并且,学生若一直处于被管理地位,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导致班主任在开展日常管理活动时不能得到及时回应,便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学生发展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虽然课改与素质教育一直强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在实际教学管理中,教师依然会以成绩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特别关心与安慰,而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很难得到班主任的关注,进而在不断放纵中产生叛逆或自卑心理,这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若存在不合理评价,学生的消极情绪会持续增强,对和谐班级的构建造成严重阻碍。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及时转变观念,实现师生平等相处。若是生生或师生在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对学生当前的生活、学习状态造成困扰,还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摒弃原来只用成绩评价学生的错误观念,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做到一视同仁。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之间的相处,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主题班会或教育活动,以游戏、竞赛或其他形式让其充分认识到团结、合作的力量,进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此外,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即使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也要有所区别,通过开展不同的班级活动,让学生清楚认识班级管理及课上与班主任相处的关系,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互动性等特点。其中,复杂性体现在管理范围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包括其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需要教师加强对每位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纠正、鼓励学生的行为。互动性则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试着放权,让学生自行推举有管理能力的学生与班主任组成管理小组,进而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用民主方式管理的班级,可充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共同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对个人行为的有效规范,最终构建和谐的班集体。
有效的沟通可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沟通策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做到审时度势,对管理内容进行合理调整与规划。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建立学生档案的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及班级的具体情况,为今后的沟通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做到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虽然学生年龄偏小,心智发展不成熟,但其依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教师不要只是居高临下地说教,而要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做朋友。班主任要学会倾听,耐心听学生讲述其情感与困惑,并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背景下,班主任要积极落实素质教育相关要求,善于处理班级管理中的常见矛盾,通过转变管理观念、健全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等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对其个人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在不断的倾听过程中获知学生的情感与困惑,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