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曹智琴
以网络为资源的德育实践研究是对德育教学方式改革的一次实践探索,对提升中学生的人格素养和陶冶情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很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成果不甚显著的现状之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资源的蓬勃发展,尤其是直播类软件的兴起,再加上媒体娱乐产业的推波助兴,我们问问自己的学生,就像几乎人人都用淘宝、微博、微信一样,学生几乎人人都是网络在线“直播者”,不少学生羡慕甚至向往做“网红”。生活越来越便利了,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了,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了,学校设备越来越先进了,家长越来越舍得投入了,为什么孩子的学习反而越来越不主动?为什么孩子对手机爱不释手甚至入迷,却对老师指定的学习书目敬而远之?为什么网络词汇越来越多地进入学生的口头语言甚至书面作文中?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正面说教为主的德育教学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对于学校德育管理者,尤其是一线班主任来说,顺应变化、顺时而动、顺势而为,才有可能有所作为。
“以网络为资源”指互联网和云教育背景下的可供利用借鉴的教学资源。形式上包括网文、短视频、慕课等课程资源,QQ、微博、微信、钉钉等电子虚拟社区……
“德育教学”指学校、班主任进行的德育教育内容及方式,地点可以在传统的学校教室,也可以在虚拟的电子社区。
“实践研究”侧重指学校、班主任进行的德育教学案例等实证研究,形式方面含线上线下的班会课、直播课、班级及家长QQ 群、微信群等。
从2017 年开始,全国各省市开始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融创结合的智慧共享虚拟社区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新教学信息技术时代已经到来。云教育技术、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的日趋成熟,使得我们要在德育教学、管理方式上与新技术接轨,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方式。如以中学生的智能手机为例,智能手机大多被学生用来玩网络游戏,不节制的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社会上甚至有“一部手机毁掉一个孩子”的说法,家长谈手机而色变,很多学校采取严禁学生带手机入校的做法。这种强行人为禁止的做法收效甚微,手机滥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与其围追堵截,不如因势利导。如现在碎片化阅读成为学生普遍的阅读方式,微博、微信等平台的出现给碎片化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针对这种现状,将智能手机等网络资源应用到德育教学与管理中,利用手机终端,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学生网络管理,使得网络和学生管理,科技和德育和谐地结合起来。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并通过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的受教育途径,同时,还可以搜集丰富的生活化案例,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注入生活化元素,促使德育活动更具真实性和科学性。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时,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录制主题微课,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视听感官,看到生活中的体现“爱”与“感恩”的真实案例,为学生带来更加真实的触动,促使其获得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进而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全面提升道德修养和德育效果。
1.有利于缓解各级各类学校应对新信息技术时代的德育管理方式革新的压力
面对新信息技术时代的冲击,德育教学管理方式的革新要求使得很多学校在实际行动方面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方面,学校对学生管理上的硬件设施的投入上显得尤其不足,政府加大德育教育投入需要时间过程,但信息技术革新不等人,只有突破了这个瓶颈,才会占得学生管理方式变革的先机。
2.为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正确的指引,让他们获取有价值的成长信息
一方面,青春期的学生叛逆心理较强,并且希望获得来自外界的认可。在传统的尊师重道思想影响之下,德育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即喜欢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虽然树立了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严形象,但是面对这群思想独立、追求自由的00 后时,班主任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青春期的学生往往比较叛逆,一味的压制只会让他们越来越逆反。因此,要想做好德育工作,我们更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来及时跟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以朋友的身份,真诚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另一方面,我们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网络成瘾的问题。网络带给我们生活极大便利,同时也让部分学生在网络中渐渐迷失方向。处于成长期的学生自制力稍差,如果缺乏及时、必要的上网引导,会影响学习,甚至走上歧路。当前,就有部分学生通宵上网、上课时玩儿微信、玩儿游戏等沉迷网络的现象发生。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病毒等充斥网络,一不小心就会中招。网络是把双刃剑,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在接受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给学生带来的危害。
当前,中学生疲于应对各科作业和考试,课余时间本来就少之又少,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堪忧。班主任应先对网络资源进行筛选,再投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网上阅读,经过班主任日常的指引和规范,让学生学会在庞杂的网络资源中获取有价值的成长信息,促进中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和性情的陶冶。
1.收集相关网络资源材料,进行分享、创作有关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类德育教学内容
利用手机终端,通过微博、微信或者其他各类APP,收集相关德育管理的材料,进行分享、创作有关话题的德育教学管理内容,充分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例如: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方式实施思想教育工作,通过群组来下达一些班级新动态:临近元旦让学生们准备一些表演节目;春节期间通过群组发送诚挚的节日问候;给学生共享一些优秀的听课笔记、读书笔记、经典教案、视频类文件等等,让学生实现线下学习与线上交流的同步。又如: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爱国情怀的电影、音乐,为学生们播放,让其观看欣赏。此外,还有现代生活中具体到个人、团体的爱国主义事件,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和熏陶,要比教师直接进行说教更有说服力,当学生受到生活中的事件的影响,就能够从心中迸发出更加浓厚的爱国情怀,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把爱国之情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为,积极落实于实践之中,积极践行爱国之举。总之,网络信息资源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促使德育过程更加顺畅自然、高效科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开展德育活动的实效性。
2.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让学生教育学生,让德育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对于收集、分享、创作的相关话题的德育管理内容,引导学生在班会课上进行讨论、点评。引导学生共享一些优秀的名人事例、优质的学习笔记、经典学案、视频类文件等等,让班级学生实现线下学习与线上交流同步进行,学生互通有无,这样既促进学生学习,又增进了学生友谊,在阅读、梳理材料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思考,提升自我修养。如分享一些励志美文,鼓励学生以昂扬的姿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通过微博、微信等途径给学生分享一下高效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培养高效优质的班级学习团队,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队伍;鼓励学生用邮件的形式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把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惑和困难及时跟老师进行沟通。
3.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中来
网络为家长参与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方式,教师还可以与家长随时随地进行沟通,既可以多人一起沟通,也可以单个沟通,班主任与家长的随时沟通,一方面可以让家长随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相互信任,方便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电子学档、网上课外活动、虚拟社区、网上咨询、在线讨论、网上家长学校等途径来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协调处理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以网络为资源的德育实践研究是对德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创新与探索,在以网络为资源的条件下,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力作用下,德育教育工作将会开展得越来越好,在立德树人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新路,事实证明它呼应与时俱进的德育教学要求,搭建了新的德育教学平台,具有时代价值和创新探索意义。